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道
分类: qsxs
气儿不敢出、小气儿不敢喘,生怕惹了世子大人不高兴。
忽然间,靠山王杨雄上前一步,道:“咦?文儿!你这咳嗽的病,好像……好像没那么严重了?难道是你在游历的时候碰到了名医?那你的头痛症现在如何了?”。
踩着台阶儿的杨文,驻下脚步,斜睨杨雄,道:“我要进‘大学书院’!”。
一问一答,南辕北撤,杨雄先是愣了愣,后道:“进大学书院?嗯,好!你不愿意入我们兵家,老太太也不愿意让你去上阵杀敌,那就不去!可大学书院是儒家的地盘,那些酸腐满口的‘之乎者也’,刻板的很,你确定?要不看看法家的‘五刑学院’,我跟李丞相那个老独夫关系还是不错的!道家的‘天道院’或者是‘人道院’也不错啊!或者……”。
杨文没说话,冷冷的看着杨雄,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在那里口若悬河。
杨雄被看的难受,只好讪讪的接自己的话,道:“你脑子聪明,进大学书院只需要好好学学,然后等童子试的时候去考……”。
“我要进大学书院!立刻!马上!去办!”。
说完这句话,杨文便向王府后院走去,只留给杨雄一个满是柔顺长发的后脑勺,还有几声咳嗽。
杨雄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揉着眉心,招了招手,旁边又多了一个穿着兵甲的壮硕侍卫。
“去!准备马匹,我要去大学书院,拜会一下陆九渊!”。
下完命令,杨雄又郁闷的揉着眉心,嘀咕不已,自家儿子以前不是很不喜欢儒家吗?怎么突然间变了性子?
……
……
ps:新书求支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章后院与书院
不知从何时起,杨文便觉得自己脑海中多了些东西,准确的说,那应该是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一个来自跟自己所处在的世界很相像、却又很不相像的世界的人的记忆,虽然很拗口,但他也只能这样去形容。
杨文自小体弱多病,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胸口发闷,尤其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另外一个就是头痛,而每一次头痛后,他都会接受一点那份记忆中的新鲜东西,这种痛苦折磨了他整整十六年,直至不久前在外地的青/楼里被争风吃醋的人殃及池鱼,砸了下脑袋,才算是完全将那份记忆接收。
那份记忆中,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有着海量般的诗词歌赋,还有着……白花花的大腿?为什么那里的人穿的那么少?难道是衣不蔽体?好穷!
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餐露宿中,很多时候都吃不饱,杨文便思考着、搜索着那份记忆中有趣儿的东西,用来分散注意力,聊以慰藉。
杨文能够感觉到那份记忆里,另外一个人对背诵那些诗词歌赋的抱怨“背这些东西有用吗?这都什么年代了!”。
别人弃之如履,吾食之若甘饴啊!杨文心中嘘叹:那人一定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文人才是掌控天地的存在,诗词歌赋自有用处,一首能够当做战诗的好诗,不知能挽救多少妖蛮爪牙下的无辜百姓呢!
三年的游历,或行走在山川大河田间草地,或游荡在烟花繁华乡村市井,多数时间都是孤寂的,每当长夜漫漫,星光点点的时候,杨文都会想起很多,也明白了很多,不,应该说更加明白了许多,这让他整个人仿佛都变了个性子。
靠山王府的后院像是府中之府、院中之院,青砖绿瓦铸就高墙,隔绝了与外边的联系,古朴的朱红大门上有铜狮门环,一派威仪。
院门是开着的,已经能看见里头的香炉鼎盛,亭台楼阁以及竹林梅园,杨文收起自己怏怏不悦的表情,换上了一副欢喜的样子,径直走了进去。
远远地就能看到荷塘的亭子中,一个穿着道袍的老妪向这边看,浑浊的眼睛中是忍不住的两行清泪,颤颤巍巍的站起身,身旁的侍女连忙递来龙头金杖,想要搀扶老妪;老妪却没有接过龙头金杖,只是脚步很急的向杨文走去。
杨文同样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的连忙扶住老妪,笑道:“孙儿回来了!老太太!”。
“好!回来就好!”,老太太伸手摸着杨文的脸,喜不自禁,满是皱纹且粗糙的手颤抖个不停,埋怨道:“你个泥猴儿,真是狠心啊!出去这么久,也不说给奶奶送封信回来!让奶奶心里着急;罢了,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苦命的孙儿啊!都怪那个杀千刀的老王八,他怎么还不死!”。
嘴上说不说,老太太还是忍不住咒骂几句靠山王杨雄,没错,杀千刀的老王八,说的就是靠山王杨雄;在老太太看来,杨雄早就是该死的人。
大唐王朝建国之始,也是杨家发迹之初,从那时候起,杨家的男人就没有活过四十岁的,多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别的勋贵世家的家主可能七八十年都不见得换一次,但杨家几乎每三十年就要换一次,很是频繁,如同诅咒一般萦绕在杨家男丁的身上。
杨雄如今已经几近七十岁,比起杨家先辈活得太久太久了。“他是个异数”,老太太时常是那么说的。从有了杨文开始,老太太就开始诅咒杨雄早点死,不为别的,她觉得杨雄占了杨文的命数,他活的越长,杨文就活的越短;尤其是杨文几次都差一点夭折的时候,老太太险些没亲自动手杀了杨雄。
