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云》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由大少爷郭齐麟领着去南苑会客厅歇着,儒士长辈们由管家引着去书房见大先生;女眷便进北苑的花厅,由夫人招待着,夫人小姐们都在一块。

倒也不是说男客辈分轻,只是年轻的学子们与名门少爷们实在人太多,也不适合闹哄哄地和长辈们在一块儿。

各个院子里的小厨房的人这会都凑在后厨里一块忙,那院上新茶,那院上点心,前院迎客,后院引路;备宴酒菜,男宾几桌,女客几桌,总之忙的不可开交。

这一晃眼开宴的时辰就快到了。女眷这边随意,几位坐在一块聊着;男宾这边,时辰一到,大先生领着大儒们往南苑会客厅去了。

先开个场子,敬谢诸君,杯酒向堂。

既然要开始了,长者自然都歇着,孩子们挨个上前送上贺礼。以大先生的长子郭齐麟为先,再来便是几位长徒:孔生,朱生,孟生等等。今日来的人多,不能一户一户的报礼单,自然就是近身的这些个孩子们上来敬个孝心,说句祝语就好。

好一会儿了,这才消停下来,大先生没说什么,只盼着孩子们都学有所成,不忘初心就好。

时辰一到,后厨也该上菜了;北苑花厅收了信儿,也同一时辰上菜。

长者们自然在一块聊着,聊的也不过就是那些个学子门生,古文明史;年轻一辈的圈子可就热闹多了。

大先生的寿诞年年都有也都热闹,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往年都谈诗论词,以文会友认识认识各地学子,今年大家伙的目的可都是冲着云二爷来的!

那个尚是孩童就名扬盛京文杰的云家二爷;当年赫赫有名的德云书院“少年太平歌词老夫子”;太平歌词会的人不多,大先生深谙乐理之道,由他亲传,德云书院后来的孩子们学太平歌词都是照着云二爷的份去练的,其中分量不言而喻。

时隔六年。

人还未进京,这消息早就妇孺皆知了。

马上便开席了,贺寿的时辰也过了,他也没出现,大先生也没有透露的意思,大家伙的兴致都落下了大半,有人开始怀疑消息的真假。

正聊着,管家喜笑盈腮的掀了帘子,侧立一旁,动作却不曾停下。一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时候,会是谁姗姗来迟呢?

一袭水蓝长袍银丝穿云纹,横过门槛上前几步,掀袍一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堂前一幕,那丰神俊朗好少年,俯身一磕头,拱手做礼道:“失礼来晚,恭祝师父福寿绵长。”

本就盼着他来,这一进门还没来得及张口,他这就一下磕了头。

大先生一笑,有些孩子大了的欣慰,道:“行啦,快起来吧。”

二爷一笑,满堂失色。

一旁有位长者指着他,又惊又喜带着许多不敢相信,道:“这…这是长弓?”

云家二爷,姓云名磊,字长弓,乳名小辫儿。

大先生像个父亲,虽然冷静十分但眼里骄傲的笑意却是挡不住的。

二爷挂着笑,孩子气里还有些调皮得味道,行李道:“先生好。”

看着当年的孩子长成了这副翩翩少年的模样,言语有理,举止有度,长者们纷纷道喜:“大先生,真是好福气啊。”

堂前孩子们也纷纷举杯恭贺。

这一杯酒刚下肚,杯子还在手中没来的及放下。

管家进了院,侧身迎进了一位宫里的公公。

俯身做礼,笑道:“先生,公公来了。”

众人起身,只想着或许是大先生寿诞,陛下又派人送来恩赏了。

那公公是宫里的首领太监,一向不轻易出宫,能让他亲传圣旨也是极不容易的。

那太监笑的亲和,向大先生一拱手,道:“大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大先生客气一笑,道:“多谢公公。”

“咱家奉命,送来陛下恩赏。哪里承得谢字。”拱着拂尘,眼神寻到二爷,笑道:“听着云将军到府上贺寿,咱家躲懒将恩赏一并送来了。”

二爷挑眉一笑,并未放在心上,“公公客气,有劳了。”

大先生神色自如,二爷也是理所当然。反倒是席间的一个个,犹如湖面落石,波澜不平。——这“云将军”是什么意思?

那太监微垂肩,一颔首,算是回应,再对大先生致歉道:“今日皇命在身不便行礼,回头再给先生请罪。”

大先生道:“公公客气了。”

语罢,眼神一侧,管家当时便明白了。

太监告辞,转手便收下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由管家引路出了院子。

送走这人,晚辈不敢先开口,长者们纷纷询问那一句“将军”的意思。

大先生转身在主位坐下,不紧不慢地等着席间议论平息,才缓缓道:“爱徒长弓,年少浅薄,谓己诸多不足,遂离京归于祖地,入征从军,磨形炼性;今归来,得以百炼成钢。陛下隆恩,赐封淏城军八支将军。”

早有传言陛下训练了一批直属御前的军队,为的是来日征西,平定边寇。

云二爷当年离京回祖地天津,天津,天子渡津之地。圣上老早在那里设卫养兵了!

众人被这些消息惊的七荤八素。

将军虽然不是一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