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3:乱世枭雄卷》
分类: txts3
大计戏剧性敲定。迁都只是开始,更艰难的事在后面。
拓跋宏没有回平城,知道回去等待他的无非吱吱喳喳的反对声,跑到邺城躲清闲,让李冲负责改建新都,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办理迁都事宜。拓跋澄不负重托,回到平城之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那些个目瞪口呆的鲜卑贵族们说了个云山雾罩,魏都平城居然风平浪静。
“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从拓跋宏的诗中看得出江南政权是最后一块心病。迁都洛阳,远居塞北大漠的柔然汗国不再是帝国的威胁,江南反而成为心腹大患。
孝文迁都的同年,齐武帝萧颐病亡,皇孙郁林王萧昭业继位。仅过一年,西昌侯萧鸾发动宫廷政变,废杀萧昭业自立为帝,南朝大乱。拓跋宏闻讯喜出望外,不顾新都初定,百废待兴,亲率三十万步骑南下江南。
魏军南征遭遇南朝激烈抵抗。一员儒将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南朝再度改朝换代,江南进入四十余年太平时期,他因之成为南北朝最长寿的君王。
的痛苦。
div>
第二章 内鬼萧衍
魏军南征,成全了一个叫萧衍的人,那位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多才多艺,用“广博能妙”四字来形容绝不为过。政治、军事、文学、诗书、宗教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是中国历史著名的学者皇帝。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一个无可挑剔的全才。
萧衍壮年时代意气风发,临危不惧,抗击北朝大军南侵,北魏孝文皇帝深为忌惮。南齐末年,各路诸侯反抗东昏侯的战争屡屡兵败之际,萧衍挥斥方遒,运筹帷幄。“檀溪沉木装舟舰,两封空函定荆州”,长帆千里攻入南京,除掉萧宝卷,拥立傀儡皇帝萧宝融。数月之后,萧衍接受禅诏,废杀萧宝融,开创梁朝政权。北伐中原,气吞山河,一度维持江表近五十年之繁荣。世事难测,晚年竟被北朝降将侯景以区区数百铁骑渡江反叛,饿死台城。
萧衍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佛帝,曾四次舍身“同泰寺”,宁做三宝奴,不为万乘君。仅四次舍身,便为同泰寺募得金钱四亿。他是唯一一位有幸见过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君主。他们之间的对话,诠释了为什么佛祖没有保佑像他这种为佛教做出大贡献的施主。
萧衍自负得意地问:“我做了这么多事有多大功德?”达摩道:“无功德。”萧衍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有为之事”,四字可为萧衍一生真实写照。他发家于“无间道”,做过“内鬼”。
竟陵八友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据说这是萧衍的诗,还有那首“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如果这两首诗歌确属萧衍所作,那么我们真该对于菩萨皇帝有个新的认识。两首诗带有浓浓的民歌色彩,集高雅与通俗于一体,萧衍可谓学院与草根兼容的大家。
萧衍真正可以确认的诗歌不少,比如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青年萧衍才华横溢,齐永明年间渡过人生的似水年华。当时诗坛创作之风大盛,永明体逐渐形成。萧衍不赞同“四声八病”,但其清丽通俗的文风与一些朋友共同推动诗歌的进步。
萧衍出生贵族,并非高门望族,却是皇亲。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为萧道成代宋建齐立过大功,官居领军将军。论军衔,最差也是一名中将。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今南京东南,似在丹阳。
南朝实行门阀制度,出身好,很快会做官。由于文学出众,萧衍去卫将军府做主管文化的东阁祭酒。曾经任过总理、“自比风流才相谢安”的卫将军王俭格外器重,对人说:“萧郎三十岁内当作侍中,再往后贵不可言。”
此时萧道成去世,长子萧赜继承皇位,后世称之齐武帝,年号永明。萧赜中年登基,和父亲一起创业,击败刘宋名将沈攸之便是萧赜的杰作。永明年间称得上南朝一段太平岁月。
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酷爱文学,就是纠集人众与范缜打擂“神灭论”的那位萧子良。他在鸡笼山开西邸,招集天下文学之士,江南才士几乎为其所笼络。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再加上萧衍,并游西邸,号称“竟陵八友”,公认的王朝才子。八人以文采见长,有雄武之气的唯有两人,王融和萧衍。王融以识鉴自傲,会看相,特别推崇萧衍,对人说:“将来安定天下者,非萧郎莫属。”
王俭和王融没有看错人,论文武兼备、政治权谋,八人之中唯有萧衍。萧子良笼络天下人才,并非没有目的,毕竟他是二皇子,当朝总理。
“我本无心求富贵,奈何富贵逼人来。”用这句话形容萧子良恰到好处。萧子良本无大志,不过出身皇家,做到宰相,差一点登上皇帝宝座。
齐武帝萧赜早早立下太子,萧长懋号文惠太子。文惠太子苦等皇位十年,就在萧赜即将驾鹤西去的那年,文惠太子先行一步。萧子良与文惠太子一母所生,朝野上下目光立马聚集于萧子良身上。似乎接班权到手,
