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分类: txts3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作者:曹昇
内容简介
在《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中,曹昇复活了千古一相李斯的风采,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刻画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纸背。 而这一次,这个史界第一才子,将他睥睨的目光转向了古代第一帝王汉光武帝刘秀。 新作《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在曹昇天马行空之文笔下,重现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际会,历史的血色风流,将刘秀,刘縯,王莽这一个个人物,隔着绵长的时间带到读者面前,带给我们另一种理解历史的境界。
自序
这是刘秀的故事,据说一切都是真的。
先从刘秀的起家写起。此一阶段,可以“努力”二字点题。
今人多言加油,古人大致无油可加,所以言努力。尤其在刘秀所处的时代,“努力”一词更是当时的口头流行语,譬如:
(刘秀等人)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后汉书·卷一》
光武谓(王)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汉书·卷二十》
更始大悦,谓(赵)憙曰:“卿名家驹,努力勉之。”——《后汉书·卷二十六》。
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刘秀也是取代了一个短命王朝,从而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帝业。而刘秀所取代的这个短命王朝,便是王莽的新朝。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是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黑暗时期。当大黑暗时期结束之时,已有将近五千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70%)死于饥荒、战乱。
在这样的大黑暗时期,神州沦为丛林,丛林沦为炼狱,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努力——有人努力让自己活着,有人努力让别人活着;有人努力杀人,有人努力避免被杀;有人努力吃人,有人努力避免被吃。而刘秀的努力,却使他从一个没落王孙,摇身一变成为光武皇帝,开创出寿命长达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帝国。
在关注刘秀努力的同时,有一事必须注意。刘秀与历史上其他的开国帝王有一绝大不同,那便是即使刘秀尚未起兵造反,皇位似乎就已经非他莫属。谶曰:“刘秀当为天子。”指名道姓,舍他其谁?换而言之,刘秀生来就是该当皇帝的命,他必须当皇帝!他要是不当皇帝,连老天爷都得跟他急!而由此也就引发出一个极其有趣的问题:如果某物命中注定是你的,那么努力是否还有必要?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或者说,是人成就了宿命,还是宿命成就了人?
扯远了,打住。简单地说,我想写一个在宿命中努力的故事。宿命,本无所谓有,也本无所谓无的。努力,是否也是同样如此呢?
书名《刘秀的秀》,源自莎翁名句: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只是演员而已(The whole world is a big stage。All the men and women just are some actors)。
本书为上册,起自公元第三年,止于公元二十三年——这一年,刘秀二十九岁,其命运正从天堂坠入地狱。
曹昇
2010年7月4日于杭州
编辑编后记
本文是曹昇继《流血的仕途》后第二部作品,继李斯与秦帝国之后,曹昇再次纵横西汉末年、王莽新朝这一段历史的荒野。
语言风格上,也仍然延续了曹昇一贯的特色,经典史籍、名家名言,信手拈来,往来古今,其思索任我驰骋,其深度,其力度,同类文中罕见。虽不符合传统文学的文字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文风的先锋探索,融历史典籍、名家诗词、民俗谚语、幽默短信、世说新语、网游语言、新新人类于一体,且试举几例说明:
刘秀一笑,道:“冷静,冷静,这才刚刚开始呢,好事还在后头。等生意更红火起来,咱们再成立一支驴车队,把咱们的驴车队都送上市场,简称上市。你说,那得多美气啊。”
王莽决定宣战,治理国家,不是请客吃饭,更不能有妇人之仁,正如树枝必须修剪,然后才能茁壮,稗子必须连根铲除,禾苗才能健康,森林必须隔三差五来场小火,然后才能避免大火,道法自然,大乱才能大治。王莽爱民如子,但他连亲子都忍心杀,何况是养子?他将因真理之名,因爱之名,来一场大扫除、大肃清,杀光这些叛逆的流民,绝不能让他们阻挡帝国前进的车轮。
刘稷杀罢汪九,再杀其余宾客,还剑入鞘,四顾茫然,总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以衣蘸血,胡诌了一个名字,题壁曰:“杀人者武松是也。”
的确,和赤眉相比,刘縯更具有英雄气质,用今天的话来说,刘縯比赤眉更有卖点,更有卖相。
……
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天马行空的想象,令人惊心动魄的文字,犀利的文风,深邃的哲学思辨,无厘头的搞笑,使本文读起来酣畅淋漓,读后却引人深思。
第一章 少年
<h3>No.1:葬礼</h3>
于是,时光席卷着我们,无可挽回地开始倒流。逆流而上的岁月之舟,不停倒退,进入过去,最终停泊在西汉平帝元始三年。这是一个初秋的清晨,地点为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一切已然发生,我们来此见证。
远远传来的,是那首凄凉的挽歌《蒿里》,在晨雾中反复吟唱:“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