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文人
分类: qsxs
咱们明朝的武将都没几个好下场的,老子一定要当个文人当个大文官。”
曹鼎蛟美滋滋的想到,曹鼎蛟看到旁边还在哀嚎的杨正,然后走到他的身边言道:“别急,我帮你看看到底怎么了。”
杨正有些心虚的看着这位杀神,弱弱的说道:“守备大人,您就别折磨我了,快去叫军医大夫吧。”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菊花般的灿烂笑容,言道:“我可是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怎么会害你,你别动。”
曹鼎蛟寻了一节布条,然后塞到了杨正口中,然后扶着的胳膊就是一吸气轻轻的一扭。
只听得咔嚓一声清脆的声响,杨正又是一声哀嚎的惨叫,引起了旁边的士兵注意,大家纷纷注目观看。
杨正冷汗一下子刷的就下来了,少倾,他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胳膊回归原位了,除了还有一些酸疼之外,至少还能动弹了。
曹鼎蛟摸着鼻子,心中感叹道:“靠,我才用了一分力就帮他正骨了,力气果然是大了不少啊,现在得专门练练控制力道,不然我这么大个才子一不小心一拳打死了人找谁说理去?”
杨正无恙后,稍稍安静了一会儿,这支运营队伍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了前面驻扎的大营。
一杆斗大的曹字旗在风中凛冽,杨正这时候却有些心慌了,言道:“曹守备,咱们等下得小心行事啊,千万不能让大曹将军动了真怒,该认错就认错,该认罚就认罚。”
曹鼎蛟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言道:“咱们辛辛苦苦运粮而来,怎么还害怕挨骂挨罚?这又是什么原由?”
曹鼎蛟百思不得其解,自家叔父名声不是挺好的吗?难道还会动辄打压部下?
杨正这才想起来,这位大人好像忘了不少事儿,于是说道:
“我的大人唉,咱们这批粮食是从箫县抢来的,咱们运粮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大将军的亲信,这事根本就瞒不住啊。”
曹鼎蛟:哈?我这么好的一个文人,居然成了抢劫犯了?
s:我的投资人马上就快凑齐一百人了,还请各位点亮一下你们发财的小手,帮忙投资一下,上架的日期大概应该是八月二十三号,到时候还请各位多多支持,三更算保底!多出来的算我的加更,可还行?
第二章重情重义曹某人
斯文扫地,颜面无存,我本是正经的读书人啊…曹鼎蛟心道。
杨正赶紧把前因后果告诉了曹鼎蛟,原来明军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名声根本就不吃香。
百姓们视之为贼配军,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则根本不会参加明军,文官们更是瞧不起当兵的,当兵的确实是地位太低了。
可这也就算了,大部分明军的军纪确实是不好,可老曹的部队算得上是精良的啊。
崇祯皇帝三令五申,让周边的官府配合剿匪部队补给,周边的官府不配合就算了。
曹文诏带着大军赶到萧县的时候,当地的县令还用大炮轰曹文诏的大军。
这下子可惹怒了自己的前身曹鼎蛟,借着筹集粮食的名头回来又把萧县给端了。
如今县令大人都还被绑在县衙的大堂下面,然后又找了当地的士绅里正豪强狠狠的敲诈了一笔,曹鼎蛟便拉了几十车粮食补给回军营,这才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没想到回来的时候碰到了阴雨天,一下子病倒了。
曹鼎蛟一进军营就感到了气氛的不同,不少士兵都眼神绿油油的望着曹鼎蛟拉回来的粮食,现在连洪承畴的都标营都快发不上军饷了,更别提他们这些外军了。
粮食的事情由别人处理,很快有亲卫找上了曹鼎蛟,让他立刻跑去大营拜见总兵大人。
曹文诏在大营内带着众参将游击都尉正在研究地图,曹鼎蛟很快就被传召入营。
曹变蛟这位猛将在旁边则是满头大汗的瞅着自己弟弟着急的不得了。
“未将曹鼎蛟奉总兵大人之令运粮而归,如今粮食已经押入大营,请总兵大人训示。”
曹鼎蛟看到大营内紧张的气氛,赶紧单膝跪地学着电视剧里面的语气说道。
曹文诏则是面色平静的在旁边闭目养神,然后缓缓言道:
“你奉的谁军令?本总兵可没有下达过劫掠地方的军令,谁给你的胆子?”
