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英豪
分类: qsxs
                    行侠仗义,年纪轻轻就被百姓称为“双侠”。
三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二人同时离开太学在赵王司马伦的举荐下进司隶府当差做了捕头。
二人心忧天下,志向远大,立志要报国安民,能够做个将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刘琨问道:“大哥,这位姑娘是……”
“我给你介绍,这位是韵茹姑娘,楼兰国的三公主……这位是我的兄弟刘琨。”
韵茹施礼口称刘大哥。
“啊,公主?怎么会……”
祖逖把刚才的事情讲给了刘琨,刘琨安慰韵茹道:“韵茹姑娘,你就安心在这里住下,有我们兄弟在,谁也别想动你一根指头。”
韵茹看刘琨跟祖逖一样仗义,心里再次感动,不禁默默念道:“一定是母后在天有灵,让我在落难之时遇到两个可以依靠的好人,母后,你一定要保佑我平安回到楼兰,除掉毒妃和国师。”
刘琨提议道:“祖大哥,韵茹姑娘初来洛阳,不如今天中午到江月楼吃一顿,为她压惊洗尘,以尽我们地主之谊。”
“好,我请客。”祖逖爽快地说道。
“不好吧,以后还少不了麻烦两位大哥……”
“韵茹,你就去吧,不但是吃饭,而且还要量身买件衣服,以后要在这里长住,入乡随俗,就穿中土的衣服吧。”
韵茹看看自己的一身打扮确实跟中土格格不入,更何况自己这样岂不是告诉别人,三公主就住在祖逖的家里吗,于是她答应下来。
江月楼是洛阳最大的酒楼,三层小楼,红墙琉璃瓦,豪华气派,门前一对石狮子呈内八字守望着门口。
大门上方江月楼三字据说出自琅琊王家的王旷手笔,字体刚劲有力,入木三分。
两旁粗大的圆柱上镌刻了一付对联,上联是“风轻吹满一楼月”,下联是“酒香醉倒半江春”。
正要进门,有十几骑从开阳门飞驰入城,马上的人都是官军打扮,最前面一人手持大旗,上书一“赵”字,盔甲明亮,手持马鞭,策马大喊:“赵王回府闲人回避!”
一边大喊一边沿中间御道奔向汶阳里的赵王府邸,这十几骑人马是为赵王司马伦开道的骑兵,后面有一百名步军跑步紧随,每行十步就有两名军士停下,持戟仗立在街边。
无论是贩夫走卒,工商贵贱各色人等都慌乱的早早避在一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天子脚下的子民对这也早已习惯了。
司马伦的车驾在衣甲鲜明的护卫军簇拥下缓缓入城,华丽的车仗戒卫森严的士兵无不彰显皇家的尊荣神圣和不可侵犯!
旁边有百姓纷纷小声道:“赵王把关中弄得乌烟瘴气,这一打仗,跑得比兔子还快!”
“是啊是啊,唉,谁让人家是王爷呢?就是再有错,回来照样加官进爵。”
祖逖刘琨相视摇了摇头,刘琨道:“大哥,我们进去吧。”说着,就要迈进江月楼。
可祖逖没有进去的意思,刘琨笑道:“大哥,你是不是怕请客,好,这顿我请了,走吧。”
祖逖用手一指前面说道:“刘琨,你看那边……!”
第四章 路见不平
刘琨顺着祖逖手指的方向看到在御道两旁的人行道上,布满了来洛阳逃难的灾民。
他们面黄肌瘦目光呆滞,衣彬褴褛,扶老携幼慢慢地向城内蠕动。
他们中大部分是汉人,也夹杂着羌人和氐人,神情漠然,对他们来说,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他们当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大家快去,天师道正在城南施粥!还有玉米饼!大家快点去!听说人人有份!!”
此话一出难民们都匆匆往城南赶去,祖逖看了这些心情沉重。
刘琨看到这里明白了祖逖的意思,他对韵茹说道:“对不起,韵茹姑娘,我们还是不去江月楼了吧,我买几个包子吃怎么样?”
韵茹不知道刘琨的态度为什么转变的这么快,仔细一想才明白过来:“两位大哥,我知道了,你们想省点钱捐给天师道救济难民!”
祖逖刘琨相视点头微笑,韵茹说道:“好,我非常赞同,我们现在就去城南捐银子。”
接着韵茹摸了摸身上,苦笑道:“我身上没有银子……”
刘琨说道:“韵茹姑娘,你也是逃难的,捐得哪门子银子,以后我和祖大哥省点用度多捐一些就行了。”
韵茹不好意思道:“我也想尽份力嘛。”
又问道:“这些难民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多?难道是哪里有灾情吗?”
祖逖说道:“他们是从关中来的,那里正在打仗,家园都被毁了,所以才到处逃难,并不是什么天灾,而是**,这事还跟刚才威风进城的赵王有关。”
韵茹道:“赵王?”