拓跋宏没有回平城,知道回去等待他的无非吱吱喳喳的反对声,跑到邺城躲清闲,让李冲负责改建新都,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办理迁都事宜。拓跋澄不负重托,回到平城之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那些个目瞪口呆的鲜卑贵族们说了个云山雾罩,魏都平城居然风平浪静。
“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从拓跋宏的诗中看得出江南政权是最后一块心病。迁都洛阳,远居塞北大漠的柔然汗国不再是帝国的威胁,江南反而成为心腹大患。
孝文迁都的同年,齐武帝萧颐病亡,皇孙郁林王萧昭业继位。仅过一年,西昌侯萧鸾发动宫廷政变,废杀萧昭业自立为帝,南朝大乱。拓跋宏闻讯喜出望外,不顾新都初定,百废待兴,亲率三十万步骑南下江南。
魏军南征遭遇南朝激烈抵抗。一员儒将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南朝再度改朝换代,江南进入四十余年太平时期,他因之成为南北朝最长寿的君王。
的痛苦。
div>
第二章 内鬼萧衍
魏军南征,成全了一个叫萧衍的人,那位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多才多艺,用“广博能妙”四字来形容绝不为过。政治、军事、文学、诗书、宗教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是中国历史著名的学者皇帝。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一个无可挑剔的全才。
萧衍壮年时代意气风发,临危不惧,抗击北朝大军南侵,北魏孝文皇帝深为忌惮。南齐末年,各路诸侯反抗东昏侯的战争屡屡兵败之际,萧衍挥斥方遒,运筹帷幄。“檀溪沉木装舟舰,两封空函定荆州”,长帆千里攻入南京,除掉萧宝卷,拥立傀儡皇帝萧宝融。数月之后,萧衍接受禅诏,废杀萧宝融,开创梁朝政权。北伐中原,气吞山河,一度维持江表近五十年之繁荣。世事难测,晚年竟被北朝降将侯景以区区数百铁骑渡江反叛,饿死台城。
萧衍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佛帝,曾四次舍身“同泰寺”,宁做三宝奴,不为万乘君。仅四次舍身,便为同泰寺募得金钱四亿。他是唯一一位有幸见过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君主。他们之间的对话,诠释了为什么佛祖没有保佑像他这种为佛教做出大贡献的施主。
萧衍自负得意地问:“我做了这么多事有多大功德?”达摩道:“无功德。”萧衍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有为之事”,四字可为萧衍一生真实写照。他发家于“无间道”,做过“内鬼”。
竟陵八友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据说这是萧衍的诗,还有那首“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如果这两首诗歌确属萧衍所作,那么我们真该对于菩萨皇帝有个新的认识。两首诗带有浓浓的民歌色彩,集高雅与通俗于一体,萧衍可谓学院与草根兼容的大家。
萧衍真正可以确认的诗歌不少,比如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青年萧衍才华横溢,齐永明年间渡过人生的似水年华。当时诗坛创作之风大盛,永明体逐渐形成。萧衍不赞同“四声八病”,但其清丽通俗的文风与一些朋友共同推动诗歌的进步。
萧衍出生贵族,并非高门望族,却是皇亲。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为萧道成代宋建齐立过大功,官居领军将军。论军衔,最差也是一名中将。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今南京东南,似在丹阳。
南朝实行门阀制度,出身好,很快会做官。由于文学出众,萧衍去卫将军府做主管文化的东阁祭酒。曾经任过总理、“自比风流才相谢安”的卫将军王俭格外器重,对人说:“萧郎三十岁内当作侍中,再往后贵不可言。”
此时萧道成去世,长子萧赜继承皇位,后世称之齐武帝,年号永明。萧赜中年登基,和父亲一起创业,击败刘宋名将沈攸之便是萧赜的杰作。永明年间称得上南朝一段太平岁月。
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酷爱文学,就是纠集人众与范缜打擂“神灭论”的那位萧子良。他在鸡笼山开西邸,招集天下文学之士,江南才士几乎为其所笼络。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再加上萧衍,并游西邸,号称“竟陵八友”,公认的王朝才子。八人以文采见长,有雄武之气的唯有两人,王融和萧衍。王融以识鉴自傲,会看相,特别推崇萧衍,对人说:“将来安定天下者,非萧郎莫属。”
王俭和王融没有看错人,论文武兼备、政治权谋,八人之中唯有萧衍。萧子良笼络天下人才,并非没有目的,毕竟他是二皇子,当朝总理。
“我本无心求富贵,奈何富贵逼人来。”用这句话形容萧子良恰到好处。萧子良本无大志,不过出身皇家,做到宰相,差一点登上皇帝宝座。
齐武帝萧赜早早立下太子,萧长懋号文惠太子。文惠太子苦等皇位十年,就在萧赜即将驾鹤西去的那年,文惠太子先行一步。萧子良与文惠太子一母所生,朝野上下目光立马聚集于萧子良身上。似乎接班权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