曹文诏的语气十分冷冽,并没有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侄子而有任何的关照,他一向是冶军严明,法外容不得半点亲情。
张廷玉在编撰《明史》时,赞其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曹文诏“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这样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曹鼎蛟看着自己帅气的叔父惊为天人。
曹变蛟插在了一句,言道:“总兵大人,营里的弟兄早就饿了多日战意全无。
曹守备也是爱兵心切,这才用了些手段集齐了军粮,毕竟有功于我大军,望总兵大人从轻发落。”
曹变蛟这样性子耿直的人都不敢在军营中称呼曹文诏为叔父,不仅仅是为了辟嫌,更是了解他叔父的脾气,为人耿直都不行。
军营里其他游击参将同曹鼎蛟的关系也不太差,毕竟都是泽袍兄弟,有了曹变蛟开口求情,于是纷纷帮衬着。
“曹守备确实是一时糊涂,但念
曹鼎蛟美滋滋的想到,曹鼎蛟看到旁边还在哀嚎的杨正,然后走到他的身边言道:“别急,我帮你看看到底怎么了。”
杨正有些心虚的看着这位杀神,弱弱的说道:“守备大人,您就别折磨我了,快去叫军医大夫吧。”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菊花般的灿烂笑容,言道:“我可是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怎么会害你,你别动。”
曹鼎蛟寻了一节布条,然后塞到了杨正口中,然后扶着的胳膊就是一吸气轻轻的一扭。
只听得咔嚓一声清脆的声响,杨正又是一声哀嚎的惨叫,引起了旁边的士兵注意,大家纷纷注目观看。
杨正冷汗一下子刷的就下来了,少倾,他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胳膊回归原位了,除了还有一些酸疼之外,至少还能动弹了。
曹鼎蛟摸着鼻子,心中感叹道:“靠,我才用了一分力就帮他正骨了,力气果然是大了不少啊,现在得专门练练控制力道,不然我这么大个才子一不小心一拳打死了人找谁说理去?”
杨正无恙后,稍稍安静了一会儿,这支运营队伍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了前面驻扎的大营。
一杆斗大的曹字旗在风中凛冽,杨正这时候却有些心慌了,言道:“曹守备,咱们等下得小心行事啊,千万不能让大曹将军动了真怒,该认错就认错,该认罚就认罚。”
曹鼎蛟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言道:“咱们辛辛苦苦运粮而来,怎么还害怕挨骂挨罚?这又是什么原由?”
曹鼎蛟百思不得其解,自家叔父名声不是挺好的吗?难道还会动辄打压部下?
杨正这才想起来,这位大人好像忘了不少事儿,于是说道:
“我的大人唉,咱们这批粮食是从箫县抢来的,咱们运粮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大将军的亲信,这事根本就瞒不住啊。”
曹鼎蛟:哈?我这么好的一个文人,居然成了抢劫犯了?
s:我的投资人马上就快凑齐一百人了,还请各位点亮一下你们发财的小手,帮忙投资一下,上架的日期大概应该是八月二十三号,到时候还请各位多多支持,三更算保底!多出来的算我的加更,可还行?
第二章重情重义曹某人
斯文扫地,颜面无存,我本是正经的读书人啊…曹鼎蛟心道。
杨正赶紧把前因后果告诉了曹鼎蛟,原来明军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名声根本就不吃香。
百姓们视之为贼配军,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则根本不会参加明军,文官们更是瞧不起当兵的,当兵的确实是地位太低了。
可这也就算了,大部分明军的军纪确实是不好,可老曹的部队算得上是精良的啊。
崇祯皇帝三令五申,让周边的官府配合剿匪部队补给,周边的官府不配合就算了。
曹文诏带着大军赶到萧县的时候,当地的县令还用大炮轰曹文诏的大军。
这下子可惹怒了自己的前身曹鼎蛟,借着筹集粮食的名头回来又把萧县给端了。
如今县令大人都还被绑在县衙的大堂下面,然后又找了当地的士绅里正豪强狠狠的敲诈了一笔,曹鼎蛟便拉了几十车粮食补给回军营,这才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没想到回来的时候碰到了阴雨天,一下子病倒了。
曹鼎蛟一进军营就感到了气氛的不同,不少士兵都眼神绿油油的望着曹鼎蛟拉回来的粮食,现在连洪承畴的都标营都快发不上军饷了,更别提他们这些外军了。
粮食的事情由别人处理,很快有亲卫找上了曹鼎蛟,让他立刻跑去大营拜见总兵大人。
曹文诏在大营内带着众参将游击都尉正在研究地图,曹鼎蛟很快就被传召入营。
曹变蛟这位猛将在旁边则是满头大汗的瞅着自己弟弟着急的不得了。
“未将曹鼎蛟奉总兵大人之令运粮而归,如今粮食已经押入大营,请总兵大人训示。”
曹鼎蛟看到大营内紧张的气氛,赶紧单膝跪地学着电视剧里面的语气说道。
曹文诏则是面色平静的在旁边闭目养神,然后缓缓言道:
“你奉的谁军令?本总兵可没有下达过劫掠地方的军令,谁给你的胆子?”
曹文诏的语气十分冷冽,并没有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侄子而有任何的关照,他一向是冶军严明,法外容不得半点亲情。
张廷玉在编撰《明史》时,赞其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曹文诏“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这样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曹鼎蛟看着自己帅气的叔父惊为天人。
曹变蛟插在了一句,言道:“总兵大人,营里的弟兄早就饿了多日战意全无。
曹守备也是爱兵心切,这才用了些手段集齐了军粮,毕竟有功于我大军,望总兵大人从轻发落。”
曹变蛟这样性子耿直的人都不敢在军营中称呼曹文诏为叔父,不仅仅是为了辟嫌,更是了解他叔父的脾气,为人耿直都不行。
军营里其他游击参将同曹鼎蛟的关系也不太差,毕竟都是泽袍兄弟,有了曹变蛟开口求情,于是纷纷帮衬着。
“曹守备确实是一时糊涂,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