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分类: txts3
看到婚约被这少年烧掉,都长松了一口气。只有少数人才注意到石坚虽然年幼,但说话沉稳,气质激昂,恐怕非是池中之物。
“贤婿,你何须如此。”直到此时,见石坚烧掉婚约,李恒才改称他为贤婿。
李慧虽不懂事,这时也隐约明白过来,她走过来哭泣道:“坚哥哥,你不要我了。”
石坚知道原先那个少年对这位小姐极好,现在这个小姑娘对他留恋也很正常。他用手摸了小姑娘的头发,说道:“慧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固然美好,但也要两家般配,等到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不是我不要你,是我家现在太困窘了,我们之间就象是天鹅与蛤蟆,偶尔交织在一起,却不可能永远交织在一起。”
说着长叹一声,大厅里众人却觉得这声叹息都从他们自己内心发出。
石坚又打开一个包袱,说道:“伯父,这是小姐平日从伯父书房拿来给我看的书,现在归还。”
众人更是叹息,这个少年性子如此激烈,贫寒如此,不但不要李恒给的银两,连几本书也要归还。
这时一个少年站起来,耻笑道:“你这个穷小子,还会读懂什么书。”
大家一看,是城里江举人的二公子,他今年十三岁,已经隐约懂得一点事务,见到石坚言语似乎使李恒不舒服,出头打抱不平,想博取李恒的好感。
石坚冲他一笑,他来到这个少年身边看着他写的诗,说道:“这位公子,作的好诗。”
那位少年听了得意,挺了挺胸。
石坚又说:“伯父,今天是你华诞之喜,不知小侄可否讨一杯水酒?”
李恒虽然心中不乐,毕竟他和石坚先父关系很好,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现在石坚主动烧了婚约,场面上他还要做足的,他命人拿了一碗酒给他。
石坚一仰脖喝干,然后说道:“众位,前几日我也作了几首词,现在众位少年才俊献艺,我也不怕耻笑,拿出来献丑。”
他就着这位江公子的纸笔墨在纸上挥毫写了起来。
第007章 技惊
石坚前世最拿手的就是书法,特别是善长各大家书法。他用了苏东坡的书法写道:水调歌头。
苏东坡卧笔偏锋,字势偃仰倾仄,给人圆劲宽博工拙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四个行书大字虽不能完全和苏东坡本人书法媲美,但也将苏东坡书法里纵逸豪放、平淡天真表达了十有八九。不论他这首词写得如何,这四个字出,有许多人不顾东家的颜面,哄然叫好。
石坚继续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乱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相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时候苏东坡还不知道在哪里,他们那里知道这是石坚来到这世界第一次抄袭,而且当着这么多人面抄袭。他们还以为石坚通过这首词感叹他和李家小姐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没有结局才写的,故此才有但愿人长久之句。可是这首词清丽中带着奔放,已经远远地超过他所表达的意思,何况这字更是一绝。难怪他刚才要酒来助词兴和笔意。
一首词写完,满堂安静。他们都被这首词震呆了。
他们看到这个瘦弱而又清秀的少年自嘲地说道:“少年不识愁滋味,偏要说愁,这首词太疏狂了。”
众人听了心中郁闷,这首词固然疏狂,可想整个大宋也没有几个人能写出来。
少年还继续他华丽的表演,他又说道:“伯父,可否赏晚生一杯茶水。”
李恒还在揣摩这道词的意境和书法的意境,他听了怔忡地说道:“好,上茶。”
石坚饮了一口茶,又在桌子上写道:桂树香。金陵怀古。
石坚此时又转了一种书法,这是蔡襄体。蔡襄写字如行云流水,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苏东坡曾叹他是大宋书法第一。石坚这七个字写出,众人立即感觉如春风拂面,让人充满温暖。
这时大厅里这些客人见到这七个字,再也顾不得自己身份尊贵,要讲究礼仪,全都挤成一团观看他往下写去。
只见这个神奇的少年继续写道:
余记幼时曾蒙先父携带去江宁登高,转眼已是人事物非,叹世事沧海桑田,变化莫测,有感。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乃是王安石代表作,和苏东坡大江东去,两道词被后人称为北宋最杰出的两首词,论词藻还在石坚刚才所写的水调歌头之上。当年苏东坡看到这道词,曾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这首词配上石坚临摹的蔡襄字体,这小小和州这些个人哪里见到这等词字,一个个望着纸上几百个字全都怔住了。
石坚也没有再和李恒打招呼,搀扶着老妪走了出去。
老妪问他:“我的乖孙孙,你写的词怎样?我总听到他们夸你字写得好,可没有人说你词写得好。”
