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368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了,要以聚义堂原堂主苏行栋管制不力,则造成暗杀组内出现奸细而直接导致任务失败为理由,取消我们原有直接掌控暗杀组八千三百多人的资格,并要将其平均分配到全教四十八个堂口中最具实力的十二个堂口内!”

见苏少爷仍是低着头没有反应过来,刘振明就停顿了一下,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接着说道:“他们这样一弄,我等曾有着教众、门生、访客等数万人的聚义堂,现在只能留下六百二十人!他们只给我们优先选择权及直接录用权,即使是这样,苏家的十几条南北贸易来往线估计是难以维持了…”

苏择东一听到原主的父亲刚毅去世,明教的长老竟不顾任何情面的立即对聚义堂下手,怒得他涨红了眼睛,对方现在可欺负到自己头上了,便忍着巨痛。颤颤巍巍地坐起了身子!

随后,又在三人的搀扶下从床上站起后又坐到了桌旁的凳上。

即使是在大都秋季的寒风凛冽,就这几个简单的起身、走动几步又坐下的动作一做下来,苏泽东也是汗流浃背的,自顾自地干喘了几口气后,才嘴唇惨白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找几个信得过的兄弟,从八千人中找出最有才干的六百多人来!”

“至于那十几条南北纵横的贸易线…不要也罢!天无绝人之路,此路不通,就另辟蹊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命留住了!”

随后苏泽东便运用自己在后世的大学中的学生会中,学到的经营管理理念神情凝重地对刘振明挑选准则提出要求:

第一,人不一定都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只要是态度端庄、有担当精神的人,就算能力可以不出众甚至是平庸也要进来,当然数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第二,在兄弟们心中或口中,才德兼备的人是重点的留下对象;鉴于此类人不算太多,所以对其待遇今后要有所提高;

第三,留下的人最好有一半是有过组长经历,或正在做组长的人;鉴于此类人有组织、领导的经验,所以要秉持着有德必留的态度,暂且放松对才的要求。

将自己要求提出来后,为了让刘振明及其帮手能更好的领悟、贯彻这六百多号人选人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苏择东随后便向其解释道:

就聚义堂现在的情况而言,将六百多好从中挑选出来无异于重头开始!

第三章:新东家上任的三把火(求收藏)

既然要搞,就要搞得更好,既然要做,也要做到最好!

苏择东认为要将一个组织朝着正确的方面发展好来,除了必备的专业人才外,领导在其中起到作用也是相当关键的!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铜锣湾只能有一个陈浩南!”

所以,一个有才华的人没有德话,就很难受到上司的控制,甚至他自己都控制不住其内心的狂躁而急功近利、以权谋私,甚至被人利用!

这便是导致聚义堂被人抓到了空隙,并使得其最终难逃被瓦解的命运的最主要内部原因!

这不是苏泽东再想看到的,对于一个组织的扛把子而言,他现在所要做的不是利用手头上的多少多少人马以及多少吨资源进行反击,而是必须要组织好、笼络住手中所能用的人,不然这一切都会无济于事。

且要在成长阶段不露出声色才不会被敌人警觉,即使是暂时低头、受辱,对于一个要成大事者,也是必修的功课;只要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乘着猎物还在窝里的床上卿卿我我之时,再进行反扑才是最佳的选择!

等苏择东解释完,尽管从刘振明等人的眼神中,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坚毅与决断,反倒是懵逼中略带质疑,他也仍感欣慰,毕竟他们与自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能耐心地听完自己“神神叨叨”的话语实属不错,光从这点看来,他们是符合共同创业的人选!

得到苏择东命令后的刘振明等人不敢怠慢,虽然真心不懂他的管理理念,但他们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都是想有所作为的。

要想有所出头,就务必收起自己的小聪明,无论对错地照着上司的指示做到就行了,且还要有一定的背黑锅的精神,那么想不得到重视、不加薪都难!

特别在元末的乱世,又在权力与利益至上的明教中,摸爬滚打了有些年头的刘振明更是深谙此道理,他知道要想从八千三百多人中,挑选出六百多人光靠自己与另外两人勤奋和忠诚是不够的,要想办好了,还需要找有能力的人帮帮忙。

且帮助自己的人最好是有些古板,这样他才不会发现所选的人中过半是自己的亲信或友人,也不会在事后与自己争功劳!

按着这个思维,刘振明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数百人的名字,思来想去一刻钟后,最后还是决定了与自己同一批队伍入教的宋此文前来帮忙。

宋此文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没有家室,也没养子,所以他全部的心血全都投入到聚义堂的经济建设中,属于成熟寡欲的实干家,很是难得。

在入教之前跟苏行栋是同行,在南方干事药材及运输的买卖,但近十年来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不说,每天还要过着担心家毁人亡的生活,所以索性拿着全身的家当,从江浙行省前里迢迢的跑到大都来,投在闻名药界的苏行栋的门下。

之后帮苏行栋打理了几年的药材及南北的运输私盐、粮食的生意,产生的经济效益还算可以;到了后边,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