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凶猛
分类: qsxs
仅圆满完成任务,还超额完成指标。
即便是生了儿子,李陵容的身份也没有半点改变,依然是卑贱的“宫人”,因为在司马昱的眼中,她不过是个用来借种的机器,机器是不配得到宠爱和封号的,使命完成了,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吧。
但她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地尽着自己做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抚养孩子成人,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直到亲手把孩子送上那万人瞩目又危机四伏的宝座上。
伟大的母亲!虽然命运无从选择,却依然伟大!
混血皇帝司马曜的时代到了。和他的名字一样,这注定是个耀眼的时代。
他上台,准确的措辞应该是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经手老爸的葬礼。他老爹简文帝司马昱下葬时,和以往的岁月相似,哀鸿遍野,哭声震天,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叨念着“为什么走得那么早”“怎么就不让我代你去死”之类的煽情话,然后再一起跪倒,让新皇帝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带领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新的胜利。
然后新皇帝再拿出早已写好的圣旨,找个嗓门洪亮声音磁性的太监照着读,前面通篇都是废话,只有最后两句话有用,大赦天下和赏赐群臣。
然后群臣欢呼万岁,一场和谐大戏降下帷幕。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那群孙子们之所以比儿子还卖力,不是因为感情,不是因为忠贞,而仅仅是因为一个位置,一个屁股的位置――皇位。
这个世界最厉害的永远都不是人,而是位置。
但这出交接仪式所有人都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因为主角没按套路出牌,他没哭。
儿子不入戏,孙子们表演再精彩也没用,因为他们只是个跑龙套的,死跑龙套的,剧情往哪边发展,男一号说了算。
男一号面无表情,凝望着苍穹,他才刚刚十一岁,他的心灵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所污染,就像三鹿没加三聚氰胺前那样的洁白无瑕。他独立风中,轻蔑地欣赏着这群奴才的表演。左右的大臣侍从急了,一个劲地劝他:陛下,这种场合,您该痛哭流涕才对,哪怕装装样子,干打雷,不下雨也好啊!
青葱少年司马曜铿锵有力地答道:“我不悲伤,泪从何来?”
易中天教授总结过国人的思维方式或心理习惯,其中之一就是“一事当前,不问是非,先问亲疏”,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的司马曜小朋友很快就会被戴上昏君逆子之类的大帽子,虽然不是绿色的,但一样不环保。
哲学家萨特说得好:他人即地狱。很多东西都只是表象,也许,我从来就没有在你身边过。
司马曜对父亲的感情就是这样,我根本就不是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你传宗接代的附属品,只不过是你装点门楣的饰物。因为你从心里面就觉得我是一个黑奴的儿子,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你在祖先的牌匾下炫耀我行。
更可恨的是你如此狠心地对待我的母亲,在为你生儿育女之后,她就被彻底打入冷宫。虽然在庆典上,你依然还会对我们母子微笑,但我知道,那笑只是个表情,与关爱无关。
人在势,花在时。如今你不在了,凭什么要求我流泪!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司马曜,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在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下,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但如果会有更多的成年人能有少年般性情的话,我相信,这种改变是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的。我相信,未来,会有那么一天!
只可惜,现在并不是未来!
司马曜也依然会为自己的随性而付出代价――血的代价。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李陵容终于熬出了头,司马曜继位后立刻加封她为淑妃,一个“淑”字,当之无愧。同时他大张旗鼓地向天下告示,我的母亲虽然是“昆仑奴”,但她也无愧为母仪天下的皇妃。我虽然有外族血统,但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华帝王。
为了向全天下表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皇帝,年轻气盛的司马曜一亲政就放了三把火,好大的火,每一把都火气冲天。
第一把火,实行“口税法”。
简单点说,第一,因为当时士族大家私藏了太多田地,政府又没办法仔细丈量,便把以前的按田地大小纳税,改成按人口纳税;第二,王公以下,一视同仁,有户口的,全都交税;第三,服兵役劳役的,为国家作战的,就不用交。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前豪强士族享受特权,不用交税,但偏偏他们又占有大片土地,现在好了,按人头纳税,都得交,一个也不能少;平民百姓没地或者很少一块地,却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呢?好办,去当兵吧,或者去服劳役吧,劳动人民最光荣,你就不用交税了。
不要小瞧“口税法”,它让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让征兵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南方的大开发。豪强士族土地有限,但家丁却很多,手心手背都是肉,那阵也不兴下岗再就业,于是只能继续开荒,变荒山为良田,间接支援了祖国建设。
还有就是这条政策透露着非常博大精深的社会管理原则:那就是政府权力的作用只应该用来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各个社会领域的自由发展。如果执掌权力的人不能从权力中任意获取利益,如果权力不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左右力量,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可能才
即便是生了儿子,李陵容的身份也没有半点改变,依然是卑贱的“宫人”,因为在司马昱的眼中,她不过是个用来借种的机器,机器是不配得到宠爱和封号的,使命完成了,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吧。
但她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地尽着自己做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抚养孩子成人,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直到亲手把孩子送上那万人瞩目又危机四伏的宝座上。
伟大的母亲!虽然命运无从选择,却依然伟大!
