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戍凉州
分类: qsxs
也绝无可能超过他.而且,他的思想,也是超一流的,所以能游说李剑南与尚延心,得到一个平稳的局面.以老骆驼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他更像是西域的一个精灵,应是作者心目中之理想的人物.
作者不仅造出一个空降在晚唐西域中的大侠客李剑南,在考据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小说的背景正是吐蕃兴起强盛的时候,吐蕃原始的宗教,为西来的佛教取代,生出神秘莫测的藏传佛教。将之引入到武侠小说里面来,金庸等人下过功夫,跑到大理去打架的金轮法王,说不定就是这个教里面的高人。可是,深入教义本身,作出仔细的梳理,然后设定人物,这样去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正史之中,由文化与宗教之中,生出人物,而不是由臆想中跳出妖魔来哄人,这个我非常赞同。
正面地来写西域,写这片神奇而自由的大漠上,勇士的战斗,美女的爱情,将井上靖作品中的阳刚、硬朗、苍凉的风格引入到武侠的世界里面来,就像往风流蕴藉的江南吹进一阵西风。大陆新武侠正在重建江湖的版图,去改写被妖魔化的西域,由此看来,白衣卿相在此作中了不起的努力令我肃然起敬。相信这一个新的江湖,经过白衣卿相兄这样的对西域的改写这样出色的例子,会变得更加多元、自由、丰富、开放,具有想像力与创造力,而形成一个新的江湖,成为新武侠的核心,构成当代读者精神的桃花源。
承蒙白衣兄不弃,命我作序,实在是不敢担当。读者自可跳过这一篇无趣的文字,去欣赏他在杏花春雨江南后面,弄出来的大漠秋风,我也祝愿白衣兄自此作开始,更加深入地考据与构思,写出更多发生在西域中的武侠作品,让这一场西风来得更加猛烈。
自序
去年八月,《武侠》刊出了我的《刃暖枪寒》,之后我的责编小似就嘱我再写些中篇给她,应承下来后,曾写过半篇关于江湖相士的,觉得收束不住,就暂时搁置了。
那天在jili家闲翻缪钺著的《杜牧传》,忽然就没来由地浮现出“匹马戍凉州”这个小说名字,我喜欢这名字透露出的一点点苍凉,一点点豪迈。可以说,名字是源自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说的“梁州”指“陕西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在这里,我是实指被吐蕃侵占的大唐的“凉州”,就是现在甘肃的“武威”。一直钦羡陆游、辛弃疾,都是属于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写诗型的文人。
和读者朋友们一样,我也是随着杜牧那首《河湟》走入这部小说的。可能因为自己也一直喜欢作格律诗的缘故,我对晚唐的迷恋,几乎完全是因为杜牧和李商隐。如果说这二人政治上都不得意,那杜牧在军事上未能施展才华,可能就更令人扼腕叹息了。
很早前买的一本岳麓书社版的《孙子兵法集注》,十一个注家中,杜牧和他那写出煌煌巨著《通典》、历任德、顺、宪三朝宰相的祖父杜佑就占了两家,而杜牧的爱论兵,据说很像他和诗圣杜甫共同的先人、杜牧十六世祖,官至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史,人称“杜武库”的杜预。杜牧并非真的就只沉迷在“十年一觉扬州梦”里,他不断撰文分析大唐内外形式,指斥时弊,关于削藩和府兵制度,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曾为牛党掌书记的他关于讨伐泽潞藩镇的用兵方略,还被李党党魁李德裕所采纳施行并见效,可见小杜并非仅仅会纸上谈兵。小说中,杜牧将所著的《孙子兵法》分为上下两卷,分赠张议潮和李剑南,并通过这二人对河湟的收复,代他实现了自己毕生的夙愿。
去国几十年,转战数千里。孤城起义,在不用大唐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夺回了吐蕃侵占的河西十一州,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可以说是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最后的一次军事辉煌。谈到张议潮和他的义军,虽远隔千年,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那是真正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人!所遗憾的是关于张议潮的史料并不是很多。这个晚唐最战功彪炳的节度使,其收复河湟的功绩甚至可以与曾攘外安内独撑天下的大唐名将郭子仪相提并论,可能因为归义军后来有过内乱和自立为王的举动,导致了后世对张议潮其人其事有意无意的淡化,现在看来,这是极为不公的。
上学时学历史,除了知道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只认为吐蕃和回鹘、南诏一样,不过是个小小的邻邦。后来翻看地图和吐蕃历史,才知道那是个版图、军队都足以和中晚唐抗衡,甚至犹有过之的强盛帝国。在双方的数次交战中,吐蕃居然还一度占领过大唐的国都长安。而大唐,只能不断地避让、议和。真不知如果不是吐蕃后来赞普被刺军阀内战,灭亡大唐的是不是吐蕃。
写到《甘露计》这一章时,我已经断然收起了浅尝辄止的中篇写作之心,开始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敦煌变文等中收集更多史料,虽说小说可以标榜虚构合理,我还是希望很大程度上还原那段历史。在人名、地名、年代、事件上尽最大可能一丝不苟地多方比较考证,我的原则是:作者写作时不妨繁琐艰辛些,但却应该让读者阅读时感到简单愉快
