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奸商
分类: qsxs
,其实不然,关键在于……”
沈子成敲了敲脑门:“脑子,这儿需要放开!”
许长河越听越是糊涂,他做打行几十年,只不过是勉强维持而已,自问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赚到钱,那为何沈子成说打行还能赚钱呢?
沈子成缓缓说道:“商人南北运输所为何事?还不是因为有利可图?南方的丝绸茶叶运到北方,价钱翻得好几番。北方的皮毛马匹送到中原,也是利润可观。但是打行一年上下,就说从苏州到北平好了,算上等雇主的时间,一年也走不了几回,大多时间都浪费了,但是武师的工钱是月月要给的,年底还要给红利,如此一来如何赚钱?”
沈子成的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公司的雇员,一年只做四个月的事情,却拿一年的薪水,那这公司不赔钱才怪了!
沈子成笑道:“所以要想赚钱,第一步就是宁可多等几日,也绝不空手而归。好比许伯父派人去北平押货,宁可在北平多待半个月,找到愿意有把货物从北平托运到苏州沿途的客商,再返程。这样一来,一趟镖等于走了两次,利润自然是大了!”
这其实是现代物流学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物流往返不空跑。现在是人人都知道,可那时镖局都没成立呢,打行还在摸索中,武师们办完了一笔买卖就急急忙忙回来交差了,哪里能想得到?六百年后打车去外地,司机还要加收半价的空车返程费呢,但是又有几个司机是真空车回来了?还不是招揽了顾客之后再跑回来。
许长河在打行干了一辈子,一听沈子成这话,好像摸到点什么,急忙说道:“子成,你接着说!”
沈子成轻轻咳嗽一声,说得清晰无比:“要想赚钱,第二步,就要只走一两条线,打行生意不能这个客人说去北平就去北平,那个客人说去襄阳就去襄阳。打行只做一两条线,比如去北平或者泉州沿线,在北平和泉州设立分局,沿途有打行的柜台。一来节省人手,二来熟悉了之后就可以走第三步了。”
看到吊起了众人的胃口,沈子成悠悠的说道:“第三步就是捎……帮……带……”
沈子成得意洋洋,这三字真诀绝对是对打行浪费人力物力的最好解决办法。
可是他的笑容还在脸上,许长河就摇了摇头:“子成有所不知,打行生意,一向要和货栈、大车行合作。打行生存,武德为先,是万万不得自己做货栈,与其他货栈争夺生意的,子成的想法是极好的,但是我们做的是打行,必须忠诚守信,保全货物才是我们第一职责。若是按子成所说,只怕振武打行的名声就臭了!”
许勇武、许英武兄弟看着沈子成,就像是看白痴一样!
第五章 奇谋妙计
沈子成也翻起眼睛,反过来像看白痴似的看着许家兄弟。
许长河看沈子成的模样,以为他着恼,又说道:“子成,你不知道这打行生意,怪不得你!”
沈子成转过脸看着老丈人,心道:我不知道打行生意?清末大盛魁以货栈囊括镖局子的生意,那财源叫一个广阔。说到底还是捎帮带三个字运用的出神入化,加上大盛魁的掌柜们,利用官府的资金,巧妙的进行“融资”,这才有了横行口外的大盛魁。
当年上大学,少爷的论文写的就是大盛魁,如今少爷只不过略施小计,反过来以大盛魁的经验教你们赚钱,话还没说完,你们就说不行,要不是看在是岳丈的份上,老子还不乐意说呢!
“许伯父,我还没说完呢!这捎帮带,并非是要跟雇主抢生意。咱们做的是打行,不是货栈。就是瞅准季节,自己捎些货物上去,清明雨前,南方茶叶在北方卖的那叫一个火爆,这时走北平线的伙计,捎带些茶叶上去贩卖,不算抢生意吧?北方骡马,到了秋肥之时,咱们捎回些,贩卖出去,起码翻得一倍利润。可是咱们不打开旗号做某一行的生意,无论如何也算不得货栈!”
沈子成说的可是明清数百年来,走镖人集下的经验,叫许长河和两个儿子顿时听得呆住了。
沈子成面有得色,坐了下来,翘起二郎腿,又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这捎帮带,讲究的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走。”
这十六字口诀,可是现代企业界的经营原则,沈子成脱口而出,让许长河刮目相看。
沈子成接着说道:“以打行的力量,例如丝绸旺季,集合大批商家,组成大队,一起北上。一则避免商家之间互相压价,是为了他们着想。二来,节省了打行人手,沿途大队人马一起走,也更加安全,如此一来,用走两趟镖的人手起码可以护得四五趟镖。此外,商家走镖,都要给打行押金,咱们不用自己本钱,就拿这些押金做文章,走一趟镖,用押金带两次货,起码翻得三倍押金的利润。”
“打行跟骡马车行是铁关系,既然如此,老爷子不妨咬咬牙,出钱让那些受了伤,上了岁数的武师在北道开骡马行。许伯父可以让他们自立门户,也可以让他们附在柜上。习武之人讲究信义,这些骡马行,大车行今后和老爷子就是唇齿相依,这其中好处,不消小侄多说了吧?”
沈子成这番话要是放在三百年后来说,是一点也不惊人。可是现在就连正规的镖局子还没形成呢,只是刚刚出现用自家武艺替人看家护院,运送货物的“打行”。这番理论就相当精辟了,这一连串的话语将许
沈子成敲了敲脑门:“脑子,这儿需要放开!”