混血皇帝司马曜的时代到了。和他的名字一样,这注定是个耀眼的时代。
他上台,准确的措辞应该是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经手老爸的葬礼。他老爹简文帝司马昱下葬时,和以往的岁月相似,哀鸿遍野,哭声震天,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叨念着“为什么走得那么早”“怎么就不让我代你去死”之类的煽情话,然后再一起跪倒,让新皇帝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带领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新的胜利。
然后新皇帝再拿出早已写好的圣旨,找个嗓门洪亮声音磁性的太监照着读,前面通篇都是废话,只有最后两句话有用,大赦天下和赏赐群臣。
然后群臣欢呼万岁,一场和谐大戏降下帷幕。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那群孙子们之所以比儿子还卖力,不是因为感情,不是因为忠贞,而仅仅是因为一个位置,一个屁股的位置――皇位。
这个世界最厉害的永远都不是人,而是位置。
但这出交接仪式所有人都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因为主角没按套路出牌,他没哭。
儿子不入戏,孙子们表演再精彩也没用,因为他们只是个跑龙套的,死跑龙套的,剧情往哪边发展,男一号说了算。
男一号面无表情,凝望着苍穹,他才刚刚十一岁,他的心灵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所污染,就像三鹿没加三聚氰胺前那样的洁白无瑕。他独立风中,轻蔑地欣赏着这群奴才的表演。左右的大臣侍从急了,一个劲地劝他:陛下,这种场合,您该痛哭流涕才对,哪怕装装样子,干打雷,不下雨也好啊!
青葱少年司马曜铿锵有力地答道:“我不悲伤,泪从何来?”
易中天教授总结过国人的思维方式或心理习惯,其中之一就是“一事当前,不问是非,先问亲疏”,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的司马曜小朋友很快就会被戴上昏君逆子之类的大帽子,虽然不是绿色的,但一样不环保。
哲学家萨特说得好:他人即地狱。很多东西都只是表象,也许,我从来就没有在你身边过。
司马曜对父亲的感情就是这样,我根本就不是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你传宗接代的附属品,只不过是你装点门楣的饰物。因为你从心里面就觉得我是一个黑奴的儿子,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你在祖先的牌匾下炫耀我行。
更可恨的是你如此狠心地对待我的母亲,在为你生儿育女之后,她就被彻底打入冷宫。虽然在庆典上,你依然还会对我们母子微笑,但我知道,那笑只是个表情,与关爱无关。
人在势,花在时。如今你不在了,凭什么要求我流泪!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司马曜,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在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下,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但如果会有更多的成年人能有少年般性情的话,我相信,这种改变是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的。我相信,未来,会有那么一天!
只可惜,现在并不是未来!
司马曜也依然会为自己的随性而付出代价――血的代价。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李陵容终于熬出了头,司马曜继位后立刻加封她为淑妃,一个“淑”字,当之无愧。同时他大张旗鼓地向天下告示,我的母亲虽然是“昆仑奴”,但她也无愧为母仪天下的皇妃。我虽然有外族血统,但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华帝王。
为了向全天下表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皇帝,年轻气盛的司马曜一亲政就放了三把火,好大的火,每一把都火气冲天。
第一把火,实行“口税法”。
简单点说,第一,因为当时士族大家私藏了太多田地,政府又没办法仔细丈量,便把以前的按田地大小纳税,改成按人口纳税;第二,王公以下,一视同仁,有户口的,全都交税;第三,服兵役劳役的,为国家作战的,就不用交。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前豪强士族享受特权,不用交税,但偏偏他们又占有大片土地,现在好了,按人头纳税,都得交,一个也不能少;平民百姓没地或者很少一块地,却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呢?好办,去当兵吧,或者去服劳役吧,劳动人民最光荣,你就不用交税了。
不要小瞧“口税法”,它让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让征兵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南方的大开发。豪强士族土地有限,但家丁却很多,手心手背都是肉,那阵也不兴下岗再就业,于是只能继续开荒,变荒山为良田,间接支援了祖国建设。
还有就是这条政策透露着非常博大精深的社会管理原则:那就是政府权力的作用只应该用来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各个社会领域的自由发展。如果执掌权力的人不能从权力中任意获取利益,如果权力不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左右力量,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可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