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沧浪濯缨》
分类: txts3
,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包令仪这才动容,连声应道:“不错,不错,我也看好富弼呢。”
这场晚宴本是选婿之会,既然待选者是应天书院的学生,才学自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二人所议论却是与婚姻之事无关,全在品度在座学子的未来了。
文洎又笑道:“还有一人,也不容小觑,那就是令郎包拯……”
一语未毕,府学提学曹诚已扶着儿子曹丰走了过来,拱手招呼道:“文公,包公。”
曹诚是本地最大的富商,十余年前又出重金重建学舍,应天书院有今日天下书院之首的局面,其人功不可没。文洎和包令仪都是儒士,虽有些见不惯曹诚今日在宴席上对枢密使曹利用的侄子曹汭极尽吹捧巴结之能事,但对其散财兴学之举仍极是佩服,当即起身招呼。略微寒暄几句,包令仪见曹诚欲言又止,便自去找庐州知州刘筠说话。
曹诚这才问道:“适才一直站在文公身后的那位年轻人是谁?”文洎愣了一愣,朝后打量了一眼,这才回过神来,道:“那是老夫的门客张尧封。”
曹诚道:“噢,原来是文公的门客。”失望之色一闪即逝,又笑脸问道:“张公子可曾娶亲?”
文洎知道曹诚有一幼女名曹云霄,擅长音乐歌舞,艳丽无双,是南京有名的美人,被曹氏视为掌上明珠。今晚知府大宴,曹诚出了不少力,显然目的与晏殊一样,预备为爱女选一佳婿。可此刻听他语气,竟是相中了张尧封。文洎很是惊异,但又不便明言询问,只得道:“尧封尚未娶亲。”
曹诚道:“张公子家世如何?”文洎道:“张氏原是吴人,也算是吴地名门望族,吴越王归宋后,张家迁居河南,家道开始中落。而今尧封父母双亡,只有一兄尧佐在世,还是布衣寒士。”
曹诚“噢”了一声,沉思片刻,随即笑道:“无妨,无妨。曹某看这位张尧封张公子气度非凡,虽然暂时栖居文公门下,然而只要假以时日,将来必成大器。曹某膝下有一女名云霄,尚未出嫁,姿色也还过得去,堪可配张公子。不知可否劳烦文公屈尊做一回冰人,居中说项撮合?”
曹云霄芳名倾动四方,多少豪门权贵子弟上门求亲未果,曹诚却肯主动将爱女嫁给一名地位卑贱的门客,尽管文洎早已隐约猜到对方用意,但听到曹诚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还是惊讶得合不拢嘴,半晌才讪讪道:“曹教授美意,文某替尧封感激不尽。不过尧封并非文某子侄,婚姻大事怕还是要他自己做主。”
曹诚笑道:“张公子父母双亡,文公是其主上,等同于其父母,儿女婚姻还不是父母一句话?”