作者不仅造出一个空降在晚唐西域中的大侠客李剑南,在考据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小说的背景正是吐蕃兴起强盛的时候,吐蕃原始的宗教,为西来的佛教取代,生出神秘莫测的藏传佛教。将之引入到武侠小说里面来,金庸等人下过功夫,跑到大理去打架的金轮法王,说不定就是这个教里面的高人。可是,深入教义本身,作出仔细的梳理,然后设定人物,这样去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正史之中,由文化与宗教之中,生出人物,而不是由臆想中跳出妖魔来哄人,这个我非常赞同。
正面地来写西域,写这片神奇而自由的大漠上,勇士的战斗,美女的爱情,将井上靖作品中的阳刚、硬朗、苍凉的风格引入到武侠的世界里面来,就像往风流蕴藉的江南吹进一阵西风。大陆新武侠正在重建江湖的版图,去改写被妖魔化的西域,由此看来,白衣卿相在此作中了不起的努力令我肃然起敬。相信这一个新的江湖,经过白衣卿相兄这样的对西域的改写这样出色的例子,会变得更加多元、自由、丰富、开放,具有想像力与创造力,而形成一个新的江湖,成为新武侠的核心,构成当代读者精神的桃花源。
承蒙白衣兄不弃,命我作序,实在是不敢担当。读者自可跳过这一篇无趣的文字,去欣赏他在杏花春雨江南后面,弄出来的大漠秋风,我也祝愿白衣兄自此作开始,更加深入地考据与构思,写出更多发生在西域中的武侠作品,让这一场西风来得更加猛烈。
自序
去年八月,《武侠》刊出了我的《刃暖枪寒》,之后我的责编小似就嘱我再写些中篇给她,应承下来后,曾写过半篇关于江湖相士的,觉得收束不住,就暂时搁置了。
那天在jili家闲翻缪钺著的《杜牧传》,忽然就没来由地浮现出“匹马戍凉州”这个小说名字,我喜欢这名字透露出的一点点苍凉,一点点豪迈。可以说,名字是源自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说的“梁州”指“陕西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在这里,我是实指被吐蕃侵占的大唐的“凉州”,就是现在甘肃的“武威”。一直钦羡陆游、辛弃疾,都是属于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写诗型的文人。
和读者朋友们一样,我也是随着杜牧那首《河湟》走入这部小说的。可能因为自己也一直喜欢作格律诗的缘故,我对晚唐的迷恋,几乎完全是因为杜牧和李商隐。如果说这二人政治上都不得意,那杜牧在军事上未能施展才华,可能就更令人扼腕叹息了。
很早前买的一本岳麓书社版的《孙子兵法集注》,十一个注家中,杜牧和他那写出煌煌巨著《通典》、历任德、顺、宪三朝宰相的祖父杜佑就占了两家,而杜牧的爱论兵,据说很像他和诗圣杜甫共同的先人、杜牧十六世祖,官至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史,人称“杜武库”的杜预。杜牧并非真的就只沉迷在“十年一觉扬州梦”里,他不断撰文分析大唐内外形式,指斥时弊,关于削藩和府兵制度,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曾为牛党掌书记的他关于讨伐泽潞藩镇的用兵方略,还被李党党魁李德裕所采纳施行并见效,可见小杜并非仅仅会纸上谈兵。小说中,杜牧将所著的《孙子兵法》分为上下两卷,分赠张议潮和李剑南,并通过这二人对河湟的收复,代他实现了自己毕生的夙愿。
去国几十年,转战数千里。孤城起义,在不用大唐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夺回了吐蕃侵占的河西十一州,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可以说是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最后的一次军事辉煌。谈到张议潮和他的义军,虽远隔千年,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那是真正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人!所遗憾的是关于张议潮的史料并不是很多。这个晚唐最战功彪炳的节度使,其收复河湟的功绩甚至可以与曾攘外安内独撑天下的大唐名将郭子仪相提并论,可能因为归义军后来有过内乱和自立为王的举动,导致了后世对张议潮其人其事有意无意的淡化,现在看来,这是极为不公的。
上学时学历史,除了知道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只认为吐蕃和回鹘、南诏一样,不过是个小小的邻邦。后来翻看地图和吐蕃历史,才知道那是个版图、军队都足以和中晚唐抗衡,甚至犹有过之的强盛帝国。在双方的数次交战中,吐蕃居然还一度占领过大唐的国都长安。而大唐,只能不断地避让、议和。真不知如果不是吐蕃后来赞普被刺军阀内战,灭亡大唐的是不是吐蕃。
写到《甘露计》这一章时,我已经断然收起了浅尝辄止的中篇写作之心,开始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敦煌变文等中收集更多史料,虽说小说可以标榜虚构合理,我还是希望很大程度上还原那段历史。在人名、地名、年代、事件上尽最大可能一丝不苟地多方比较考证,我的原则是:作者写作时不妨繁琐艰辛些,但却应该让读者阅读时感到简单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