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之东风破》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大宋帝国之东风破
作者:丁牧
内容简介
一个绝色佳人,几块太湖石,成了压倒大宋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文艺全才,游戏人间,沦为史上最屈辱的帝王。 高尚与卑鄙,正义与邪恶,阴谋与爱情,苟活与牺牲 照见乱世中的人性! 宣和年间,大宋帝国风雨飘摇,宋徽宗赵佶在书画等艺术上有非凡天赋,却迷恋声色犬马,难当御内攘外之大任,终沦为亡国之君。靖康年间,金灭辽,挥师南下,敲响北宋王朝的丧钟。徽宗、钦宗二帝蒙受屈辱的靖康之耻。 乱世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才者壮志难抒,有情人多饮恨离散,徒留嗟叹。本书以史料为支点,闪转腾挪,纵横驰骋,塑造了许多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出身青楼却能坚守气节的李师师,一身忠义且为人正直的燕青,艺术造诣极高却胆小怕事的赵佶,虽有威望但用人治军之能平庸的宋江,以及勇敢忠贞的楚红、蕙儿

前言
历史题材的叙事作品历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帮助我们明大义、辨是非、晓善恶、知荣耻、避覆辙、求奋进。
北宋末年是社会矛盾极为复杂和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相当值得后人反思的一个历史时期。乱世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高尚与卑鄙、正义与邪恶、阴谋与爱情、苟活与牺牲,都一一展现于本书描绘的历史画卷中。
弘扬真善美和民族正气,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这是文艺创作主旋律的要求。多样化,则是提倡在题材、形式与创作方法上的丰富多彩,百花齐放。这两者并不矛盾,并且可以相辅相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或可谓之一部力求将主旋律与多样化创作原则结合起来的作品。
书中的故事令人惊心动魄,而当阅毕掩卷,诸君之所思所得,可能又将不止于故事本身。


这是大宋朝宣和元年(1119)的一个秋日。东京汴梁城中。
旅居在一家小客栈里的楚红很早便起了床。这姑娘年方十七八岁,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颀长。大约是常年习武的缘故,其眉宇间常流动着一股凛凛英气,令人观之忘俗。孤身漂泊在外,为了避免麻烦和意外,不引人注意和起疑,这些日子她一直是男人装束,倒更显得英姿飒爽。手脚麻利地洗漱过后,趁着清晨时分客栈院里寂静无人,她走出房门,舒展身躯练起一套拳脚,将周身的筋骨活动开来。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除遇上特殊情况,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
她是为了追杀仇人潘世成来到汴京的。
楚红祖籍江淮。她的父亲楚怀中,进士登科后被外放到荆湖北路的一个州里去做了一名小小的司户参军,家眷便随之搬到了那里。楚怀中的殿试成绩本来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其国策之笔,颇令主考官拍案叫绝。以他的才学衡量,本应大有希望留在京畿任职。事实上有许多等第排于其后的举子都进了馆阁,或者被委授了诸州通判及县令等相对较高的职位。而他却没有被量才录用。
曾有热心人指点过他,此皆因他没有使银子上下活动打点,并且寻找到一个有力的靠山。欲求仕途通达,不能没有靠山,这是官场上的铁定法则。即便有人凭借学识才干受到了一定的重用,如果无所依傍,日后也不会顺利。
年轻气盛的楚怀中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必要也没兴趣去寻找什么靠山。他觉得做官先从底层做起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自己经历一些基本的磨炼。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扎扎实实地步步登高是能够实现的。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几经迁调,他的职位仍不过是个平湖县尉,品阶原地未动。尽管在此期间,他曾破获过几起大案,有的案子还惊动了朝廷。亦有同科好友惜其才干,向吏部或州府做过举荐,却都没起到什么作用。楚怀中这才领教了官场法则的厉害。
蹉跎多年,楚怀中当年的雄心大志已消磨殆尽。况且人的秉性乃天生铸就,让他再改弦更张去钻营巴结,他根本也做不来。愤懑之余,他不得不认命,对此生的仕途前程不再抱什么指望,只求勤勤恳恳当好自己的县尉,让一家人生活得平安温饱便知足了。由于他办差勤勉,待人热情,处事公道,虽是职位卑下,在当地百姓和南来北往的朋友中却颇有些人缘和威望,这多少抵消了一点他在官场上失意所带来的遗憾、惆怅。日子便这样年复一年地过下去。
谁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祸事是由朝廷采集花石纲引起的。当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做端王时就酷喜赏玩花石,即位后为扩建后宫,便开始大肆向天下特别是江南一带搜求奇石异宝。宦官童贯因承办花石纲得力大受圣宠。被贬谪于杭州的旧臣蔡京看准了皇上的嗜好,力投其好,献宝有功,不仅被起用入朝,而且很快累迁至首席执宰。路州府县各级官员看到进贡花石竟然是一条加官晋爵的捷径,莫不闻风而动,争先恐后不择手段地搜刮民间珍奇媚献朝廷。贡品也由最初的奇山异石,逐步扩展到金银、犀玉、翡翠、玛瑙、铜鼎、陶瓶、竹藤、花木,无所不包。一时间,中原大地被这股祸国殃民的妖风刮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这股妖风自然也波及了楚怀中所在的平湖县。在这里操办此事最为上心的,便是号称潘大虫的豪绅恶霸潘世成。
这潘世成四十来岁光景,年轻时也曾考过几次科举,却都是一败涂地,遂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