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分类: qsxs
                    密接触了。
做上一篮糕点,拿到集市上去卖,还能赚点钱。
眼看天气就要热起来了,儿子的春衫还没着落,孩子长的可真快,去年的衣衫今年已经不能在穿。
到时候去布店扯上一些绢布,找二婶裁剪一下,自己略加缝制就可以了。
想到此,她心里就很愉快。
李秀英做的糕点很简单,并不如后世的糕点种类繁多,做工复杂。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面食,发好了面,做成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放进笼屉里蒸熟即可。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之前李秀英做好了,让丈夫拿去集市上售卖,可是卖的很抢手的。
尤其是小孩子,很喜欢这些小动物造型的面糕。
如果没有见识过,没有这个头脑,是根本就做不来的。
尤其是在金宁县的乡村里间,李秀英家之前要不是大富之家,她也是不会的。
李秀英挽起袖子,开始制作糕点。
吃完饭没事做的郑长生,努力挣扎着站起身子,迈着小短腿颤颤悠悠的走到母亲身边。
张开小手,嘴里说着:“娘亲,要,要......”
李秀英慈爱的看了一眼儿子,孩子正是对一切都好奇的时候,见自己揉面,估计他也想玩儿。
毕竟是白面啊,那是裹腹的东西。遇到灾年,别说白面了,就是杂面窝头都没有。
不过,出于对儿子的疼爱,她揪了一块面团,犹豫了一下,还是递给了郑长生。
手里拿着面团,小家伙开始玩了起来......
李秀英看儿子不哭不闹的玩面团,嘴角泛起了一丝开心的微笑。
儿子自从会说话起,就再也没有尿过床,也没有哭闹过,这比起来别家的孩子已经是好到天上去了。
要不然光是每天洗尿布,哄孩子都够她忙活的了,也不用在干别的活计了。
她一边忙活着手里的糕点,一边扭头看儿子。
咦?她看着儿子手里的面团,呆呆的发愣......
    
第2章 面偶娃娃
李秀英惊的目瞪口呆,只见儿子郑长生手中的面团,此刻变成了一个憨态可掬,大腹便便的大头娃娃,可爱极了。
这是后世很流行的一款儿童玩偶,当初郑长生给小外甥买了一个,把小家伙乐的屁颠屁颠的。
后世的儿童都抵抗不了大头娃娃的诱惑,就不用说这个时代的人了。
什么生意最好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当然是垄断,当然是独一份。
郑长生相信,只要这款面偶上市的话,肯定会卖疯的。
母亲做的面糕,以前是独一份,父亲肯定卖的好。
现在则不然了,心灵手巧的农家妇人,模仿力是非常强的。
只要看过一遍,基本上都可以仿制的出来。
看他们家卖的好,肯定有人眼热,会加入面糕制作销售大军里去。
李秀英不敢置信的看着儿子,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儿子的小手捏出来的。
就这郑长生还没敢做的太好,只不过是一个雏形罢了,如果做的太过于精细,他怕吓到母亲。
李秀英一把抱起儿子,小家伙口水流的好长,模样可爱的不要不要的。
她在郑长生的小脸蛋上狠狠的亲了两口,
嘴里喃喃自语的道:“儿子,我们要小小的发一回财了......”
对于面糕的现状,她是知道的。
之前独家经营的时候,还能赚多一点,现在恐怕就赚不那么多了。
村里好几家的妇人都做了面糕,都准备明天去集市上售卖,算是农闲之余的一个收入。
也是她心善,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别人问她请教的时候,她是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人家。
她教给村中的妇人,并不后悔。再说了,大家也没少帮衬她。
有时候家里有事,或者农忙的时候,人家还帮她照看儿子呢,既然开了口了,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儿子的这个偶然间的小发明,李秀英把已经制作好的面糕又都一起揉进了面里。
重新和面,制作大头娃娃。
她的手可比郑长生的灵巧多了,不多时,一个个制作精细活灵活现的面偶出现在案板上。
足足的蒸了三笼屉,如果不是担心明天带不下的话,她还能在多做一些。
把劈柴扔进灶台里,大火熊熊燃烧,就等时间到了就可以出笼了。
李秀英抱着郑长生,来到院里,采集了好多青菜以及桃花。
榨成汁,就是最天然的能入口吃的染料,可以给面偶娃娃着色,虽然只有青色和粉色两种颜色,但是相比较单纯颜色的面糕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郑长生看着忙活的母亲,他很愉快的进入了梦乡。
相信有了自己的助力,这次母亲肯定可以小发一次财。
别人家一个面糕两个铜钱,他们的面偶娃娃怎么也能卖四个铜钱。
这可是三百多个面偶呢,算下来就是一千多个铜钱啊。
按照《明史》记载,每钞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做上一篮糕点,拿到集市上去卖,还能赚点钱。
眼看天气就要热起来了,儿子的春衫还没着落,孩子长的可真快,去年的衣衫今年已经不能在穿。
到时候去布店扯上一些绢布,找二婶裁剪一下,自己略加缝制就可以了。
想到此,她心里就很愉快。
李秀英做的糕点很简单,并不如后世的糕点种类繁多,做工复杂。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面食,发好了面,做成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放进笼屉里蒸熟即可。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之前李秀英做好了,让丈夫拿去集市上售卖,可是卖的很抢手的。
尤其是小孩子,很喜欢这些小动物造型的面糕。
如果没有见识过,没有这个头脑,是根本就做不来的。
尤其是在金宁县的乡村里间,李秀英家之前要不是大富之家,她也是不会的。
李秀英挽起袖子,开始制作糕点。
吃完饭没事做的郑长生,努力挣扎着站起身子,迈着小短腿颤颤悠悠的走到母亲身边。
张开小手,嘴里说着:“娘亲,要,要......”
