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雅街
分类: qsxs
里的含义,长大后才明白那代表着什么。
他比十八岁时又长高了一点点,已经是宽阔的、成年人的骨骼身量,和这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皮肤黑黑的,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白净的牙齿。林竞小时候不喜欢笑,这次见面到现在,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
他远不用特意表现出差异,又像个陌生人一样展示给自己看的,怎么会不认得他呢。吴优低着头,想着要怎么开口,好巧,好久不见,这些寒暄最恰当,但是又觉得是在刻意地客气,从前的自己从不会和他说这样的废话。片刻后吴优终于抬头,想到什么就说了什么,他看着林竞说:“我怎么会不认得你呢。”
话说出口又觉得不合适,林竞的笑容很明显地僵住了一瞬,尽管他用更加夸张的笑容掩饰着,吴优还是注意到了。
“那就好啊,”他又说,吴优不习惯、或者说是不喜欢他这样的笑容,像是在庆幸吴优还没有忘记他,不知怎么有几分悲凉的感觉。他听着林竞又重复,“还认得我就好。”
吴优又不知道说什么了,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见,林竞看起来似乎有些紧张,但又好像是激动雀跃的,总之种种明显的、不明显的情绪混在一起,变成了谁都没有开口化解的尴尬。
林竞视线从上到下移动着,从他身上那件和别的游客没什么分别的花衬衣,看到短裤和人字拖,最后又回到吴优脸上,看着他的眼睛,“你来这里旅游的吗?”他问。
“嗯,”吴优点点头,他看到林竞微微皱了皱眉头,眼神里闪过短暂的疑惑,他知道林竞想问什么,但此刻他没说出口,这样的体贴让吴优颇为感激,于是也问向他:“你呢?”
“也算是吧。”他停了停,刚刚被拢上去的头发又掉下来,黏在被薄汗沾湿的额头上,林竞抬起手,再次把碎发向后拢,几捋不听话的发丝恰到好处地挡在林竞眉间。他的动作自在又随性,吴优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你现在准备去哪儿?”
“准备……准备去吃晚饭。”
他并不是有意隐瞒,虽然看起来很像如此。吴优确实不知道餐厅这一长串默认的外语地址在哪里,含含糊糊地也说不清,看起来很像是在敷衍林竞。
“这家茶室人多,口味也一般,”林竞凑近少许,眼睛在吴优的手机屏幕上瞥了一眼,语气平淡地接着说:“我也要去吃晚饭,要不要一起?”
他身上淡淡的香气也跟着靠近,混着真切的海风,更让人难以分辨。说不上是不是不适应这样的距离,吴优下意识地后退了一小步,嘴上却应了声好。
沿着酒店门口这条大路,拐过三两个弯,就是加雅街了。
林竞说,亚庇很多华人都在这条街上开店,有茶室、凉茶铺,还有干货行、海味铺,他说的那家餐厅近来在国内的社交网络上火爆,但也不过是寻常味道。
这条街不算长,如同马来西亚的大多城市一样,西洋、印度、东亚许多种元素混在一起,独成一派。比如各式招牌上都是英语或马来语的标语,但路口处却矗立着一扇木质牌坊,黑底金字的匾上,写着“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是许多游记都提到过的景点,吴优路过时也停下来,举起手机留下一张照片。心里又觉得古怪,漂洋过海的异乡客,怎么谈得上国与政呢。
他收起手机,又抬起头继续走着。林竞在他身前不远,见他没跟上就停下步子等他,直到吴优小跑了几步回到他身后,才又转过身向前。
吴优就一直这样一步步地、慢慢地跟着他,在异国他乡的繁忙街道,在突然分别的十余年后。
刚刚进入大学那段时间,吴优还想象过和林竞的重逢,憧憬里的林竞像是雕塑,或是壁画之类,总之是停留在最后见面的那天,模样神态都没有变化,而自己在幻想中却总是混乱,有时候忍得住,还想听他解释,就故意冷着脸对待他;有时候忍不住,觉得是自己不对,想心虚地认一声错,又想完全放弃伪装,对他说一句我好想你。
后来这样的想法就不常出现了,每一次聚会都不来,社交账号也找不到他,吴优这才相信了同学们的话:林竞去了国外,大概是移民,不会再回来了。
起初他偶尔会在吴优的梦里出现,再之后,梦里的他也不那么清楚了,吴优却越来越想见他,也顾不得去想,缘由是出于这段友情,还是别的什么情愫。
十八岁的他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了、明白了,有的事情却来不及了。
吴优看着林竞的背影,花衬衫的下摆被海风吹起来,飘扬的样子像棕榈树宽大的叶子,这么多年,他第一次觉得离林竞这么近。
林竞带着吴优走到了加雅街的尽头。店铺不大的门脸,门口黄红相间的招牌上是“陈记茶室”四个字,屋里摆了五六套圆形餐桌椅,档口靠门,最里面是深色的木质柜台。几个华裔长相的伙计占了张圆桌,凑在一起打手机游戏,说的话听不出来是粤语、潮汕话还是客家话。柜台里坐着的男人年纪大一些,也是华人样貌,许是老板之类的身份。他戴着金丝眼镜,手边摆着一套紫砂茶具,另一边是一个小本子,上面有圆珠笔潦草的笔记。
那人原本在看报纸,见林竞来了,便摘下眼镜,起身招待他。说的或许也是粤语,吴优没听懂,猜测着,大概是在叫他“阿竞”。
