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传
分类: qsxs
是第一班从暮色中出来,使我最先看见;也是末一班在晨曦中隐去,在众星之后,和我道声“暂别”;因此发起了我的爱怜系恋,便白天也能忆起他们来。起先我有意在星辰的书上,寻求出他们的名字,时至今日,我不想寻求了,我已替他们起了名字,他们的总名是“兄弟星”,他们各颗的名字,就是我的三个弟弟的名字。②
小弟弟啊!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啊!③
--------
①冰心:《童年杂忆》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③冰心:《繁星·四》
她把自己的母亲,比喻成静美的月亮:“我半夜醒来,开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①
她的庄严勇敢的慈父,则被比喻成清晨即出、雍容灿烂的太阳:“早晨勇敢的灿烂的太阳,自然是父亲了。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他又温和又严肃的对我说:‘又是一天了!’我就欢欢喜喜的坐起来,披衣从廊上走到屋里去”③,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世上虽不少见,但是在中国的女作家群里,冰心童年时代的处境,确实是难得的。它使小冰心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使这个聪颖过人、才思敏捷的小姑娘,形成了善良的心地,和温柔、文雅的性格。
如果说“五四”时代玉成了冰心一生的道路,玉成了她文学创作的丰收,那么,她这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却是她获得这些成就的最为重要的契机。从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过“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之后,“穷而后工”几乎成了文人的一句口头禅。经过极度的艰难困苦之后,是有可能写出动人的好作品的,但是在比较平坦和顺利的人生道路上,也并不是注定了就不能写成出色的作品,当然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在这些不同作品之间,也许会出现迥然不同的风格。冰心的作品,就是以她自己温柔、文雅和清婉的风格,获得了好几代读者的心的。不过这是后话了。
------------------
(二)海
我只希望我们都象海!
——冰心:《往事·十三》
海,是童年冰心的伟大摇篮。
海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千姿百态、美丽奇幻的容颜和内涵,陶冶了童年冰心的性灵与情感。
上面已经说过,冰心七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带她离开了故乡,到上海居住去了。几年之后,在她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1903年到1904年之间,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去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小冰心又跟随父母迁居到烟台。
他们一家,先住在烟台市内的海军采办所,后迁至烟台东山北坡上的一所海军医院寄居,之后又搬到东山东边的海军练营旁边新盖好的房子里。新盖的房子离海很近,“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旗台的西边有一条山坡路通到海边的炮台”,“这里还驻有一支穿白衣军装的军乐队”。“炮台的西边有一个小码头。父亲的舰长朋友们来接送他的小汽艇,就是停泊在这码头边上的。”①
--------
①冰心:《我的童年》,写于1979年7月4日。冰心共写过两篇题为《我的童年》的散文,另一篇写于1942年3月27日。
女作家正是在这烟台的大海旁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的。冰心自己后来曾说过:“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作朋友。”①
--------
①《冰心全集·自序》
烟台海滨的天,是辽阔无边的;烟台海滨的水,是虚怀广博的。它们浩瀚得没有边际,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处,天水连接的地方。这博大的苍穹和大海,又时时改变着自己的颜色和脾气:有时在蔚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青蓝色的海水,它们温柔地摇摆着,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而在浪花和海水上面,又点缀着道道金光;有时在灰色的天空下面是青灰色的海水,风和海浪糅合在一起,急骤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天空和海洋都变成了漆黑的墨色,但又常常有星,有月,陪伴着它。
一个心灵敏感的孩子,可以把大海当作一名伟大的导师,从它广博的胸怀里,接受启示和教导;也可以把大海当作一本精深的巨著,从它众多的书页里,汲取知识和营养。
小冰心常常一个人抱膝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沉默地注视着大海,驰骋着自己天真的幻想。在她成年之后,母亲曾经向她追述过这样的一段往事:
晚餐的时候,灯光之下,母亲看着我半天,忽然想起笑着说:“从前在海边住的时候,我闷极了,午后睡了一觉,醒来遍处找不见你。”
我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我只不言语,我忆起我五岁时的事情了。
小弟弟啊!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啊!③
--------
①冰心:《童年杂忆》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③冰心:《繁星·四》
她把自己的母亲,比喻成静美的月亮:“我半夜醒来,开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①
她的庄严勇敢的慈父,则被比喻成清晨即出、雍容灿烂的太阳:“早晨勇敢的灿烂的太阳,自然是父亲了。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他又温和又严肃的对我说:‘又是一天了!’我就欢欢喜喜的坐起来,披衣从廊上走到屋里去”③,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世上虽不少见,但是在中国的女作家群里,冰心童年时代的处境,确实是难得的。它使小冰心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使这个聪颖过人、才思敏捷的小姑娘,形成了善良的心地,和温柔、文雅的性格。
如果说“五四”时代玉成了冰心一生的道路,玉成了她文学创作的丰收,那么,她这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却是她获得这些成就的最为重要的契机。从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过“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之后,“穷而后工”几乎成了文人的一句口头禅。经过极度的艰难困苦之后,是有可能写出动人的好作品的,但是在比较平坦和顺利的人生道路上,也并不是注定了就不能写成出色的作品,当然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在这些不同作品之间,也许会出现迥然不同的风格。冰心的作品,就是以她自己温柔、文雅和清婉的风格,获得了好几代读者的心的。不过这是后话了。
------------------
(二)海
我只希望我们都象海!
——冰心:《往事·十三》
海,是童年冰心的伟大摇篮。
海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千姿百态、美丽奇幻的容颜和内涵,陶冶了童年冰心的性灵与情感。
上面已经说过,冰心七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带她离开了故乡,到上海居住去了。几年之后,在她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1903年到1904年之间,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去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小冰心又跟随父母迁居到烟台。
他们一家,先住在烟台市内的海军采办所,后迁至烟台东山北坡上的一所海军医院寄居,之后又搬到东山东边的海军练营旁边新盖好的房子里。新盖的房子离海很近,“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旗台的西边有一条山坡路通到海边的炮台”,“这里还驻有一支穿白衣军装的军乐队”。“炮台的西边有一个小码头。父亲的舰长朋友们来接送他的小汽艇,就是停泊在这码头边上的。”①
--------
①冰心:《我的童年》,写于1979年7月4日。冰心共写过两篇题为《我的童年》的散文,另一篇写于1942年3月27日。
女作家正是在这烟台的大海旁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的。冰心自己后来曾说过:“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作朋友。”①
--------
①《冰心全集·自序》
烟台海滨的天,是辽阔无边的;烟台海滨的水,是虚怀广博的。它们浩瀚得没有边际,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处,天水连接的地方。这博大的苍穹和大海,又时时改变着自己的颜色和脾气:有时在蔚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青蓝色的海水,它们温柔地摇摆着,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而在浪花和海水上面,又点缀着道道金光;有时在灰色的天空下面是青灰色的海水,风和海浪糅合在一起,急骤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天空和海洋都变成了漆黑的墨色,但又常常有星,有月,陪伴着它。
一个心灵敏感的孩子,可以把大海当作一名伟大的导师,从它广博的胸怀里,接受启示和教导;也可以把大海当作一本精深的巨著,从它众多的书页里,汲取知识和营养。
小冰心常常一个人抱膝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沉默地注视着大海,驰骋着自己天真的幻想。在她成年之后,母亲曾经向她追述过这样的一段往事:
晚餐的时候,灯光之下,母亲看着我半天,忽然想起笑着说:“从前在海边住的时候,我闷极了,午后睡了一觉,醒来遍处找不见你。”
我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我只不言语,我忆起我五岁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