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分类: qsxs
匠户了。
这个铁匠正是杨潮的父亲杨勇,大明王朝最底层的一个铁匠户。
匠户可不是什么体面的身份,仅仅比“好男不当兵”的军户好一点。
军户打仗要出人当兵服兵役,平时还要给各级军官种田,名字叫军户,其实跟农奴差不多。
匠户虽然不用服兵役但是却要服劳役,按照规定每月必须有十天到官府的作坊服役十天。
如果不去,就必须缴纳一钱银子给官府,官府用来雇佣工匠工作,称为代役银。
一钱银子并不算多,大明官府制定的各种规定,必然是要百姓能活下去的,可是就像百姓负担的赋税看起来并不重,可是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后,许多百姓都被逼的卖儿卖女,最后干脆造反一样,铁匠的代役银看起来不多,但是却有许多额外的盘剥。
杨家每月的代役银是一钱,但还要缴纳正常百姓的赋税,最严重的是,常常会被工部的底层官吏要求帮忙做工,不但没有工钱,还要自己赔上几钱银子的料钱。
往往一个月,杨家要被这些官吏盘剥去一两多银子。
幸好杨勇的手艺很好,传承了数百年的手艺,有许多都是传男不传女的家传独门技艺。因此杨家的铁匠铺在城南一带都小有名气,每天来找他做活的人非常多,这才能够勉强度日。
本来以杨勇的手艺,不但能养家糊口,还能过的不错。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匠户身份,让他不但要承担官府的劳役,还要给匠作官吏,还有监局的宦官免费做工,时不时还会被敲诈勒索。
因此杨家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缴纳一两多银子后,自己能剩下的也就三四钱银子了,而这几年天下汹汹,农民起义的烽烟已经烧到了长江南北,南京城的物价涨了许多,这点钱有时候连温饱都做不到。
所以杨勇一心想让儿子摆脱匠户的身份,硬是从本来就不多的收入中,抠出一小部分,供应儿子读书上进,不求能考上个什么官当,只求考一个秀才,得到一个功名。
这样不但他们家的劳役会被免除,而且还能改换成民籍。
做一个正正经经,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是铁匠杨勇最大的愿望。
第二节生活困窘
铁匠活是很重的,全凭一双手,又要拉风箱,又要挥锤铁。
但是杨勇从来没觉得苦,就凭一双手,他养活了一大家人。
“爹,吃饭了!”
正抡锤间,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
杨勇哎了一声,放下手里的活计,转身到铁匠铺中间一张破旧的桌子上坐下。
女儿倒了一杯茶,杨勇喝茶的空当,女儿已经从一个竹篮里取出了几个碗碟。
一碗粗米饭,半碟青菜,半碟咸菜。
粗茶淡饭,杨勇吃的却很香。
“你哥咋样了?”
最让杨勇挂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他的宝,可惜只有一个,让他总有些心虚。小时候害怕养不活,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的,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比自己强,如果能考上一个秀才,还能给自己生两个孙子就更好了。
“哥好多了。今天还起来走了几步。”
杨月立刻说道,口气中也有些欣喜。
杨勇点头,眉角忍不住一翘,儿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累点也没啥。
“你哥吃了没有?”
杨月道:“哥早都吃了。现在睡了。”
杨勇道:“好。大夫让他多休息。”
吃了几口饭,杨勇突然又开口:“你哥吃的啥。”
杨月道:“吃了一大碗粥。”
杨勇叹了口气:“要是有只鸡,补补身子也许好的快点。”
杨月撇了撇嘴,没说话,家里现在都快没米下锅了,哪里还有钱买鸡。
杨勇吃完了饭,拾起身来再次走向铁匠炉。
看到父亲又去干活了,杨月低头乖巧的收拾好空碗碟。
“爹,我先回去了,你今天早点回来。”
父亲这些天接了比过去多了很多的活,每天都很晚回去,有一次差点就被巡夜的差役抓起来,说他犯夜。
……
“儿啊,你咋起来了!”
母亲惊呼一声,刚才听到声音,以为儿子有事,匆匆跑来儿子房中,却发现儿子竟然站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还扭腰踢腿抻胳膊甩手的,真是吓死人了。
“娘,你看我没事了。以后不用再卧床了。”
杨潮没想到母亲突然进来,颇有些局促,索性跳了两下,证明自己完全好了。
自从醒来后,杨潮其实就悄悄坚持锻炼,不过都是偷偷的进行。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家人担心。但是坚持锻炼确实有效果,杨潮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已经恢复了七八成,算是完全康复了。
“不行,你快躺下,小心伤了身子!”