文洎一向颇看重张尧封,知其才学不低,不过是贫苦无依,才勉强投于自己门下栖身,心道:“看情形,曹教授非但不似玩笑,而且嫁女的意志甚是坚决。我虽不理解他为何瞧不上满堂才子,独独选中了尧封,但对尧封本人而言,总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且不说曹家女儿才貌双全,他有了岳父一家作依靠后,从此也可以安心读书,来日好博取功名。”心中略一权衡,当即应道:“那好,我一会儿问问尧封的意思,若是他本人同意,那这桩婚事就算定下了。”
曹诚喜滋滋地道:“好,那曹某等着文公的好消息。”又命儿子曹丰敬了文洎一杯水酒,这才颤巍巍地离去。
文洎虽然应承替曹氏和张尧封做媒,但心中疑惑不减,不待坐稳,茶商崔良中却又端着酒杯过来敬酒,还笑问道:“怎么不见令郎文衙内?”文洎道:“崔员外问的是犬子彦博么?噢,他出去方便了。”
崔良中笑嘻嘻地道:“文公该知道今晚宴会的目的,其实就是晏知府想为他家女儿寻一门好亲事。我和曹诚曹教授也打算沾沾晏知府的光,打算趁此机会为自家爱女选一佳婿。不过文公可曾听过那曹云霄的一些风言风语?虽然貌美如花,却是为人轻佻,品行有亏。”
文洎愕然问道:“崔员外忽然提到这些做什么?”崔良中笑道:“崔某是个生意人,不懂官场上的虚礼,有话就直说了——曹云霄性格轻浮放荡,非文衙内良配。倒是崔某的女儿都兰,英气豪爽,有男子之风,堪可配令郎。”
文洎起初大感困惑,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崔良中多半以为曹诚刚才来找自己是想将曹云霄嫁给文彦博。他知道崔、曹两家争斗已有多年,想不到居然连嫁女一事也是不能避免,忙解释道:“崔员外误会了!曹教授适才只是过来闲话,根本没有跟文某结亲之意。”
崔良中“啊”了一声,登时闹了个大大的红脸,他脸皮倒也真厚,立即讪笑道:“崔某也只是开个玩笑,文公千万别放在心上。”侧头看了席间一眼,迅疾转身,往厅外走去。
文洎心头疑云不免更重,正巧张尧封进来,低声禀道:“寻不到公子和包公子。”
文洎料想儿子是刻意回避,挥手道:“算了,不必再去管他。”转头见曹诚正目不转睛地瞧着自己,显然是有所期待,只得道:“尧封,你过来,我有话问你。”当即说了府学提学曹诚欲以爱女相嫁之事。
张尧封又惊又喜,问道:“文丈[14]所言的曹教授爱女,是曹云霄小娘子[15]么?”文洎道:“正是。”
张尧封“啊”了一声,再也说不出来一个字,只傻傻地瞧着文洎,又转过头去,远远地瞧着曹诚。曹诚见他如此神色,料想是高兴得傻了,当即点了点头。
文洎问道:“尧封,曹教授等着听回话,你可愿意娶曹教授的女儿为妻?”张尧封结结巴巴地道
这场晚宴本是选婿之会,既然待选者是应天书院的学生,才学自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二人所议论却是与婚姻之事无关,全在品度在座学子的未来了。
文洎又笑道:“还有一人,也不容小觑,那就是令郎包拯……”
一语未毕,府学提学曹诚已扶着儿子曹丰走了过来,拱手招呼道:“文公,包公。”
曹诚是本地最大的富商,十余年前又出重金重建学舍,应天书院有今日天下书院之首的局面,其人功不可没。文洎和包令仪都是儒士,虽有些见不惯曹诚今日在宴席上对枢密使曹利用的侄子曹汭极尽吹捧巴结之能事,但对其散财兴学之举仍极是佩服,当即起身招呼。略微寒暄几句,包令仪见曹诚欲言又止,便自去找庐州知州刘筠说话。
曹诚这才问道:“适才一直站在文公身后的那位年轻人是谁?”文洎愣了一愣,朝后打量了一眼,这才回过神来,道:“那是老夫的门客张尧封。”
曹诚道:“噢,原来是文公的门客。”失望之色一闪即逝,又笑脸问道:“张公子可曾娶亲?”
文洎知道曹诚有一幼女名曹云霄,擅长音乐歌舞,艳丽无双,是南京有名的美人,被曹氏视为掌上明珠。今晚知府大宴,曹诚出了不少力,显然目的与晏殊一样,预备为爱女选一佳婿。可此刻听他语气,竟是相中了张尧封。文洎很是惊异,但又不便明言询问,只得道:“尧封尚未娶亲。”
曹诚道:“张公子家世如何?”文洎道:“张氏原是吴人,也算是吴地名门望族,吴越王归宋后,张家迁居河南,家道开始中落。而今尧封父母双亡,只有一兄尧佐在世,还是布衣寒士。”
曹诚“噢”了一声,沉思片刻,随即笑道:“无妨,无妨。曹某看这位张尧封张公子气度非凡,虽然暂时栖居文公门下,然而只要假以时日,将来必成大器。曹某膝下有一女名云霄,尚未出嫁,姿色也还过得去,堪可配张公子。不知可否劳烦文公屈尊做一回冰人,居中说项撮合?”
