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风水师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龙,正龙,其余皆为辅,为左,为次,龙脉者乃大地之势也,此乃天然所成,非人力所能为也,如若强行为之,亦是徒有其表而无其魂,故而人造的地势龙脉,风水只能存其形而无其魂,因此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然而,所谓的人为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以国之名义大兴土木所建之山,之水也可称之为自然之风水。

  因为首先此风水,龙脉乃是以国之大势所建,国势也是一种势,与大地之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地势之风水,之龙脉乃是天地大道所成,所谓道法自然,无为而为,而以国之大势大兴土木形成的风水本意并不是为皇家或者为某一家修建风水地利之便而是有别的用途,之所以形成风水龙脉乃是无意之间所形成,并非刻意为之。

  通俗来讲,就比如隋炀帝劳民伤财开通京杭大运河,如果运河在某一家祖坟周围无意之间形成一个环抱之水,也就是环水之势所形成的水口关拦之相,如此风水也将会福及子孙后代。

  再比如始皇帝倾天下之力修建的万里长城也可看做是大地龙脉,因为长城亦是沿山脉的走势所建。山脉即是龙,为何,因其迹象仿佛也,众所周知真龙忽隐忽现,呼大忽小,山脉亦如是也。

  我中华龙脉共分九条,所谓九龙之势便是如此。从西北昆仑山乾宫来龙是为真龙,金龙,乃为主龙,九龙之王。

  东北艮宫往西南坤宫来龙乃艮龙,次龙,从龙,东南巽宫往西北乾宫来龙是为木龙,西南坤宫往东北艮宫是为土龙,此二龙乃是倒相,力量气势自然弱小的多,简单来说就像是人往前走和向后退一个道理。

  从东方震宫往西方兑宫来龙是为雷龙,反之则为兑龙,也可称之为兑金龙,和西北的乾金龙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相比就如同萤火之光与皓月之辉,亦如井中之龙与江海之龙一般。北方坎宫往南方离宫来龙是为水龙,反之则为火龙。

  北方乃是大水,南方比之只做小火耳,大水灭小火乃自然之势,反之就是自不量力,得不偿失。

  这一点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就可见一斑,北方建立的政权最终一统天下的不胜枚举,而在南方割据的势力最终都难逃自取灭亡或者被北方势力所消灭的命运,从皇帝灭蚩尤算起到近代的南宋被大元所灭,无一不如是也。

  最后的一条龙脉乃是中宫之龙,此龙也可以说是盘龙,盘踞之龙,中宫即是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中原就被称之为虎踞龙盘之地,此言非虚也。

  中宫的盘龙是为盘踞之龙亦可说是其余八条龙脉在此盘旋之气所形成,因为八龙自起源之地发出之后到达中原都得在此稍作盘旋,亦可算作是休整,也可说是盘旋之后再前行,力量会更大,龙本身就是不断的盘旋着前进的,故而在中宫稍作盘旋也是理所当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原本身就是一处宝地,人杰地灵,称之为灵地也不为过,灵地者万物之灵也,故而中原之地也可算作是一颗灵珠,灵珠者,龙族是也。

  八龙到此自然会被龙珠所吸引,稍作盘旋理所当然,因八龙之气所形成的中宫之龙太过强大,故而龙珠被中宫之龙牢牢的占据着,不容它龙所亵渎。

  所以八龙也只能稍作盘旋,恋恋不舍的离开,即便是西北昆仑的龙王也不例外,因为龙王尚未跨过长江,力量自然无法比得上中宫的盘龙,外加中宫属土,因此盘龙自然为土龙,有地利相助,即便是龙王也是忌惮三分,而加之王者也亦有弱小之时,故而龙王也只得退却,或许龙珠对于龙王的诱惑也要远远小于长江和大海吧。

  民间有二龙戏珠之相,而中原却是九龙戏珠之天相,可谓是况古奇观,世所罕见,此乃我央央中华之绝唱。

  中华大地的九龙之势乃是世所罕见,但九龙脉又可以说皆是主脉,而西北乾宫的正金龙更是主脉中的主脉,王中之王,八大龙脉皆可形成帝王之相,能否应验就要看时局了。

  九大龙脉又可以分化出二十四山,也就是二十四条龙脉,这二十四脉皆为小龙脉,亦可说是王侯之相,这一切就像是一条主流会分化出许多支流一样,支流的水无论多大最终都要归于主流,而主流最终都要归入大海,所谓海纳百川亦如是也。

  而中原就可以说是众龙脉的大海,龙脉盘踞中原就如同是归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八条主龙脉与二十四山共三十二山构成了中华大地的总体地势,二十四山的命名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两个字相结合来规定,比如子午脉和午子脉。

  至于其余不计其数的小山小水已然不必累述,毕竟形不成大规模,也翻不起多大浪花,不足为奇。

  龙脉乃是天地大势,地脉之气,是根本。气之导以水,气之止限以水,所谓葬地乘的是风水地脉之气,方能使后人出现贤才之人,葬者需乘生之气,无风则气聚,有风则气散。

  因此,阴宅地利首重得水藏风,故称风水。水固有吉凶之分,风则更为阴宅之大忌,纵有真龙的穴,一经风吹,轻则招损,重则龙穴顿化为弃地。

  其中,尤其要注意西北风,因西北风乃属金,金者,锋利无比,坐南朝北更需立凉坐暖。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