石坚笑笑不答,废话,这两首词再写得不好,整个大宋也没有好词了。
他们到了门口,俏丫
“贤婿,你何须如此。”直到此时,见石坚烧掉婚约,李恒才改称他为贤婿。
李慧虽不懂事,这时也隐约明白过来,她走过来哭泣道:“坚哥哥,你不要我了。”
石坚知道原先那个少年对这位小姐极好,现在这个小姑娘对他留恋也很正常。他用手摸了小姑娘的头发,说道:“慧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固然美好,但也要两家般配,等到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不是我不要你,是我家现在太困窘了,我们之间就象是天鹅与蛤蟆,偶尔交织在一起,却不可能永远交织在一起。”
说着长叹一声,大厅里众人却觉得这声叹息都从他们自己内心发出。
石坚又打开一个包袱,说道:“伯父,这是小姐平日从伯父书房拿来给我看的书,现在归还。”
众人更是叹息,这个少年性子如此激烈,贫寒如此,不但不要李恒给的银两,连几本书也要归还。
这时一个少年站起来,耻笑道:“你这个穷小子,还会读懂什么书。”
大家一看,是城里江举人的二公子,他今年十三岁,已经隐约懂得一点事务,见到石坚言语似乎使李恒不舒服,出头打抱不平,想博取李恒的好感。
石坚冲他一笑,他来到这个少年身边看着他写的诗,说道:“这位公子,作的好诗。”
那位少年听了得意,挺了挺胸。
石坚又说:“伯父,今天是你华诞之喜,不知小侄可否讨一杯水酒?”
李恒虽然心中不乐,毕竟他和石坚先父关系很好,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现在石坚主动烧了婚约,场面上他还要做足的,他命人拿了一碗酒给他。
石坚一仰脖喝干,然后说道:“众位,前几日我也作了几首词,现在众位少年才俊献艺,我也不怕耻笑,拿出来献丑。”
他就着这位江公子的纸笔墨在纸上挥毫写了起来。
第007章 技惊
石坚前世最拿手的就是书法,特别是善长各大家书法。他用了苏东坡的书法写道:水调歌头。
苏东坡卧笔偏锋,字势偃仰倾仄,给人圆劲宽博工拙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四个行书大字虽不能完全和苏东坡本人书法媲美,但也将苏东坡书法里纵逸豪放、平淡天真表达了十有八九。不论他这首词写得如何,这四个字出,有许多人不顾东家的颜面,哄然叫好。
石坚继续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乱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相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时候苏东坡还不知道在哪里,他们那里知道这是石坚来到这世界第一次抄袭,而且当着这么多人面抄袭。他们还以为石坚通过这首词感叹他和李家小姐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没有结局才写的,故此才有但愿人长久之句。可是这首词清丽中带着奔放,已经远远地超过他所表达的意思,何况这字更是一绝。难怪他刚才要酒来助词兴和笔意。
一首词写完,满堂安静。他们都被这首词震呆了。
他们看到这个瘦弱而又清秀的少年自嘲地说道:“少年不识愁滋味,偏要说愁,这首词太疏狂了。”
众人听了心中郁闷,这首词固然疏狂,可想整个大宋也没有几个人能写出来。
少年还继续他华丽的表演,他又说道:“伯父,可否赏晚生一杯茶水。”
李恒还在揣摩这道词的意境和书法的意境,他听了怔忡地说道:“好,上茶。”
石坚饮了一口茶,又在桌子上写道:桂树香。金陵怀古。
石坚此时又转了一种书法,这是蔡襄体。蔡襄写字如行云流水,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苏东坡曾叹他是大宋书法第一。石坚这七个字写出,众人立即感觉如春风拂面,让人充满温暖。
这时大厅里这些客人见到这七个字,再也顾不得自己身份尊贵,要讲究礼仪,全都挤成一团观看他往下写去。
只见这个神奇的少年继续写道:
余记幼时曾蒙先父携带去江宁登高,转眼已是人事物非,叹世事沧海桑田,变化莫测,有感。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乃是王安石代表作,和苏东坡大江东去,两道词被后人称为北宋最杰出的两首词,论词藻还在石坚刚才所写的水调歌头之上。当年苏东坡看到这道词,曾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这首词配上石坚临摹的蔡襄字体,这小小和州这些个人哪里见到这等词字,一个个望着纸上几百个字全都怔住了。
石坚也没有再和李恒打招呼,搀扶着老妪走了出去。
老妪问他:“我的乖孙孙,你写的词怎样?我总听到他们夸你字写得好,可没有人说你词写得好。”
石坚笑笑不答,废话,这两首词再写得不好,整个大宋也没有好词了。
他们到了门口,俏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