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作者:雾满拦江
内容简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虽然书中屡次描写烽火连天、千军万马厮杀的惨烈场面,然而不动声色冷幽默的叙述方式,却让读者在爆笑、狂笑、讪笑之余倍感沉重。





从何说起呢?



也许清朝的历史,始自于一次神秘而可怕的盗墓。



时间:1641年11月。



盗墓人:陕西巡抚汪乔年,陕西米脂县知县边大授。



工具:灯笼火把,锄头锹铲,刀枪剑戟,斧铖锤叉。



事情经过:话说陕西巡抚汪乔年一上任,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大明朝要完蛋了!



或迟或早,大明朝肯定是要完蛋的,这世上哪有不完蛋的帝国?尤其是这个大明朝,外边有满清频频叩关,朝里有百官勾心斗角,坊间还有李自成带着流民军攻城掠地,国家弄到这地步再要是不完蛋,那真是没天理了。



但汪乔年好歹也是地方官,各级领导对他寄予了无限厚望,希望他老兄能琢磨出个招来,保住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朝,也好让大家继续混口饭吃。



可是有什么绝招,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呢?



汪乔年经过认真的思考,突然之间脑子里一亮:明白了,大明朝要完蛋,那是因为李自成折腾的,而李自成能够折腾成出如此成就,这肯定是老李家的风水太好了,如果破了老李家的风水……



想到这个问题,汪乔年就急忙派人去打听:有谁知道李自成家的祖坟在哪里吗?



按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陕西是李自成的老家,属于正宗的红区,隔三岔五,李自成就要带着人马打回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种情况,谁会活腻了把这事告诉汪乔年?



所以汪乔年打听的结果,就仨字: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大家不敢说?



汪乔年心里琢磨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假装把这事撂下不说,每天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访来问去,终于被他发现了李自成的一个亲戚,这亲戚没有跟随李自成去闹革命,而是在陕西的府衙做个文员,工作轻轻松松,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家里有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舒服惬意。



发现了这个人之后,汪乔年秘密吩咐手下,等下班的时候,把李自成的公务员亲戚悄悄叫过来,谈工作。



入夜,府衙后面的一间小黑屋子里,传出了一个可怕的惨嗥声。



有人正在躲猫猫!



等到了天亮,就见汪乔年神彩奕奕的走出来,招集府衙所有的师爷幕僚,三班衙役,仆役随从,丫鬟保姆,士兵扈从,凑足了三五百人,人人扛锹拖镐,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目标,米脂县城200里外,李家村附近的『乱』山坡。



『乱』山坡中,有十六座坟墓一般大小,呈圆形排列,围绕着中间的一座大坟墓,这就是李自成家的祖坟了。



据汪乔年昨夜与李自成的亲戚躲猫猫时得到的情报,就在李家的祖坟中,有一盏铁灯,此灯至今还在地下亮着,只要这盏灯不灭,老李家铁定会兴旺发达。



真的会是这样吗?



挖开来瞧瞧!



一声令下,锹镐齐上,围着李自成的祖坟挖掘了起来,开始时挖出来的都是黄土,不见有什么稀罕之处,可是挖着挖着,所有人突然吓得尖叫了起来。



坟中挖出一个可怕的洞,洞中钻出来无计其数的蝼蚁,这些蝼蚁说不尽的古怪,拇指般大小,『色』状青碧,还泛着惨碧『色』的荧光,见了人就凶猛的扑了上来。



谁也不许逃,给我打死这些怪东西!



汪乔年下令道。



大家壮起胆子,拿锹镐照那怪蝼蚁砸去,只听砰砰砰异响不断,火花四溅,那蝼蚁好似是铁质的,一锹拍不下去,铿锵有声,非但拍不死,反而被拍进了泥土里。



这蝼蚁虽然凶猛,好在汪乔年带来的人,比蝼蚁还要多,经过一番奋勇搏斗,怪蝼蚁被大家狠命的拍,终于招架不住,四散而逃了。



好可怕的怪东西,继续往下挖。



终于挖进了坟茔里,就见一个墓『穴』,『穴』中有一只棺木,也不知在地下埋了多少年了,竟然不朽烂。汪乔年命令士兵用斧子将棺材劈开,就见棺材里边趴着一具骷髅。真是怪事,别人死后下葬,都是脸冲上躺着的,这老兄却脸朝下趴在棺材里,这是搞什么搞嘛。



这具骷髅不唯是姿式古怪,而且颜『色』也极端的不正常,别人的骨头都是白的,钙质吗,所以骨质疏松要补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这个老兄,他的骨头却是泛着乌质的青黑『色』,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