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4:开元盛世卷》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对于这样的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否则很难服众。
很快,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在太平公主被赐死的三个月后,李隆基在骊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约有20万人,当时光是旌旗就前后绵延将近20余里。
而这次阅兵仪式的总负责人就是兵部尚书郭元振。
最初当李隆基看着壮观的行军队伍从自己身边走过时,脸上不时的露出微笑。显然他对这次阅兵仪式感到满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脸上逐渐开始阴云密布。
“怎么越来越乱?”李隆基问身边的郭元振。
“这……”,郭元振一时语塞!
沉默片刻,李隆基厉声说道:“军容不整,兵部尚书罪不可赦!来人将郭元振绑于帅旗之下立即斩首!”
顷刻间,没等郭元振有任何反应,兵士已将他绑到到了帅旗之下!
此时站在另一边的刘幽求和张说不禁冒出了一身冷汗。
“陛下!郭元振虽有疏忽,但念他曾有功于社稷,还请陛下开恩!”刘幽求立即跪在地上说道。
“臣也以为郭元振四朝元老,如果就此杀掉,恐怕不是吉兆啊!”张说跟着说道。
“那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着兵部尚书郭元振玩忽职守,致使本次阅兵混乱不堪,念在有功于社稷,免去死罪,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按说事情到此也就可以结束了,罢免郭元振的目的已经达到,李隆基可以就此收手,但显然李隆基还想做的更加精致,因为他知道大臣们都是猴精,他不想让然看出来自己只是在找郭元振的茬,所以他又制定本次阅兵仪式军礼内容的,时任给事中唐绍也绑到了帅旗之下!
李隆基本以为这一次还会有人站出来求情,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人出手的速度比求情的人张嘴说话的速度还要快。
这个人就是金吾卫将军李邈。
只见这位仁兄在兵士刚刚将唐绍绑好后,猛然间抽出佩刀,一刀砍下了唐绍的脑袋。
李隆基惊呆了!
臭小子!左右也轮不到你啊!
可是,李隆基实在没法再说出什么,只能牙掉了往肚子里咽。唐绍被杀算是个意外事件,幸好郭元振的命保住了,不久之后李隆基将下了一道诏书:“李邈免去所有官职,回家永不录用!”
马屁没拍好,拍到了马蹄子上!
郭元振就这样被李隆基兵不血刃的贬到了新州,要说李隆基还是时刻没有忘记他的曾经的功劳,在郭元振到达新州不久后,李隆基准备启用他为饶州司马,可是就在前往饶州的路上,郭元振郁郁而终。
我们都能看的出来,李隆基本心并没有想杀掉郭元振,而那次阅兵仪式是否真的军容不整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其实都是皇帝陛下说的算。
不过《旧唐书》记载说:郭元振任侠使气,不以细务介意。从这一点来看,郭元振是个不太注重细节的人,或许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准备这次阅兵仪式的工作中,细节做的不够,而李隆基恰恰就是个注重细节的人,所以郭元振的结局可想而知。
郭元振去世的十年后,李隆基追赠郭元振为太子少保,算是给了他一个回报。
虽然这只是一个上车补票的程序!
陆象先走了,郭元振也走了,李隆基以其非凡的魄力,在他刚刚坐稳皇帝宝座后,就将宰相班子的两大成员贬黜外放。
所有人都认为事情应该结束了,但对于李隆基而言,这仅仅是个开始!

5、背后隐藏的人
前边我们说过李隆基的功臣们按照纵向划分为第一梯队功臣和第二梯队功臣。现在第二梯队的功臣何去何从,李隆基已经成功解决。那么剩下的第一梯队功臣李隆基又改如何对待呢?
事实上,在纵向划分之后,剩下的第一梯队功臣可以横向的划分为文臣和武将。
文臣有刘幽求、钟绍京和张说。武将有陈玄礼、葛福顺等!
这第一梯队的功臣都是扛着炸药包,和李隆基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并肩战斗过来的,而古往今来的任何皇帝在成功之后,最不放心的恰恰就是这部分人。
这一点,李隆基也不例外!
李隆基在解决第二梯队功臣的时候,始终没有忘记在暗中观察第一梯队功臣们的表现。
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他发现陈玄礼和葛福顺等人由于官职不高,又是比较粗狂的武将,内心深处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相对而言让李隆基比较放心,而刘幽求和钟绍京这样的文臣则不能让他放心,虽然这些人业没有什么过火的行为。
因为读书人在某些时候远比那些一介武夫可怕的多,葛福顺和陈玄礼等人当年还是在李隆基这样读书人的领导下,才知道跟着起事。
所以,在李隆基的心中,最不放心的是刘幽求、钟绍京和张说等人。
事实上,在李隆基紧盯这些人的时候,一个人也始终在暗中窥探这些人的动向,但是和李隆基不同的是,他的目的是想实现一个心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独揽宰相之权。
我们都知道唐朝从建立伊始,宰相始终是一个班子,也就是说宰相的权利始终没有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现在那个人在李隆基上位之后,他发现一心要开创盛世局面的皇帝陛下,急需要一个具有魄力的宰相,而这也恰恰给了他独揽宰相的机会。
事实证明,这个人虽然历经艰难万险,但在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那些同属于他这个阵营的战友们,其前程最终会断送在他的的手上!
这个人就是姚崇!

第二章 第一宰相
<h2>1、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