许长河越听越是糊涂,他做打行几十年,只不过是勉强维持而已,自问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赚到钱,那为何沈子成说打行还能赚钱呢?
沈子成缓缓说道:“商人南北运输所为何事?还不是因为有利可图?南方的丝绸茶叶运到北方,价钱翻得好几番。北方的皮毛马匹送到中原,也是利润可观。但是打行一年上下,就说从苏州到北平好了,算上等雇主的时间,一年也走不了几回,大多时间都浪费了,但是武师的工钱是月月要给的,年底还要给红利,如此一来如何赚钱?”
沈子成的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公司的雇员,一年只做四个月的事情,却拿一年的薪水,那这公司不赔钱才怪了!
沈子成笑道:“所以要想赚钱,第一步就是宁可多等几日,也绝不空手而归。好比许伯父派人去北平押货,宁可在北平多待半个月,找到愿意有把货物从北平托运到苏州沿途的客商,再返程。这样一来,一趟镖等于走了两次,利润自然是大了!”
这其实是现代物流学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物流往返不空跑。现在是人人都知道,可那时镖局都没成立呢,打行还在摸索中,武师们办完了一笔买卖就急急忙忙回来交差了,哪里能想得到?六百年后打车去外地,司机还要加收半价的空车返程费呢,但是又有几个司机是真空车回来了?还不是招揽了顾客之后再跑回来。
许长河在打行干了一辈子,一听沈子成这话,好像摸到点什么,急忙说道:“子成,你接着说!”
沈子成轻轻咳嗽一声,说得清晰无比:“要想赚钱,第二步,就要只走一两条线,打行生意不能这个客人说去北平就去北平,那个客人说去襄阳就去襄阳。打行只做一两条线,比如去北平或者泉州沿线,在北平和泉州设立分局,沿途有打行的柜台。一来节省人手,二来熟悉了之后就可以走第三步了。”
看到吊起了众人的胃口,沈子成悠悠的说道:“第三步就是捎……帮……带……”
沈子成得意洋洋,这三字真诀绝对是对打行浪费人力物力的最好解决办法。
可是他的笑容还在脸上,许长河就摇了摇头:“子成有所不知,打行生意,一向要和货栈、大车行合作。打行生存,武德为先,是万万不得自己做货栈,与其他货栈争夺生意的,子成的想法是极好的,但是我们做的是打行,必须忠诚守信,保全货物才是我们第一职责。若是按子成所说,只怕振武打行的名声就臭了!”
许勇武、许英武兄弟看着沈子成,就像是看白痴一样!
第五章 奇谋妙计
沈子成也翻起眼睛,反过来像看白痴似的看着许家兄弟。
许长河看沈子成的模样,以为他着恼,又说道:“子成,你不知道这打行生意,怪不得你!”
沈子成转过脸看着老丈人,心道:我不知道打行生意?清末大盛魁以货栈囊括镖局子的生意,那财源叫一个广阔。说到底还是捎帮带三个字运用的出神入化,加上大盛魁的掌柜们,利用官府的资金,巧妙的进行“融资”,这才有了横行口外的大盛魁。
当年上大学,少爷的论文写的就是大盛魁,如今少爷只不过略施小计,反过来以大盛魁的经验教你们赚钱,话还没说完,你们就说不行,要不是看在是岳丈的份上,老子还不乐意说呢!
“许伯父,我还没说完呢!这捎帮带,并非是要跟雇主抢生意。咱们做的是打行,不是货栈。就是瞅准季节,自己捎些货物上去,清明雨前,南方茶叶在北方卖的那叫一个火爆,这时走北平线的伙计,捎带些茶叶上去贩卖,不算抢生意吧?北方骡马,到了秋肥之时,咱们捎回些,贩卖出去,起码翻得一倍利润。可是咱们不打开旗号做某一行的生意,无论如何也算不得货栈!”
沈子成说的可是明清数百年来,走镖人集下的经验,叫许长河和两个儿子顿时听得呆住了。
沈子成面有得色,坐了下来,翘起二郎腿,又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这捎帮带,讲究的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走。”
这十六字口诀,可是现代企业界的经营原则,沈子成脱口而出,让许长河刮目相看。
沈子成接着说道:“以打行的力量,例如丝绸旺季,集合大批商家,组成大队,一起北上。一则避免商家之间互相压价,是为了他们着想。二来,节省了打行人手,沿途大队人马一起走,也更加安全,如此一来,用走两趟镖的人手起码可以护得四五趟镖。此外,商家走镖,都要给打行押金,咱们不用自己本钱,就拿这些押金做文章,走一趟镖,用押金带两次货,起码翻得三倍押金的利润。”
“打行跟骡马车行是铁关系,既然如此,老爷子不妨咬咬牙,出钱让那些受了伤,上了岁数的武师在北道开骡马行。许伯父可以让他们自立门户,也可以让他们附在柜上。习武之人讲究信义,这些骡马行,大车行今后和老爷子就是唇齿相依,这其中好处,不消小侄多说了吧?”
沈子成这番话要是放在三百年后来说,是一点也不惊人。可是现在就连正规的镖局子还没形成呢,只是刚刚出现用自家武艺替人看家护院,运送货物的“打行”。这番理论就相当精辟了,这一连串的话语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