听着老太太的念叨
忽然间,靠山王杨雄上前一步,道:“咦?文儿!你这咳嗽的病,好像……好像没那么严重了?难道是你在游历的时候碰到了名医?那你的头痛症现在如何了?”。
踩着台阶儿的杨文,驻下脚步,斜睨杨雄,道:“我要进‘大学书院’!”。
一问一答,南辕北撤,杨雄先是愣了愣,后道:“进大学书院?嗯,好!你不愿意入我们兵家,老太太也不愿意让你去上阵杀敌,那就不去!可大学书院是儒家的地盘,那些酸腐满口的‘之乎者也’,刻板的很,你确定?要不看看法家的‘五刑学院’,我跟李丞相那个老独夫关系还是不错的!道家的‘天道院’或者是‘人道院’也不错啊!或者……”。
杨文没说话,冷冷的看着杨雄,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在那里口若悬河。
杨雄被看的难受,只好讪讪的接自己的话,道:“你脑子聪明,进大学书院只需要好好学学,然后等童子试的时候去考……”。
“我要进大学书院!立刻!马上!去办!”。
说完这句话,杨文便向王府后院走去,只留给杨雄一个满是柔顺长发的后脑勺,还有几声咳嗽。
杨雄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揉着眉心,招了招手,旁边又多了一个穿着兵甲的壮硕侍卫。
“去!准备马匹,我要去大学书院,拜会一下陆九渊!”。
下完命令,杨雄又郁闷的揉着眉心,嘀咕不已,自家儿子以前不是很不喜欢儒家吗?怎么突然间变了性子?
……
……
ps:新书求支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章后院与书院
不知从何时起,杨文便觉得自己脑海中多了些东西,准确的说,那应该是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一个来自跟自己所处在的世界很相像、却又很不相像的世界的人的记忆,虽然很拗口,但他也只能这样去形容。
杨文自小体弱多病,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胸口发闷,尤其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另外一个就是头痛,而每一次头痛后,他都会接受一点那份记忆中的新鲜东西,这种痛苦折磨了他整整十六年,直至不久前在外地的青/楼里被争风吃醋的人殃及池鱼,砸了下脑袋,才算是完全将那份记忆接收。
那份记忆中,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有着海量般的诗词歌赋,还有着……白花花的大腿?为什么那里的人穿的那么少?难道是衣不蔽体?好穷!
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餐露宿中,很多时候都吃不饱,杨文便思考着、搜索着那份记忆中有趣儿的东西,用来分散注意力,聊以慰藉。
杨文能够感觉到那份记忆里,另外一个人对背诵那些诗词歌赋的抱怨“背这些东西有用吗?这都什么年代了!”。
别人弃之如履,吾食之若甘饴啊!杨文心中嘘叹:那人一定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文人才是掌控天地的存在,诗词歌赋自有用处,一首能够当做战诗的好诗,不知能挽救多少妖蛮爪牙下的无辜百姓呢!
三年的游历,或行走在山川大河田间草地,或游荡在烟花繁华乡村市井,多数时间都是孤寂的,每当长夜漫漫,星光点点的时候,杨文都会想起很多,也明白了很多,不,应该说更加明白了许多,这让他整个人仿佛都变了个性子。
靠山王府的后院像是府中之府、院中之院,青砖绿瓦铸就高墙,隔绝了与外边的联系,古朴的朱红大门上有铜狮门环,一派威仪。
院门是开着的,已经能看见里头的香炉鼎盛,亭台楼阁以及竹林梅园,杨文收起自己怏怏不悦的表情,换上了一副欢喜的样子,径直走了进去。
远远地就能看到荷塘的亭子中,一个穿着道袍的老妪向这边看,浑浊的眼睛中是忍不住的两行清泪,颤颤巍巍的站起身,身旁的侍女连忙递来龙头金杖,想要搀扶老妪;老妪却没有接过龙头金杖,只是脚步很急的向杨文走去。
杨文同样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的连忙扶住老妪,笑道:“孙儿回来了!老太太!”。
“好!回来就好!”,老太太伸手摸着杨文的脸,喜不自禁,满是皱纹且粗糙的手颤抖个不停,埋怨道:“你个泥猴儿,真是狠心啊!出去这么久,也不说给奶奶送封信回来!让奶奶心里着急;罢了,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苦命的孙儿啊!都怪那个杀千刀的老王八,他怎么还不死!”。
嘴上说不说,老太太还是忍不住咒骂几句靠山王杨雄,没错,杀千刀的老王八,说的就是靠山王杨雄;在老太太看来,杨雄早就是该死的人。
大唐王朝建国之始,也是杨家发迹之初,从那时候起,杨家的男人就没有活过四十岁的,多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别的勋贵世家的家主可能七八十年都不见得换一次,但杨家几乎每三十年就要换一次,很是频繁,如同诅咒一般萦绕在杨家男丁的身上。
杨雄如今已经几近七十岁,比起杨家先辈活得太久太久了。“他是个异数”,老太太时常是那么说的。从有了杨文开始,老太太就开始诅咒杨雄早点死,不为别的,她觉得杨雄占了杨文的命数,他活的越长,杨文就活的越短;尤其是杨文几次都差一点夭折的时候,老太太险些没亲自动手杀了杨雄。
听着老太太的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