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
分类: txts3
                    机绝对单纯的情况下,将这种不耐烦推向了极点。一篇科学论文使历史改辙,这不是第一次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萨德勒没有见过造成乱局的那几页数学论文,不过他知道它所得出的结论。在六个月的培训期间,有人教了他很多东西。有些是在空荡的小教室里同其他六个男人一起学的。从来也没人告诉过他这几个男的姓甚名谁。不过相当大一部分知识,他是在睡梦中或是恍惚催眠状态下得到的。也许有一天,这些信息还会以同样的技术从他大脑里删除。
就这样,萨德勒了解到,月球的表面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阴暗区域即是所谓的“海”;明亮区域通常是地势较高的地方,也是多山的地带。在明亮地区分布着无数的月球火山坑,显然是从上古至今遭遇无数次爆发的结果。相比之下,月海则都是些平坦和相对光滑的地区。“海”里偶尔也有火山口、月坑和裂缝,不过它们同山地相比,在形貌上要规整得多。
月海的形成,似乎比山地晚,也比天火熊熊中形成的早期火山链年轻得多。然而,在古早得多的地貌凝结成形以后,月壳再次在一些地方熔化,然后形成了阴暗光滑的平原地带,也就是所谓的月海。海内容纳着早期火山口的遗迹,还有像熔蜡一般坍塌下来的山陵,而“海岸”上则点缀着蚀毁过半的峭壁,以及一些几乎湮灭的环状平原。
科学家们长期为之努力的问题,如今由菲利普斯教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月球内部的热量仅仅从月海内特定的一些地区爆发出来,却没有去打扰那些古老的高地呢?
一颗星球的内热是由辐射产生的。所以,在菲利普斯教授看来,在巨大的月海下面一定蕴藏着丰富的铀矿以及与它相关的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月球内部的熔融状物质,潮汐般涌起又平息,平息又涌起,造成了这些元素在某些局部的集中。经过数千年,这些元素的素辐射作用又熔化了高高在上的月海表面。
以往的两个世纪,人类带着所有想象得到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踏遍了月球表面。他们利用人造月震确定了它的内部震动,还探测了月球的磁场和电场。多亏了这些观测,菲利普斯教授才得以为自己的理论找到了坚实的数理基础。
铀矿的矿脉位于月海以下很深处。铀矿本身再也不像二十、二十一世纪那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因为裂变反应堆早已被氢反应堆所取代。但有铀矿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其他重金属。
菲利普斯教授本人相当肯定地认为,他的理论没有实用上的意义。他所指出的所有这些大规模的矿藏,都潜藏得太深了,任何形式的采掘都是无稽之谈。它们至少位于月面100公里以下,在那个深度,岩层压力之大,会使最坚忍的金属变成流动的液态,所以钻杆或钻孔连一瞬间的工夫也无法维持。
这似乎是个巨大的遗憾。菲利普斯教授下了结论,人类迫切需要这些撩人的宝藏,却必将永远无法染指。
萨德勒心想,身为科学家,实在应该懂得比这更多些。有朝一日,菲利普斯教授会大吃一惊的。
06
萨德勒躺在自己的铺位上,努力将心思聚焦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非常难以置信的是,他从地球来到这里仅仅是八天前的事,他在日记里分明记录下了这个日子,墙上的日历挂钟可以帮他确认。如果他对这两项记录都存有怀疑,他还可以登上地面,进入某一座观测圆塔。在那里他可以抬头看见凝住不动的地球,如今刚刚达到过圆满,正在开始亏缺。而他刚登上月球时,它才只露出四分之一张面庞。雨海上空正值午夜。这一刻距离未来的黎明和过去的日落同样遥远,然而月球的风景却在光明中闪耀。向地球发出挑战的是新星天龙。它的亮度已经胜过了历史上任何一颗恒星。对于萨德勒来说,绝大多数天文现象是生疏而遥远的,也不大可能掀起什么个人的情感。然而即使是他,偶尔也会“上楼”去看看这位北方天空的不速之客。那里是不是曾有过一个文明世界?比地球更久远,更有智慧?而他,是不是正在望着它的火葬?如此令人惊叹的现象,居然发生在人类出现危机的时刻,的确颇为奇怪。当然这只是个巧合,新星天龙是一颗近距离的恒星,然而它死亡的信号已经传送二十个世纪了。只有那些既迷信又一切以地球为中心的人,才会把这个现象看作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一次对地球的警告。否则,对于其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如此景观又该作何解释?要知道,在它们看来,天空也同样地耀亮起来,甚至比地球有过之而无不及。
萨德勒将游荡的思绪收了回来,集中精神思量着他的正经事。他还有什么没有做的呢?他已经访问了天文台的每一个部门,见过了每一位重要人物,只剩下总监还未谋面。这位麦克劳林教授还要一两天才能从地球返回。而他的缺席倒是给萨德勒的任务带来了便利。因为人人都警告他,老板一回来,日子就没那么逍遥自在了,一切事务也都得通过“正当渠道”办理。萨德勒对那一套是熟悉的,却并不偏爱。
床铺的上方,对讲机的喇叭弱弱地发出一声鸣响。萨德勒伸出一只脚,用凉鞋鞋尖踢中了接听键。如今他已经可以一记命中了,不过墙上淡淡的划痕却成了他“练功”的见证。
“喂,”他说,“你是哪位?”