母亲的反应没有超出杨潮的预料。
杨潮是家中独子,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一点都不夸张。父亲不是严父,母亲绝对慈母。杨潮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父母苛责的印象,甚至连重话都没说过。
只是没有父母不希望儿子上进的,记忆中母亲的唠叨是杨潮最烦的,当然现在的杨潮非常理解父母这种望子成龙之心。
“娘,我真的好了,再躺床上就要生锈了。”
杨潮很坚持,母亲为难了一阵,胆战心惊的看着儿子来回折腾。
一番讨价还价后,杨潮答应不做剧烈运动后,母亲也
这个铁匠正是杨潮的父亲杨勇,大明王朝最底层的一个铁匠户。
匠户可不是什么体面的身份,仅仅比“好男不当兵”的军户好一点。
军户打仗要出人当兵服兵役,平时还要给各级军官种田,名字叫军户,其实跟农奴差不多。
匠户虽然不用服兵役但是却要服劳役,按照规定每月必须有十天到官府的作坊服役十天。
如果不去,就必须缴纳一钱银子给官府,官府用来雇佣工匠工作,称为代役银。
一钱银子并不算多,大明官府制定的各种规定,必然是要百姓能活下去的,可是就像百姓负担的赋税看起来并不重,可是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后,许多百姓都被逼的卖儿卖女,最后干脆造反一样,铁匠的代役银看起来不多,但是却有许多额外的盘剥。
杨家每月的代役银是一钱,但还要缴纳正常百姓的赋税,最严重的是,常常会被工部的底层官吏要求帮忙做工,不但没有工钱,还要自己赔上几钱银子的料钱。
往往一个月,杨家要被这些官吏盘剥去一两多银子。
幸好杨勇的手艺很好,传承了数百年的手艺,有许多都是传男不传女的家传独门技艺。因此杨家的铁匠铺在城南一带都小有名气,每天来找他做活的人非常多,这才能够勉强度日。
本来以杨勇的手艺,不但能养家糊口,还能过的不错。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匠户身份,让他不但要承担官府的劳役,还要给匠作官吏,还有监局的宦官免费做工,时不时还会被敲诈勒索。
因此杨家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缴纳一两多银子后,自己能剩下的也就三四钱银子了,而这几年天下汹汹,农民起义的烽烟已经烧到了长江南北,南京城的物价涨了许多,这点钱有时候连温饱都做不到。
所以杨勇一心想让儿子摆脱匠户的身份,硬是从本来就不多的收入中,抠出一小部分,供应儿子读书上进,不求能考上个什么官当,只求考一个秀才,得到一个功名。
这样不但他们家的劳役会被免除,而且还能改换成民籍。
做一个正正经经,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是铁匠杨勇最大的愿望。
第二节生活困窘
铁匠活是很重的,全凭一双手,又要拉风箱,又要挥锤铁。
但是杨勇从来没觉得苦,就凭一双手,他养活了一大家人。
“爹,吃饭了!”
正抡锤间,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
杨勇哎了一声,放下手里的活计,转身到铁匠铺中间一张破旧的桌子上坐下。
女儿倒了一杯茶,杨勇喝茶的空当,女儿已经从一个竹篮里取出了几个碗碟。
一碗粗米饭,半碟青菜,半碟咸菜。
粗茶淡饭,杨勇吃的却很香。
“你哥咋样了?”
最让杨勇挂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他的宝,可惜只有一个,让他总有些心虚。小时候害怕养不活,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的,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比自己强,如果能考上一个秀才,还能给自己生两个孙子就更好了。
“哥好多了。今天还起来走了几步。”
杨月立刻说道,口气中也有些欣喜。
杨勇点头,眉角忍不住一翘,儿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累点也没啥。
“你哥吃了没有?”
杨月道:“哥早都吃了。现在睡了。”
杨勇道:“好。大夫让他多休息。”
吃了几口饭,杨勇突然又开口:“你哥吃的啥。”
杨月道:“吃了一大碗粥。”
杨勇叹了口气:“要是有只鸡,补补身子也许好的快点。”
杨月撇了撇嘴,没说话,家里现在都快没米下锅了,哪里还有钱买鸡。
杨勇吃完了饭,拾起身来再次走向铁匠炉。
看到父亲又去干活了,杨月低头乖巧的收拾好空碗碟。
“爹,我先回去了,你今天早点回来。”
父亲这些天接了比过去多了很多的活,每天都很晚回去,有一次差点就被巡夜的差役抓起来,说他犯夜。
……
“儿啊,你咋起来了!”
母亲惊呼一声,刚才听到声音,以为儿子有事,匆匆跑来儿子房中,却发现儿子竟然站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还扭腰踢腿抻胳膊甩手的,真是吓死人了。
“娘,你看我没事了。以后不用再卧床了。”
杨潮没想到母亲突然进来,颇有些局促,索性跳了两下,证明自己完全好了。
自从醒来后,杨潮其实就悄悄坚持锻炼,不过都是偷偷的进行。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家人担心。但是坚持锻炼确实有效果,杨潮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已经恢复了七八成,算是完全康复了。
“不行,你快躺下,小心伤了身子!”
母亲的反应没有超出杨潮的预料。
杨潮是家中独子,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一点都不夸张。父亲不是严父,母亲绝对慈母。杨潮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父母苛责的印象,甚至连重话都没说过。
只是没有父母不希望儿子上进的,记忆中母亲的唠叨是杨潮最烦的,当然现在的杨潮非常理解父母这种望子成龙之心。
“娘,我真的好了,再躺床上就要生锈了。”
杨潮很坚持,母亲为难了一阵,胆战心惊的看着儿子来回折腾。
一番讨价还价后,杨潮答应不做剧烈运动后,母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