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叩天门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就见一名老妪杵着一根木头拐杖,走一步停一会儿的向山上走来。李云生也不过去搀扶,但也没有挑起担子就走,放下了扁担坐回凉亭的长凳上,时不时看那老妪一眼,然后转头往嘴里塞一颗黄豆不紧不慢的嚼着,两条结实修长满是荆棘划痕的长腿在凳子下无聊的来回晃着。
“小娃娃。”老妪终于走到了凉亭,她擦了一下额头上汗水跟雨水,因为没有穿蓑衣,也没有戴斗笠,老妪青色的布衫湿了一大片。“这条路可是到望龙峰紫云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凉,老妪的声音有些沙哑。
“没错。”
自始至终李云生都没正眼看过老妪一眼,只是将黄豆一颗一颗的往嘴里送,眼睛顺着台阶呆呆的望向峰顶。
问完这话,老妪没有再开口,拿出一块手帕擦着头发。
“回家了、回家了再过半个时辰,天就要黑了,摔下来可就要命咯。”
嚼完口袋里最后一颗黄豆,李云生手一撑从凳子上跳了下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提醒面前的老妪。
说完就挑起扁担,顺着台阶灵巧的下了山去。
老妪望着李云生下山时的背影,笑骂这野孩子好生没有教养。
只是等她回看凉亭时却有些惊讶,原来这孩子居然将一件蓑衣放在了凉亭的凳子上,蓑衣上面还放了一把炒熟的黄豆。
老妪微微一愣,再想起先前那孩子早就收拾好了担子,瞬间明白了对方原来是在等自己上山,继而和颜笑道:
“还是个面冷心热的野孩子。”
;

第二章 勿向仙乞,敢与天争
虽然挑着一副担子,但是李云生还是在天黑之前就下山了,他们父子在山脚的西面的路边上搭了一间茅草屋,这间
茅草屋还是两三年前他们父子一起搭的,砍了山上几棵树,再搬了一些山石,每年他们都会重新修葺一番,毕竟要
在这里呆上一个月。
经过两三年,修修补补,这茅草屋现在已经是另一番光景,灶台、桌椅、床铺一应俱全,墙面用泥巴牢牢的糊死,
一点风都透不进来。
李云生把斗笠跟蓑衣整理了一下放好,然后就开始用灶台烧水,然后从灶台后的缸里小心的舀起一小碗面粉开始和面。和到一半,他突然停下来,想了想从装面粉的缸里拿出一只鸡蛋打进面粉中,等面和好切成细细的一条条,锅里的水也开了,他把切好的面放进锅里,从灶台上的小陶罐里挑了半勺猪油放进去,猪油一入沸水就化开,变成一层层漂亮的油花,再放了一把辣子,最后才将锅盖盖上,坐到灶台前面烧火。
这么些年跟着李山竹在外面跑,李云生倒是做了一手好饭,虽然食材都是极普通的,但是他做的很用心,把一些寻
常吃食做的有滋有味。
李云生父子做事都很守时,每日清晨天微亮两人救跳着担子上山,父亲李山竹只是在那小凉亭稍作休息,就接着往
那紫云观去帮观里做些琐事,而李云生则在那小凉亭里买斗笠跟蓑衣,有时也会跟着去一趟紫云观。一直到天色暗
下来,李云生下山回屋煮饭,每次差不多,饭熟了,碗筷摆好了,李山竹就回来了。
这天也一样,李云生将屋里吃饭的小木桌仔细擦了一遍,又将两副碗筷冲洗了一遍用干抹布擦干净在桌上摆好,敲
门声就响起来了。
进门的正是李山竹,他虽然跟李云生一样精瘦黝黑,但身形高大要弯一点腰才能从门里走进来,李山竹的样子跟大
多数农家一样,模样木讷话不多,见了李云生也只是点点头,然后就径直在桌子边坐下。
盛了好了两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面,李云生跟着一起坐下。
“油可以再少放些。”
看了一眼碗里清亮面汤上油花跟飘着的几颗野葱葱花,李山竹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道。
李云生撇了撇嘴,没说话将筷子伸进碗里,夹住一根面条就要往嘴里送。
“砰、砰”
这时敲门声又来了,李云生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使劲往嘴里扒面的李山竹,有些不高兴的放下碗筷走到门口开了门

门口站着一名老妇人,还是今天李云生在凉亭遇到的那位。
“我是来还蓑衣的。”
老人有些干瘪的的嘴笑着说道。
“劳烦老人家了。”
这时李山竹也放下碗筷站了起来,一把拉开站在那里愣着的李云生,他看到老妇人手里的蓑衣就明白了,应该是自
己这好儿子也发善心给人送斗笠蓑衣了。
说着李山竹就从老妇人手里接过了蓑衣。
“我们在吃面,刚好多一晚,你要吗?”
一旁的李云生看着屋外风雨中的老妇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好哇,老远就问着香味了,好香哩。”
老妇人眯眼笑着,话语间满是欢喜。
“老人家不嫌弃,就进来吃一碗吧,屋子里也暖和些,吃完这场雨也该停了。”
李山竹也不是那种吝啬之人,当下就把老人请了进来,只是在背对着老人的时候拍了一下李云生的头家里哪有多余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