“我这里是交通部。我要确定明天的名单了。现在还有几个空座位,你要不要一起来?”
                
                
                
                
                    萨德勒没有见过造成乱局的那几页数学论文,不过他知道它所得出的结论。在六个月的培训期间,有人教了他很多东西。有些是在空荡的小教室里同其他六个男人一起学的。从来也没人告诉过他这几个男的姓甚名谁。不过相当大一部分知识,他是在睡梦中或是恍惚催眠状态下得到的。也许有一天,这些信息还会以同样的技术从他大脑里删除。
就这样,萨德勒了解到,月球的表面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阴暗区域即是所谓的“海”;明亮区域通常是地势较高的地方,也是多山的地带。在明亮地区分布着无数的月球火山坑,显然是从上古至今遭遇无数次爆发的结果。相比之下,月海则都是些平坦和相对光滑的地区。“海”里偶尔也有火山口、月坑和裂缝,不过它们同山地相比,在形貌上要规整得多。
月海的形成,似乎比山地晚,也比天火熊熊中形成的早期火山链年轻得多。然而,在古早得多的地貌凝结成形以后,月壳再次在一些地方熔化,然后形成了阴暗光滑的平原地带,也就是所谓的月海。海内容纳着早期火山口的遗迹,还有像熔蜡一般坍塌下来的山陵,而“海岸”上则点缀着蚀毁过半的峭壁,以及一些几乎湮灭的环状平原。
科学家们长期为之努力的问题,如今由菲利普斯教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月球内部的热量仅仅从月海内特定的一些地区爆发出来,却没有去打扰那些古老的高地呢?
一颗星球的内热是由辐射产生的。所以,在菲利普斯教授看来,在巨大的月海下面一定蕴藏着丰富的铀矿以及与它相关的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月球内部的熔融状物质,潮汐般涌起又平息,平息又涌起,造成了这些元素在某些局部的集中。经过数千年,这些元素的素辐射作用又熔化了高高在上的月海表面。
以往的两个世纪,人类带着所有想象得到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踏遍了月球表面。他们利用人造月震确定了它的内部震动,还探测了月球的磁场和电场。多亏了这些观测,菲利普斯教授才得以为自己的理论找到了坚实的数理基础。
铀矿的矿脉位于月海以下很深处。铀矿本身再也不像二十、二十一世纪那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因为裂变反应堆早已被氢反应堆所取代。但有铀矿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其他重金属。
菲利普斯教授本人相当肯定地认为,他的理论没有实用上的意义。他所指出的所有这些大规模的矿藏,都潜藏得太深了,任何形式的采掘都是无稽之谈。它们至少位于月面100公里以下,在那个深度,岩层压力之大,会使最坚忍的金属变成流动的液态,所以钻杆或钻孔连一瞬间的工夫也无法维持。
这似乎是个巨大的遗憾。菲利普斯教授下了结论,人类迫切需要这些撩人的宝藏,却必将永远无法染指。
萨德勒心想,身为科学家,实在应该懂得比这更多些。有朝一日,菲利普斯教授会大吃一惊的。
06
萨德勒躺在自己的铺位上,努力将心思聚焦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非常难以置信的是,他从地球来到这里仅仅是八天前的事,他在日记里分明记录下了这个日子,墙上的日历挂钟可以帮他确认。如果他对这两项记录都存有怀疑,他还可以登上地面,进入某一座观测圆塔。在那里他可以抬头看见凝住不动的地球,如今刚刚达到过圆满,正在开始亏缺。而他刚登上月球时,它才只露出四分之一张面庞。雨海上空正值午夜。这一刻距离未来的黎明和过去的日落同样遥远,然而月球的风景却在光明中闪耀。向地球发出挑战的是新星天龙。它的亮度已经胜过了历史上任何一颗恒星。对于萨德勒来说,绝大多数天文现象是生疏而遥远的,也不大可能掀起什么个人的情感。然而即使是他,偶尔也会“上楼”去看看这位北方天空的不速之客。那里是不是曾有过一个文明世界?比地球更久远,更有智慧?而他,是不是正在望着它的火葬?如此令人惊叹的现象,居然发生在人类出现危机的时刻,的确颇为奇怪。当然这只是个巧合,新星天龙是一颗近距离的恒星,然而它死亡的信号已经传送二十个世纪了。只有那些既迷信又一切以地球为中心的人,才会把这个现象看作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一次对地球的警告。否则,对于其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如此景观又该作何解释?要知道,在它们看来,天空也同样地耀亮起来,甚至比地球有过之而无不及。
萨德勒将游荡的思绪收了回来,集中精神思量着他的正经事。他还有什么没有做的呢?他已经访问了天文台的每一个部门,见过了每一位重要人物,只剩下总监还未谋面。这位麦克劳林教授还要一两天才能从地球返回。而他的缺席倒是给萨德勒的任务带来了便利。因为人人都警告他,老板一回来,日子就没那么逍遥自在了,一切事务也都得通过“正当渠道”办理。萨德勒对那一套是熟悉的,却并不偏爱。
床铺的上方,对讲机的喇叭弱弱地发出一声鸣响。萨德勒伸出一只脚,用凉鞋鞋尖踢中了接听键。如今他已经可以一记命中了,不过墙上淡淡的划痕却成了他“练功”的见证。
“喂,”他说,“你是哪位?”
“我这里是交通部。我要确定明天的名单了。现在还有几个空座位,你要不要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