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发挥余热,后来因为老两口身子骨不比当年,就退休去乡下生活。
  大儿子傅国胜继承了老爷子的精神,在区里的武装部发光发热,工作做的不错。
  不过现在政策下来,就算傅国胜也顶不住。
  傅家总要有个闺女下乡。
  蔡主任今天上午听了那么一耳朵,知道傅长缨跟家里闹别扭跳了河,没想到这会儿就看到她没事人似的过了来。
  抹了抹嘴,把碗筷往旁边一推,“有啥事?”
  傅长缨倒也没墨迹,“现在中央号召城市青年去乡下劳动学习,与农民打成一片……”
  蔡主任听到这话乐呵了,都说傅家大丫头是个闷葫芦性子,他怎么瞧着不像啊,这说话麻溜着呢。
  他没打断傅长缨的话,听她继续往下说,“我之前不懂事,现在想通了。留在城市也是给国家增加负担,国家培养我们这么长时间,教我们知识文化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我爷爷奶奶都是干革命的,我爸妈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做贡献,我哥十七岁就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老傅家的人没孬种,我不能给爷爷奶奶哥哥他们丢脸。”
  这一番话说的酣畅淋漓,听得蔡主任一度想要把这姑娘留下当个宣传干事。
  瞧瞧这觉悟,真不愧是傅老的亲孙女。
  年轻的姑娘一口气说完,微微有些脸红气喘,“蔡主任您别笑话我说大话,我之前当局者迷。这趟过来也是想打听下我会被分配到哪里,好有个准备。”
  生怕对方误会,傅长缨又连忙解释,“这要是去南边得准备雨鞋,要是去北边就得带床厚棉被。”
  原来是这样。
  蔡主任这些天见惯了那些畏苦畏难的年轻人,总算是听到个不一样的说法,他态度越发的温和,“是这样的,你们去革命老区沂县。”
  沂县。
  傅长缨笑了起来,“我爷爷当初就在老区搞过革命,我现在回去替他老人家回报老乡们。”
  这话说到蔡主任心坎里,对傅长缨多了几分待见,“老区的革命群众热情,你就当回老家。小姑娘家家的在外面要学会照顾自己。”
  傅长缨笑着拍了拍胸.脯,“我今年十七了,不是小姑娘。”
  还不到十七啊。
  傅长缨走后,蔡主任拿着手里的半块馒头,却怎么都吃不下。
  办公室里其他干事回来,喝了口水跟他说话,“我瞧着,刚才傅主任家的丫头过来了?”
  就在院里打了个照面,小丫头笑眯眯的跟他打招呼,跟过去截然不同。
  蔡主任叹了口气,“是啊,过来跟我打听去哪边插队。你说老傅这人也真是的,好歹是亲闺女,一点也不上心。”
  这些天来多少人过来走关系,想着能把自家孩子就近安排下。
  傅国胜倒好,愣是没来过。
  你说他是大公无私吧?不走后门是傅家家风。
  可你好歹关心下自家孩子的去处吧?
  避嫌吗?
  就算不来办公室,去他家一趟问句总是可以的。
  说白了,还是不心疼闺女。
  蔡主任的话略有些越界,陈干事笑了笑,“老傅这人就铁石心肠,不懂得体贴人。”
  两人都没打算多说,又是研究起了这下乡名单的事情。
  “四月六号,这是不是有些急?”
  蔡主任苦笑一声,“再不快点,上面又着急了,就下个月六号吧。”
  正好还有一星期,这些知青们该准备的准备,准备停当了就要迎接新的人生。
  ……
  傅长缨这些天过得还挺舒心。
  沂县是革命老区,山地多。
  倒是和她当初扶贫的黄家沟有些相似之处。
  靠山吃山嘛,说不定还能上山打猎什么的搞来点山味改善下伙食呢。
  至于怎么建设乡村,那得实地考察后再说,倒是急不得。
  傅爷爷在老区干过革命工作,傅长缨一合计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坐上大巴车直接往乡下去。
  她找傅爷爷傅奶奶老两口取取经。
  可傅长缨没想到,自己离开家这三天愣是闹了个大新闻。
  她人虽然不在城里,可这个城市里处处都流传着她的故事。
  “哎哟长缨你可回来了,你爸妈都快急死了。”
  邻居钟婶的话让傅长缨觉得不对劲,她笑着说道:“我又不是离家出走,我爸妈着什么急啊,不是跟他们说了今天就回来吗?”
  钟婶听到这话一愣,“啥?你不是离家出走吗?”
  傅长缨:“……我给家里留了纸条的呀,我去乡下看我爷奶去了,不是要去沂县插队嘛,去问问他们那边的情况。”
  正是半下午,大院里人还挺多,听说傅长缨回来大家都来看热闹。
  赵春霞斜楞了一眼,“可别是被人家给甩了,这才厚着脸皮回来的吧?”
  钟婶听到这话瞪了一眼,“你胡说什么!”
  “我哪有胡说?大家都这么说的,长缨这丫头嘴上说得好听要下乡当知青,转脸就收拾包袱跑了,有人看见她在车站跟一个男的拉拉扯扯,不是私奔是什么?”
  之前因为说媒的事情,赵春霞在傅长缨这边丢尽了脸。
  谁知道傅长缨就嘴上说得好听,不知羞耻的跟人私奔,现在被人甩了就灰溜溜的回来。
  她要不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她就不姓赵!
  钟婶还想要说,但被傅长缨拦住了,“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