曹云霄芳名倾动四方,多少豪门权贵子弟上门求亲未果,曹诚却肯主动将爱女嫁给一名地位卑贱的门客,尽管文洎早已隐约猜到对方用意,但听到曹诚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还是惊讶得合不拢嘴,半晌才讪讪道:“曹教授美意,文某替尧封感激不尽。不过尧封并非文某子侄,婚姻大事怕还是要他自己做主。”
曹诚笑道:“张公子父母双亡,文公是其主上,等同于其父母,儿女婚姻还不是父母一句话?”
文洎一向颇看重张尧封,知其才学不低,不过是贫苦无依,才勉强投于自己门下栖身,心道:“看情形,曹教授非但不似玩笑,而且嫁女的意志甚是坚决。我虽不理解他为何瞧不上满堂才子,独独选中了尧封,但对尧封本人而言,总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且不说曹家女儿才貌双全,他有了岳父一家作依靠后,从此也可以安心读书,来日好博取功名。”心中略一权衡,当即应道:“那好,我一会儿问问尧封的意思,若是他本人同意,那这桩婚事就算定下了。”
曹诚喜滋滋地道:“好,那曹某等着文公的好消息。”又命儿子曹丰敬了文洎一杯水酒,这才颤巍巍地离去。
文洎虽然应承替曹氏和张尧封做媒,但心中疑惑不减,不待坐稳,茶商崔良中却又端着酒杯过来敬酒,还笑问道:“怎么不见令郎文衙内?”文洎道:“崔员外问的是犬子彦博么?噢,他出去方便了。”
崔良中笑嘻嘻地道:“文公该知道今晚宴会的目的,其实就是晏知府想为他家女儿寻一门好亲事。我和曹诚曹教授也打算沾沾晏知府的光,打算趁此机会为自家爱女选一佳婿。不过文公可曾听过那曹云霄的一些风言风语?虽然貌美如花,却是为人轻佻,品行有亏。”
文洎愕然问道:“崔员外忽然提到这些做什么?”崔良中笑道:“崔某是个生意人,不懂官场上的虚礼,有话就直说了——曹云霄性格轻浮放荡,非文衙内良配。倒是崔某的女儿都兰,英气豪爽,有男子之风,堪可配令郎。”
文洎起初大感困惑,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崔良中多半以为曹诚刚才来找自己是想将曹云霄嫁给文彦博。他知道崔、曹两家争斗已有多年,想不到居然连嫁女一事也是不能避免,忙解释道:“崔员外误会了!曹教授适才只是过来闲话,根本没有跟文某结亲之意。”
崔良中“啊”了一声,登时闹了个大大的红脸,他脸皮倒也真厚,立即讪笑道:“崔某也只是开个玩笑,文公千万别放在心上。”侧头看了席间一眼,迅疾转身,往厅外走去。
文洎心头疑云不免更重,正巧张尧封进来,低声禀道:“寻不到公子和包公子。”
文洎料想儿子是刻意回避,挥手道:“算了,不必再去管他。”转头见曹诚正目不转睛地瞧着自己,显然是有所期待,只得道:“尧封,你过来,我有话问你。”当即说了府学提学曹诚欲以爱女相嫁之事。
张尧封又惊又喜,问道:“文丈[14]所言的曹教授爱女,是曹云霄小娘子[15]么?”文洎道:“正是。”
张尧封“啊”了一声,再也说不出来一个字,只傻傻地瞧着文洎,又转过头去,远远地瞧着曹诚。曹诚见他如此神色,料想是高兴得傻了,当即点了点头。
文洎问道:“尧封,曹教授等着听回话,你可愿意娶曹教授的女儿为妻?”张尧封结结巴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