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旦久攻不下,各地的元朝援兵赶来,自己就会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所以他提出方案,要先取山东,撤去大都的屏障;再回头攻下河南,剪断元军羽翼;最后攻下潼关,占据门户。这样大都周边几个方面的控制权就都可为自己掌握,这时再攻打大都,便可万无一失,然后再向西进取,届时云中、九原和关陇等地也都可以迅速攻取。

部将们纷纷赞成朱元璋的意见,此后形势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河南等地先后被攻克,至元二十八年闰七月,元顺帝带着一部分王公贵戚和官员军队从京城的北门逃往上都,八月,大都城终于被徐达等人攻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朱元璋已经平定了南方大部分地区,他认为统一整个中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决定称帝,建立自己的王朝。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这一天,朱元璋登皇帝位,建都在今天的南京,建元洪武,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从此开始。

建国之后,朱元璋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元朝时各地的统治机构叫做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民、财政事务,职权过大。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的做法,他在各地分别设立都、布、按三司,即掌管军政的都指挥使司、掌管民政的布政使司和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使得三方面的管理机关各自独立,分别直接由中央统辖,这样就把地方上的事务管理权统统收归中央所有,大大加强了皇朝权力。

后来朱元璋又借着清除胡惟庸势力的机会,撤掉了丞相和中书省的设置,提高了原处于中书省之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让他们分别掌管一部分国家事务,从此不再设丞相,把国家大家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了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对军事机关、监察机关和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约束了宦官、后妃和外戚的权利,提倡朴素简单的文风,建立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但这是以皇帝本人极度的勤政工作为前提的,后来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可能像朱元璋这么勤奋,所以他创下的制度到后代皇帝手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皇帝与旧贵族

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了明王朝延续几百年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人物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一位颇有识人之明与容人之量的英雄人物,他对于当时其他的豪杰之士也怀着欣赏与敬佩之情,比如与他对峙很久的扩廓帖木儿就是最令他佩服的人物。

扩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是元末名臣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后来被他收为养子。至正二十二年时察罕帖木儿在益都被杀,扩廓帖木儿承袭其职,从此就成了朱元璋的对头。交战多年,朱元璋始终未能使扩廓帖木儿臣服,却也钦佩他的才能与意志。有一次朱元璋派曾经与扩廓帖木儿同为元将、如今却已经归顺自己的李思齐前去劝降他,结果见面时扩廓帖木儿对李思齐礼遇有加,分别时却派骑士将他送到边界处,告诉他要留下一只手臂作纪念,李思齐也是个好男儿,既然知道不可避免,只好砍下一只手臂交给骑士,回来后不久便重伤而死。

虽然这样,朱元璋却越发敬佩扩廓帖木儿。后来他曾经与部下谈论起谁是自己心目中的天下奇男子,别人都猜测是早逝的常胜战将常遇春,但朱元璋说,常遇春虽然勇猛,却是自己的部下,而扩廓帖木儿却始终没有臣服于他,所以更令他心折。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曾有扩廓帖木儿出场,但关于其妹赵敏的情节却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王保保确实有一个妹妹,当他逃回和林时,许多家属都被明军俘获,朱元璋就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秦王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为王妃。虽然他一心要结交扩廓帖木儿,但直到洪武八年时扩廓帖木儿病逝,朱元璋始终未能如愿。

朱元璋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重视对手的出身,这大概和他自己出身贫寒有一定关系。而且由于他自己也曾经是元朝的子民,所以对元朝的皇族和名臣后裔也很重视。比如成吉思汗时期名将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虽然他与朱元璋打交道时先降后反,后来又占据辽东久为边患,但朱元璋却始终对他很客气,终于想方设法劝其投降。这里当然不乏笼络人心的因素,但“名臣之后”这一背景也确实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明朝初年时大军北征蒙古,抓回了元顺帝的孙子,有人劝朱元璋行献俘典礼,但他却觉得这样对待前朝君主的后代太不忍心,坚决不答应。有人对他说唐朝开国时也曾经举行过献俘典礼,他却说那是处理王世充的方式,如果是对待大隋的子孙,恐怕就不会这样做。事实上,朱元璋对待和王世充类似的其他割据政权首领时,态度就非常严厉,比如张士诚和陈友定都被他下令杀死,这也与他奉元朝为正统,而将当时的割据群雄都视为乱贼有很大关系。

胡蓝大案与功臣们的下场

与结发妻子比起来,朱元璋的贫**之交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古语说“狡兔死,走狗烹”,除了赵匡胤能通过杯酒释兵权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外,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很难避免杀功臣的事情,但杀戮功臣最多最惨的还是开创明朝的朱元璋。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们几乎被他杀了个精光,一杀起来就是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