刘琨道:“这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走,我们先去吃包子,再到城南捐银子。”
“好啊。”
此时巳时已过,洛中大街上人声鼎沸,一片繁华。更因这里处于皇城南北宫的交界处,所以商铺林立,酒肆青楼众多,斗鸡走狗之声甚嚣尘上,热闹异常。
祖逖三人刚吃过包子,正要去城南,突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王发来了!王发来了!”。
顿时百姓都恐避之不及,各自四下逃开,被丢弃的菜蓝子担子竹筐散落一地。
一名公子哥模样的男子手持折扇,一步三摇,颤颤悠悠地走来,脚
                
                
                
                    三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二人同时离开太学在赵王司马伦的举荐下进司隶府当差做了捕头。
二人心忧天下,志向远大,立志要报国安民,能够做个将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刘琨问道:“大哥,这位姑娘是……”
“我给你介绍,这位是韵茹姑娘,楼兰国的三公主……这位是我的兄弟刘琨。”
韵茹施礼口称刘大哥。
“啊,公主?怎么会……”
祖逖把刚才的事情讲给了刘琨,刘琨安慰韵茹道:“韵茹姑娘,你就安心在这里住下,有我们兄弟在,谁也别想动你一根指头。”
韵茹看刘琨跟祖逖一样仗义,心里再次感动,不禁默默念道:“一定是母后在天有灵,让我在落难之时遇到两个可以依靠的好人,母后,你一定要保佑我平安回到楼兰,除掉毒妃和国师。”
刘琨提议道:“祖大哥,韵茹姑娘初来洛阳,不如今天中午到江月楼吃一顿,为她压惊洗尘,以尽我们地主之谊。”
“好,我请客。”祖逖爽快地说道。
“不好吧,以后还少不了麻烦两位大哥……”
“韵茹,你就去吧,不但是吃饭,而且还要量身买件衣服,以后要在这里长住,入乡随俗,就穿中土的衣服吧。”
韵茹看看自己的一身打扮确实跟中土格格不入,更何况自己这样岂不是告诉别人,三公主就住在祖逖的家里吗,于是她答应下来。
江月楼是洛阳最大的酒楼,三层小楼,红墙琉璃瓦,豪华气派,门前一对石狮子呈内八字守望着门口。
大门上方江月楼三字据说出自琅琊王家的王旷手笔,字体刚劲有力,入木三分。
两旁粗大的圆柱上镌刻了一付对联,上联是“风轻吹满一楼月”,下联是“酒香醉倒半江春”。
正要进门,有十几骑从开阳门飞驰入城,马上的人都是官军打扮,最前面一人手持大旗,上书一“赵”字,盔甲明亮,手持马鞭,策马大喊:“赵王回府闲人回避!”
一边大喊一边沿中间御道奔向汶阳里的赵王府邸,这十几骑人马是为赵王司马伦开道的骑兵,后面有一百名步军跑步紧随,每行十步就有两名军士停下,持戟仗立在街边。
无论是贩夫走卒,工商贵贱各色人等都慌乱的早早避在一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天子脚下的子民对这也早已习惯了。
司马伦的车驾在衣甲鲜明的护卫军簇拥下缓缓入城,华丽的车仗戒卫森严的士兵无不彰显皇家的尊荣神圣和不可侵犯!
旁边有百姓纷纷小声道:“赵王把关中弄得乌烟瘴气,这一打仗,跑得比兔子还快!”
“是啊是啊,唉,谁让人家是王爷呢?就是再有错,回来照样加官进爵。”
祖逖刘琨相视摇了摇头,刘琨道:“大哥,我们进去吧。”说着,就要迈进江月楼。
可祖逖没有进去的意思,刘琨笑道:“大哥,你是不是怕请客,好,这顿我请了,走吧。”
祖逖用手一指前面说道:“刘琨,你看那边……!”
第四章 路见不平
刘琨顺着祖逖手指的方向看到在御道两旁的人行道上,布满了来洛阳逃难的灾民。
他们面黄肌瘦目光呆滞,衣彬褴褛,扶老携幼慢慢地向城内蠕动。
他们中大部分是汉人,也夹杂着羌人和氐人,神情漠然,对他们来说,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他们当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大家快去,天师道正在城南施粥!还有玉米饼!大家快点去!听说人人有份!!”
此话一出难民们都匆匆往城南赶去,祖逖看了这些心情沉重。
刘琨看到这里明白了祖逖的意思,他对韵茹说道:“对不起,韵茹姑娘,我们还是不去江月楼了吧,我买几个包子吃怎么样?”
韵茹不知道刘琨的态度为什么转变的这么快,仔细一想才明白过来:“两位大哥,我知道了,你们想省点钱捐给天师道救济难民!”
祖逖刘琨相视点头微笑,韵茹说道:“好,我非常赞同,我们现在就去城南捐银子。”
接着韵茹摸了摸身上,苦笑道:“我身上没有银子……”
刘琨说道:“韵茹姑娘,你也是逃难的,捐得哪门子银子,以后我和祖大哥省点用度多捐一些就行了。”
韵茹不好意思道:“我也想尽份力嘛。”
又问道:“这些难民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多?难道是哪里有灾情吗?”
祖逖说道:“他们是从关中来的,那里正在打仗,家园都被毁了,所以才到处逃难,并不是什么天灾,而是**,这事还跟刚才威风进城的赵王有关。”
韵茹道:“赵王?”
刘琨道:“这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走,我们先去吃包子,再到城南捐银子。”
“好啊。”
此时巳时已过,洛中大街上人声鼎沸,一片繁华。更因这里处于皇城南北宫的交界处,所以商铺林立,酒肆青楼众多,斗鸡走狗之声甚嚣尘上,热闹异常。
祖逖三人刚吃过包子,正要去城南,突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王发来了!王发来了!”。
顿时百姓都恐避之不及,各自四下逃开,被丢弃的菜蓝子担子竹筐散落一地。
一名公子哥模样的男子手持折扇,一步三摇,颤颤悠悠地走来,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