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之东风破》
分类: txts3
来随意闲逛,潘贵只带了些散碎银两,身上没揣大额银票。潘世成便与店主约定,明日上午来此交银取货。店主恭敬地送走潘世成主仆,心下十分高兴。总算碰上了个有眼无珠的乡巴佬,可以将这件碍手碍脚、无人问津的破鼎扫地出门了。
潘世成摆着方步迈出店门,表面上声色未动,心底里却欣喜若狂。以他多年倒腾古董的丰富经验及锐利目光,可以十拿九稳地断定,那只古鼎是迷失已久的商朝著名的八鼎之一,属于非常稀有之品。莫说三千两白银拿下它,便是花上十万两亦物有所值。
更重要的是,据说其余七鼎已俱在蔡京之手,独缺此一鼎未能成套。若是将此鼎献与蔡京,能不令老太师对自己刮目相看吗?潘世成那番讨价还价之举,完全是为了不使店主起疑而已。看到店主那副吃了大亏还自以为占了便宜的神态,潘世成用了极大的努力,憋得面皮直哆嗦,才压制着自己没有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起来。真是吉人自有天助,看来我潘某人飞黄腾达是指日可待了。
意外收获带来的愉悦心情,使潘世成进一步忽略了身后并未摆脱掉的杀机。
次日起床用过早餐,他便要潘贵备车去取古鼎。潘贵感到主人近日抛头露面太多了些,似乎不大安全。况且古鼎昨日已经定妥。就建议潘世成不必亲往,只由自己去付了银票,将它拉回驿馆便是了。
潘世成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由他亲自验货比较稳妥。至于频繁外出的危险,他现在认为,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不是太大。老子已经多次出去游逛,不是分毫未损嘛。他甚至觉得潘贵的过分小心有点可笑。这汴京不比平湖县那个牛蛋大的地方,就算楚红那丫头追过来了,在这人地两生、摩肩接踵、眼花缭乱的熙攘去处,欲寻到我潘某人的蛛丝马迹,有那么容易吗?
坐在牛驾厢车上的潘世成,想象着老蔡京看到古鼎时该是一种什么神情,揣度着自己将会被赏赐几品官衔。忽而担心古玩店店主识破他的心机,反悔这笔生意,忽而又心疼觅得如此一件无价之宝,竟然要白白地拱手送给蔡京那个老王八蛋。进而又想到,这就是权力的用处。有朝一日自己权柄在握,当如何大展宏图、叱咤风云,充分地利用一番,等等。
一路上,潘世成便是如此这般,随着车身的颠簸,忽东忽西、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
他唯独没有想到,今日即是他的死期。
二
北宋末年是个十分矛盾的时期。一方面,大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程度雄居列国之首,应属当时最先进的封建王朝。另一方面,它却又积贫积弱已久,难以根除的军政积弊和深入骨髓的糜腐之风,将朝廷大厦侵蚀得已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种深刻的危机很少有人能及时地清醒地认识到。特别是京城里那些生活在纸醉金迷中的达官贵人,举目所见均是形势一片大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好。
汴梁作为帝都是始于五代时的梁朝,此后的唐晋亦以其为都。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再次定都汴梁城,历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诸代,传至徽宗赵佶时,已逾一百多个春秋。汴京也逐步扩展到了包括皇城和里外城十八厢方圆逾百里的规模。
一座城市一旦被定为京师,便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们莫不趋之若鹜,悉聚于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营造积累,汴京城里的繁华锦绣之状,自是不言而喻。
城市繁华的重要标志,是商业的发达。在汴京城里,无论是里城外城,商业街衢早已是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其间吃穿玩用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许多的店铺夜过戌时灯火方熄,不到卯时便又开门迎客。更有些热闹去处,以及那勾栏行院,甚至通宵灯火不绝。巨大的商机吸引着天下商贾,因而这皇城脚下,每日里是人来货往,川流不息,有无数的生意在这喧哗的闹市中洽谈成交。
燕青便是奉主人卢俊义之命,运送一批货物来到汴京的。
这燕青乃是大名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一名急公好义的大户户主,人称卢员外的豪杰卢俊义收养在门下。卢俊义因见燕青生得俊朗挺拔,聪明伶俐,殊堪造就,便为他专聘了文武师傅悉心教导。燕青本人亦肯刻苦用功。十几载寒暑下来,这燕青已是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拳脚刀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颇显才干。被恩公卢俊义将他与另一个在卢府中深受器重的后生李固,同倚为得力的左右助手。因这燕青容貌英武俊俏,举止飘逸倜傥,人送一个绰号,唤作浪子燕青。
目下,李固是卢家庄院的大都管,燕青为副都管。李固专长于文且心思缜密,燕青更擅于武而处事果敢。根据两人的秉性区别,卢俊义分派李固掌管庄院内务,而跑外的差事则多交由燕青承办。
这一回,燕青是运送了一批竹骨花扇,到汴京一家经销商处交货收款,顺便再到几处素有来往的商家那里,洽谈一下其他货物的供求订单。办理这种事情燕青已不是第一次,合作对象都熟,几宗交易很快就协商妥当。只是有一家纱罗店的店主外出未归,而这笔生意若签下来,利润比较可观。燕青便决定略等几日,谈妥了这桩生意再走。