林竞竟也用熟练的粤语回他
他比十八岁时又长高了一点点,已经是宽阔的、成年人的骨骼身量,和这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皮肤黑黑的,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白净的牙齿。林竞小时候不喜欢笑,这次见面到现在,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
他远不用特意表现出差异,又像个陌生人一样展示给自己看的,怎么会不认得他呢。吴优低着头,想着要怎么开口,好巧,好久不见,这些寒暄最恰当,但是又觉得是在刻意地客气,从前的自己从不会和他说这样的废话。片刻后吴优终于抬头,想到什么就说了什么,他看着林竞说:“我怎么会不认得你呢。”
话说出口又觉得不合适,林竞的笑容很明显地僵住了一瞬,尽管他用更加夸张的笑容掩饰着,吴优还是注意到了。
“那就好啊,”他又说,吴优不习惯、或者说是不喜欢他这样的笑容,像是在庆幸吴优还没有忘记他,不知怎么有几分悲凉的感觉。他听着林竞又重复,“还认得我就好。”
吴优又不知道说什么了,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见,林竞看起来似乎有些紧张,但又好像是激动雀跃的,总之种种明显的、不明显的情绪混在一起,变成了谁都没有开口化解的尴尬。
林竞视线从上到下移动着,从他身上那件和别的游客没什么分别的花衬衣,看到短裤和人字拖,最后又回到吴优脸上,看着他的眼睛,“你来这里旅游的吗?”他问。
“嗯,”吴优点点头,他看到林竞微微皱了皱眉头,眼神里闪过短暂的疑惑,他知道林竞想问什么,但此刻他没说出口,这样的体贴让吴优颇为感激,于是也问向他:“你呢?”
“也算是吧。”他停了停,刚刚被拢上去的头发又掉下来,黏在被薄汗沾湿的额头上,林竞抬起手,再次把碎发向后拢,几捋不听话的发丝恰到好处地挡在林竞眉间。他的动作自在又随性,吴优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你现在准备去哪儿?”
“准备……准备去吃晚饭。”
他并不是有意隐瞒,虽然看起来很像如此。吴优确实不知道餐厅这一长串默认的外语地址在哪里,含含糊糊地也说不清,看起来很像是在敷衍林竞。
“这家茶室人多,口味也一般,”林竞凑近少许,眼睛在吴优的手机屏幕上瞥了一眼,语气平淡地接着说:“我也要去吃晚饭,要不要一起?”
他身上淡淡的香气也跟着靠近,混着真切的海风,更让人难以分辨。说不上是不是不适应这样的距离,吴优下意识地后退了一小步,嘴上却应了声好。
沿着酒店门口这条大路,拐过三两个弯,就是加雅街了。
林竞说,亚庇很多华人都在这条街上开店,有茶室、凉茶铺,还有干货行、海味铺,他说的那家餐厅近来在国内的社交网络上火爆,但也不过是寻常味道。
这条街不算长,如同马来西亚的大多城市一样,西洋、印度、东亚许多种元素混在一起,独成一派。比如各式招牌上都是英语或马来语的标语,但路口处却矗立着一扇木质牌坊,黑底金字的匾上,写着“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是许多游记都提到过的景点,吴优路过时也停下来,举起手机留下一张照片。心里又觉得古怪,漂洋过海的异乡客,怎么谈得上国与政呢。
他收起手机,又抬起头继续走着。林竞在他身前不远,见他没跟上就停下步子等他,直到吴优小跑了几步回到他身后,才又转过身向前。
吴优就一直这样一步步地、慢慢地跟着他,在异国他乡的繁忙街道,在突然分别的十余年后。
刚刚进入大学那段时间,吴优还想象过和林竞的重逢,憧憬里的林竞像是雕塑,或是壁画之类,总之是停留在最后见面的那天,模样神态都没有变化,而自己在幻想中却总是混乱,有时候忍得住,还想听他解释,就故意冷着脸对待他;有时候忍不住,觉得是自己不对,想心虚地认一声错,又想完全放弃伪装,对他说一句我好想你。
后来这样的想法就不常出现了,每一次聚会都不来,社交账号也找不到他,吴优这才相信了同学们的话:林竞去了国外,大概是移民,不会再回来了。
起初他偶尔会在吴优的梦里出现,再之后,梦里的他也不那么清楚了,吴优却越来越想见他,也顾不得去想,缘由是出于这段友情,还是别的什么情愫。
十八岁的他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了、明白了,有的事情却来不及了。
吴优看着林竞的背影,花衬衫的下摆被海风吹起来,飘扬的样子像棕榈树宽大的叶子,这么多年,他第一次觉得离林竞这么近。
林竞带着吴优走到了加雅街的尽头。店铺不大的门脸,门口黄红相间的招牌上是“陈记茶室”四个字,屋里摆了五六套圆形餐桌椅,档口靠门,最里面是深色的木质柜台。几个华裔长相的伙计占了张圆桌,凑在一起打手机游戏,说的话听不出来是粤语、潮汕话还是客家话。柜台里坐着的男人年纪大一些,也是华人样貌,许是老板之类的身份。他戴着金丝眼镜,手边摆着一套紫砂茶具,另一边是一个小本子,上面有圆珠笔潦草的笔记。
那人原本在看报纸,见林竞来了,便摘下眼镜,起身招待他。说的或许也是粤语,吴优没听懂,猜测着,大概是在叫他“阿竞”。
林竞竟也用熟练的粤语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