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宋人非常爱玩的关扑游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有奖竞猜、博彩活动。每到开放期,商家便在皇家林苑里围成一个又一个彩棚,摆上“珍玉、奇玩、匹帛、动使(日用器具)、茶、酒、器物”,吸引游人光顾。游客只要花点小钱,便可以获得一次博彩的机会,如果博中了,货物就归你了。因此,对于到皇家林苑游玩的市民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带着赢来的物品回家——“游人往往以竹竿挑挂终日关扑所得之物而归”。


林苑内有一些宫殿也有商家设摊,任游客“关扑钱物、衣服、动使”。在我们想象中以为严肃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的皇家宫殿,原来居然是充满市井气息的与民同乐之所在。


汴京还有许多私家园林,这些私家园林通常也是对外开放、任人游览的,而且也不收取门票。不过游客通常会给看管园林的园丁一点小费,多少随意,叫作“茶汤钱”,大概园丁还向游人提供茶水。当过宰相的韩琦,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园林,也开放给外人游赏,每到清明时节,“士女无老幼,皆摩肩蹑武(步),来游吾园。或遇乐而留,或择胜而饮,叹赏歌呼,至徘徊忘归。”


宋人爱花,三月牡丹花开,有些私家园圃繁花似锦,四方伎艺云集,都人、士女携带着小酒,争入园圃游赏,玩到兴奋时,“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欧阳修用一首小诗描写了赏花的宋朝女子:“看花游女不知丑,古装野态争花红。”正是:你在园圃里看花,看花的人在花荫下看你。

跟着宋人去旅游


要是遇上长假,或者有了闲暇,你可能会首选出门旅游去。这是今天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宋朝人也喜欢出游。宋代之前,旅游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到了宋朝,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旅游成了寻常市民的时尚。有四个地方,是两宋时期最热闹的旅游胜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这四个地方是必须要去体验体验的。否则就白穿越了。


<b>开封:金明池观水戏</b>


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林苑,位于东京顺天门外。此处皇家林苑是对外开放的,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都会准时“开池”,任士庶游玩。你若穿越到宋朝,一定要进皇家园林金明池玩玩。


而游金明池,一定要看水戏表演,包括水战、诸师百戏、水傀儡、水秋千、龙舟夺标赛。水战类似于水上军事演习,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的士人袁褧回忆说,“余少从家大夫观金明池水战,见船舫回旋,戈甲照耀,为之目动心骇。”诸师百戏则是水师士兵表演的杂技与竞技节目,“如大旗、狮豹、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戏。宋代的木偶戏技术非常高明,艺人可以控制木偶在池上划船、钓鱼、踢球、舞蹈。看《东京梦华录》的描述吧:“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602/1-2006021Z04X58.jpg"/>



“水秋千”有点像今天的花样跳水:“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


最精彩的是龙舟争标赛。由小龙船二十只、虎头船十只、飞鱼船二只、鳅鱼船二只展开花色表演与夺标竞赛:“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


还有一种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上有亭台楼阁,“设御座龙水屏风”,“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皇帝坐在大龙舟上,加入水戏表演。许多宋朝市民到金明池,就是为了看大龙舟:“每遇大龙船出,及御马上池,则游人增倍矣”。如果你在金明池游览,说不定也有机会一睹宋朝天子真容。


<b>成都:月月宴饮游乐</b>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讲求生活之闲适,喜宴游玩乐。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元代《岁华纪丽谱》载,“(宋时)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别的地方,旅游潮通常都是季节性,唯成都人一年四季都在找理由出门游玩。《岁华纪丽谱》收录有宋代成都人从正月初一到冬至日的“游乐路线图”:


正月元日,“郡人晓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五日,游蚕市,门外张宴;上元节,“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


二月二日,踏青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