《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分类: txts3
子比说:“那是弃疾派人干的,与我们无关……”
“哥哥!”黑肱打断他的话,“你觉得他会相信吗?就算我们有机会到他面前辩白,你觉得他会相信吗?”
“恐怕不会。”王子比顿时面如死灰,他沉吟了半天,说,“而今之计,只能快去找弃疾商量,请他出阵与之一战,或许还有胜算。”
“对,快去找他!”
两个人慌里慌张,正准备出发,听到门外喧哗,只见弃疾的亲信斗成然独自驾着马车,不顾卫兵的阻拦,气急败坏地闯进了前院。
“大王,大王回来了,百姓们害怕屠城,已经打开城门!”斗成然说着,几乎是从马车上滚落下来,跪倒在二人面前。
王子比和王子黑肱面面相觑,虽然是冬天,脑门上的汗滴却不住地冒。王子比急忙问道:“弃疾呢?弃疾现在哪里?”
“蔡公……蔡公已经遇害了!百姓害怕屠城,要拿你们人头去迎接大王,他们攻破了蔡公府,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蔡公刚露面,就被他们……”斗成然话没说话,已经哭成了个泪人。
王子比和王子黑肱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很快就会到这里来,两位赶紧逃吧,千万不要被乱民们抓到了。”斗成然哽咽着,像是回忆起某个可怕的场景,不住摇头,“太惨了,太惨了,堂堂楚国王子,竟然死无全尸!”
正说着,门外火光冲天,前前后后都有人喊:“快开门,快开门!”接着听到重物撞击大门的声音,间杂着各种各样的呼声,王子比听得最真切的是——“千万不要放走了叛贼!”
“完了。”斗成然颓然道,“来不及了!”
“哥哥,现在怎么办?”黑肱看着王子比。
“还能怎么办?你我乃堂堂的楚国王子,要死也要死得体面,不能落在这些贱民手里。悔不该,当初轻信了观从的诡计,从晋国跑回来干这些傻事。”王子比说着,拔出腰中的佩剑往脖子上一抹,鲜血溅得满地都是。
王子黑肱犹豫了一下,也拔出佩剑,自刎身亡。
斗成然看着二人倒下,来不及抹干脸上的眼泪,嘴角已经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春秋》记载:“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说得明白,王子比和王子黑肱兄弟俩的自杀,乃是弃疾一手导演的好戏。他充分利用了二人对形势的不了解,略施小计,便逼得他们拔剑自杀,为自己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回想起来,当初王子比从晋国启程回楚国,韩起曾经问叔向:“你认为子干(王子比字子干)此去能成大事吗?”
“难。”叔向不假思索地说。
韩起不解:“同恶相求,如同商人追逐利益,怎么会难呢?”意思是楚灵王得罪的人太多,已经成为全民公敌,大伙儿为了反抗他而团结在一起,就像商人追逐利润一样自觉,成功应该不是难事。
叔向说:“没有同好,哪来的同恶?”叔向的意思是,大伙都讨厌楚灵王不假,但讨厌楚灵王不代表喜欢王子比。因此,就算是把楚灵王推翻了,王子比也不见得能够“成大事”。
“您如果问我王子比能不能够得到楚国,我可以实话告诉您,如果有下列五种情况,想得到一个国家是很难的。第一种是身份显贵而无贤人相助,第二种是有贤人相助而无强势的内应,第三种是有内应而无谋略,第四种是有谋略而不得民心,第五种是有民心而无美好的品德。”叔向接着说,“您想想,子干来到晋国已经有十三年了,跟随着他的那些人,无论是楚国的还是晋国的,没有一个知名人士,这是无贤人相助;楚国的亲族不是被消灭,就是背叛了他,这是没有内应;现在尚未摸清楚情况,就草草回国,这是无谋;出国十三年,人们早就将他忘得差不多了,这是没有民心;被迫逃亡在外,却没有人同情他,这说明他人品实在不怎么样。相比之下,现在的楚王虽然暴虐,但还是颇有人君之度,至少对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能够包容。子干一无是处,却想取而代之,您觉得他能够得到楚国吗?”
“那依你之见,楚国最终会落到谁手里?”
“王子弃疾。”叔向说,“此人身为蔡公,又得陈人之助,实力强横,而且没听说有什么劣迹,治下盗贼不兴,民无怨言,威望很高。自古以来,楚国王室动乱,总是小儿子胜出,我看这次也不例外。”
韩起说:“话虽如此,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流亡国外,后来不但当了国君,还成为霸主,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说不定子干也有这样的福气呢?”
“子干怎么能够跟他们相比呢?齐桓公小的时候就受到齐僖公的宠爱,虽然出逃在外,仍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等名士追随,有莒国、卫国作为后盾,还有国、高二氏为内应。他本人从善如流,行为庄重,不贪财,不纵欲,乐善好施。这样的人当上国君,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先君晋文公,乃是狐姬之子,受宠于晋献公,自幼好学不倦,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贤人云集,流亡在外的时候,有狐偃、赵衰为心腹,有魏犨(chōu)、贾佗为手足,有齐、宋、秦、楚等大国为后盾,还有栾枝、郤縠(xìhú)、狐突、先轸等豪强为内应,虽然流亡了十九年,这些人都对他不离不弃。老天要让晋国兴盛,不选择他又选择谁呢?我跟您说,子干跟这两位没法比,您看他离开晋国无人相送,回到楚国也没人迎接,这样的人想当国君,那是做梦!”