往常来京,燕青总是谨遵卢俊义嘱他速去速返的原则,干脆利落地办完差事便登归程。对汴京城他有些个走马观花的印象,足迹遍布城内的大街小巷,但却不曾认真玩过。这次既然要等
潘世成摆着方步迈出店门,表面上声色未动,心底里却欣喜若狂。以他多年倒腾古董的丰富经验及锐利目光,可以十拿九稳地断定,那只古鼎是迷失已久的商朝著名的八鼎之一,属于非常稀有之品。莫说三千两白银拿下它,便是花上十万两亦物有所值。
更重要的是,据说其余七鼎已俱在蔡京之手,独缺此一鼎未能成套。若是将此鼎献与蔡京,能不令老太师对自己刮目相看吗?潘世成那番讨价还价之举,完全是为了不使店主起疑而已。看到店主那副吃了大亏还自以为占了便宜的神态,潘世成用了极大的努力,憋得面皮直哆嗦,才压制着自己没有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起来。真是吉人自有天助,看来我潘某人飞黄腾达是指日可待了。
意外收获带来的愉悦心情,使潘世成进一步忽略了身后并未摆脱掉的杀机。
次日起床用过早餐,他便要潘贵备车去取古鼎。潘贵感到主人近日抛头露面太多了些,似乎不大安全。况且古鼎昨日已经定妥。就建议潘世成不必亲往,只由自己去付了银票,将它拉回驿馆便是了。
潘世成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由他亲自验货比较稳妥。至于频繁外出的危险,他现在认为,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不是太大。老子已经多次出去游逛,不是分毫未损嘛。他甚至觉得潘贵的过分小心有点可笑。这汴京不比平湖县那个牛蛋大的地方,就算楚红那丫头追过来了,在这人地两生、摩肩接踵、眼花缭乱的熙攘去处,欲寻到我潘某人的蛛丝马迹,有那么容易吗?
坐在牛驾厢车上的潘世成,想象着老蔡京看到古鼎时该是一种什么神情,揣度着自己将会被赏赐几品官衔。忽而担心古玩店店主识破他的心机,反悔这笔生意,忽而又心疼觅得如此一件无价之宝,竟然要白白地拱手送给蔡京那个老王八蛋。进而又想到,这就是权力的用处。有朝一日自己权柄在握,当如何大展宏图、叱咤风云,充分地利用一番,等等。
一路上,潘世成便是如此这般,随着车身的颠簸,忽东忽西、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
他唯独没有想到,今日即是他的死期。
二
北宋末年是个十分矛盾的时期。一方面,大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程度雄居列国之首,应属当时最先进的封建王朝。另一方面,它却又积贫积弱已久,难以根除的军政积弊和深入骨髓的糜腐之风,将朝廷大厦侵蚀得已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种深刻的危机很少有人能及时地清醒地认识到。特别是京城里那些生活在纸醉金迷中的达官贵人,举目所见均是形势一片大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好。
汴梁作为帝都是始于五代时的梁朝,此后的唐晋亦以其为都。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再次定都汴梁城,历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诸代,传至徽宗赵佶时,已逾一百多个春秋。汴京也逐步扩展到了包括皇城和里外城十八厢方圆逾百里的规模。
一座城市一旦被定为京师,便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们莫不趋之若鹜,悉聚于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营造积累,汴京城里的繁华锦绣之状,自是不言而喻。
城市繁华的重要标志,是商业的发达。在汴京城里,无论是里城外城,商业街衢早已是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其间吃穿玩用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许多的店铺夜过戌时灯火方熄,不到卯时便又开门迎客。更有些热闹去处,以及那勾栏行院,甚至通宵灯火不绝。巨大的商机吸引着天下商贾,因而这皇城脚下,每日里是人来货往,川流不息,有无数的生意在这喧哗的闹市中洽谈成交。
燕青便是奉主人卢俊义之命,运送一批货物来到汴京的。
这燕青乃是大名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一名急公好义的大户户主,人称卢员外的豪杰卢俊义收养在门下。卢俊义因见燕青生得俊朗挺拔,聪明伶俐,殊堪造就,便为他专聘了文武师傅悉心教导。燕青本人亦肯刻苦用功。十几载寒暑下来,这燕青已是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拳脚刀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颇显才干。被恩公卢俊义将他与另一个在卢府中深受器重的后生李固,同倚为得力的左右助手。因这燕青容貌英武俊俏,举止飘逸倜傥,人送一个绰号,唤作浪子燕青。
目下,李固是卢家庄院的大都管,燕青为副都管。李固专长于文且心思缜密,燕青更擅于武而处事果敢。根据两人的秉性区别,卢俊义分派李固掌管庄院内务,而跑外的差事则多交由燕青承办。
这一回,燕青是运送了一批竹骨花扇,到汴京一家经销商处交货收款,顺便再到几处素有来往的商家那里,洽谈一下其他货物的供求订单。办理这种事情燕青已不是第一次,合作对象都熟,几宗交易很快就协商妥当。只是有一家纱罗店的店主外出未归,而这笔生意若签下来,利润比较可观。燕青便决定略等几日,谈妥了这桩生意再走。
往常来京,燕青总是谨遵卢俊义嘱他速去速返的原则,干脆利落地办完差事便登归程。对汴京城他有些个走马观花的印象,足迹遍布城内的大街小巷,但却不曾认真玩过。这次既然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