李秀英慈爱的看了一眼儿子,孩子正是对一切都好奇的时候,见自己揉面,估计他也想玩儿。
毕竟是白面啊,那是裹腹的东西。遇到灾年,别说白面了,就是杂面窝头都没有。
不过,出于对儿子的疼爱,她揪了一块面团,犹豫了一下,还是递给了郑长生。
手里拿着面团,小家伙开始玩了起来......
李秀英看儿子不哭不闹的玩面团,嘴角泛起了一丝开心的微笑。
儿子自从会说话起,就再也没有尿过床,也没有哭闹过,这比起来别家的孩子已经是好到天上去了。
要不然光是每天洗尿布,哄孩子都够她忙活的了,也不用在干别的活计了。
她一边忙活着手里的糕点,一边扭头看儿子。
咦?她看着儿子手里的面团,呆呆的发愣......
第2章 面偶娃娃
李秀英惊的目瞪口呆,只见儿子郑长生手中的面团,此刻变成了一个憨态可掬,大腹便便的大头娃娃,可爱极了。
这是后世很流行的一款儿童玩偶,当初郑长生给小外甥买了一个,把小家伙乐的屁颠屁颠的。
后世的儿童都抵抗不了大头娃娃的诱惑,就不用说这个时代的人了。
什么生意最好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当然是垄断,当然是独一份。
郑长生相信,只要这款面偶上市的话,肯定会卖疯的。
母亲做的面糕,以前是独一份,父亲肯定卖的好。
现在则不然了,心灵手巧的农家妇人,模仿力是非常强的。
只要看过一遍,基本上都可以仿制的出来。
看他们家卖的好,肯定有人眼热,会加入面糕制作销售大军里去。
李秀英不敢置信的看着儿子,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儿子的小手捏出来的。
就这郑长生还没敢做的太好,只不过是一个雏形罢了,如果做的太过于精细,他怕吓到母亲。
李秀英一把抱起儿子,小家伙口水流的好长,模样可爱的不要不要的。
她在郑长生的小脸蛋上狠狠的亲了两口,
嘴里喃喃自语的道:“儿子,我们要小小的发一回财了......”
对于面糕的现状,她是知道的。
之前独家经营的时候,还能赚多一点,现在恐怕就赚不那么多了。
村里好几家的妇人都做了面糕,都准备明天去集市上售卖,算是农闲之余的一个收入。
也是她心善,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别人问她请教的时候,她是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人家。
她教给村中的妇人,并不后悔。再说了,大家也没少帮衬她。
有时候家里有事,或者农忙的时候,人家还帮她照看儿子呢,既然开了口了,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儿子的这个偶然间的小发明,李秀英把已经制作好的面糕又都一起揉进了面里。
重新和面,制作大头娃娃。
她的手可比郑长生的灵巧多了,不多时,一个个制作精细活灵活现的面偶出现在案板上。
足足的蒸了三笼屉,如果不是担心明天带不下的话,她还能在多做一些。
把劈柴扔进灶台里,大火熊熊燃烧,就等时间到了就可以出笼了。
李秀英抱着郑长生,来到院里,采集了好多青菜以及桃花。
榨成汁,就是最天然的能入口吃的染料,可以给面偶娃娃着色,虽然只有青色和粉色两种颜色,但是相比较单纯颜色的面糕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郑长生看着忙活的母亲,他很愉快的进入了梦乡。
相信有了自己的助力,这次母亲肯定可以小发一次财。
别人家一个面糕两个铜钱,他们的面偶娃娃怎么也能卖四个铜钱。
这可是三百多个面偶呢,算下来就是一千多个铜钱啊。
按照《明史》记载,每钞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