那么,
“哥哥!”黑肱打断他的话,“你觉得他会相信吗?就算我们有机会到他面前辩白,你觉得他会相信吗?”
“恐怕不会。”王子比顿时面如死灰,他沉吟了半天,说,“而今之计,只能快去找弃疾商量,请他出阵与之一战,或许还有胜算。”
“对,快去找他!”
两个人慌里慌张,正准备出发,听到门外喧哗,只见弃疾的亲信斗成然独自驾着马车,不顾卫兵的阻拦,气急败坏地闯进了前院。
“大王,大王回来了,百姓们害怕屠城,已经打开城门!”斗成然说着,几乎是从马车上滚落下来,跪倒在二人面前。
王子比和王子黑肱面面相觑,虽然是冬天,脑门上的汗滴却不住地冒。王子比急忙问道:“弃疾呢?弃疾现在哪里?”
“蔡公……蔡公已经遇害了!百姓害怕屠城,要拿你们人头去迎接大王,他们攻破了蔡公府,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蔡公刚露面,就被他们……”斗成然话没说话,已经哭成了个泪人。
王子比和王子黑肱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很快就会到这里来,两位赶紧逃吧,千万不要被乱民们抓到了。”斗成然哽咽着,像是回忆起某个可怕的场景,不住摇头,“太惨了,太惨了,堂堂楚国王子,竟然死无全尸!”
正说着,门外火光冲天,前前后后都有人喊:“快开门,快开门!”接着听到重物撞击大门的声音,间杂着各种各样的呼声,王子比听得最真切的是——“千万不要放走了叛贼!”
“完了。”斗成然颓然道,“来不及了!”
“哥哥,现在怎么办?”黑肱看着王子比。
“还能怎么办?你我乃堂堂的楚国王子,要死也要死得体面,不能落在这些贱民手里。悔不该,当初轻信了观从的诡计,从晋国跑回来干这些傻事。”王子比说着,拔出腰中的佩剑往脖子上一抹,鲜血溅得满地都是。
王子黑肱犹豫了一下,也拔出佩剑,自刎身亡。
斗成然看着二人倒下,来不及抹干脸上的眼泪,嘴角已经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春秋》记载:“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说得明白,王子比和王子黑肱兄弟俩的自杀,乃是弃疾一手导演的好戏。他充分利用了二人对形势的不了解,略施小计,便逼得他们拔剑自杀,为自己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回想起来,当初王子比从晋国启程回楚国,韩起曾经问叔向:“你认为子干(王子比字子干)此去能成大事吗?”
“难。”叔向不假思索地说。
韩起不解:“同恶相求,如同商人追逐利益,怎么会难呢?”意思是楚灵王得罪的人太多,已经成为全民公敌,大伙儿为了反抗他而团结在一起,就像商人追逐利润一样自觉,成功应该不是难事。
叔向说:“没有同好,哪来的同恶?”叔向的意思是,大伙都讨厌楚灵王不假,但讨厌楚灵王不代表喜欢王子比。因此,就算是把楚灵王推翻了,王子比也不见得能够“成大事”。
“您如果问我王子比能不能够得到楚国,我可以实话告诉您,如果有下列五种情况,想得到一个国家是很难的。第一种是身份显贵而无贤人相助,第二种是有贤人相助而无强势的内应,第三种是有内应而无谋略,第四种是有谋略而不得民心,第五种是有民心而无美好的品德。”叔向接着说,“您想想,子干来到晋国已经有十三年了,跟随着他的那些人,无论是楚国的还是晋国的,没有一个知名人士,这是无贤人相助;楚国的亲族不是被消灭,就是背叛了他,这是没有内应;现在尚未摸清楚情况,就草草回国,这是无谋;出国十三年,人们早就将他忘得差不多了,这是没有民心;被迫逃亡在外,却没有人同情他,这说明他人品实在不怎么样。相比之下,现在的楚王虽然暴虐,但还是颇有人君之度,至少对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能够包容。子干一无是处,却想取而代之,您觉得他能够得到楚国吗?”
“那依你之见,楚国最终会落到谁手里?”
“王子弃疾。”叔向说,“此人身为蔡公,又得陈人之助,实力强横,而且没听说有什么劣迹,治下盗贼不兴,民无怨言,威望很高。自古以来,楚国王室动乱,总是小儿子胜出,我看这次也不例外。”
韩起说:“话虽如此,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流亡国外,后来不但当了国君,还成为霸主,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说不定子干也有这样的福气呢?”
“子干怎么能够跟他们相比呢?齐桓公小的时候就受到齐僖公的宠爱,虽然出逃在外,仍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等名士追随,有莒国、卫国作为后盾,还有国、高二氏为内应。他本人从善如流,行为庄重,不贪财,不纵欲,乐善好施。这样的人当上国君,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先君晋文公,乃是狐姬之子,受宠于晋献公,自幼好学不倦,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贤人云集,流亡在外的时候,有狐偃、赵衰为心腹,有魏犨(chōu)、贾佗为手足,有齐、宋、秦、楚等大国为后盾,还有栾枝、郤縠(xìhú)、狐突、先轸等豪强为内应,虽然流亡了十九年,这些人都对他不离不弃。老天要让晋国兴盛,不选择他又选择谁呢?我跟您说,子干跟这两位没法比,您看他离开晋国无人相送,回到楚国也没人迎接,这样的人想当国君,那是做梦!”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