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
分类: txts3
                    说话了。
嘉德殿内,窦武和曹节默契地将新帝的年纪定在了少年,于是不到十三岁的刘宏成了最好的人选,他已故的父亲解渎亭侯刘苌是皇帝的堂兄,而最重要的是年少的刘宏只是落魄的亭侯子弟,没有什么势力,方便掌握。
陈蕃沉默地在一旁看着,眼中却是难以掩饰的失望,平素以士人自居的窦武始终都是外戚,如今的帝国需要的是贤明强干的皇帝,而不是容易被当成傀儡的少年天子,轻声叹了口气后,陈蕃站到了一旁,没有发出异议,不管如何,窦武总好过那些宦官,可以引为盟友。
数日后,光禄大夫刘倏和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内迎接刘宏这位新天子,一路轻装急行,不过是五天不到的时间,便赶到了安国县,但是让刘倏和曹节没想到的是,城内的亭侯府只有刘宏的乳母赵娆和几个下人看着房子,至于他们要迎接的新天子还在城外的草庐里为亡母守孝。
站在破落的亭侯府内,曹节陷入了沉思,被宦官们奉为新魁首的他这次力争出宫随刘倏一起迎接新帝,就是希望能抢在窦武的前面得到这位少年天子的好感,就像他曾经的前辈,五侯那样,依靠皇帝来获取权势,虽然他是依靠讨得太后的欢心而有了眼下的地位,可是太后始终都是姓窦,和窦武是一家人。
和曹节一样,刘倏也沉默着,他出生在安国县附近,所以才提议由封地在此处的刘宏继承帝位,事实上常年在京师任职的他对刘宏的了解仅限于一些传言,只知道他是一位孝子,有不错的名声,可是却没想到这个不到十三岁的少年不但真地按照周礼守孝三年,之后也从未回过繁华的城中一趟,而是待在城外的草庐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今日天色已晚,我等先去驿馆,明日再出城迎接天子。”刘倏看向了曹节,他知道这个自五侯后宦官中最杰出的人物心里在动什么心思,很明显新天子虽然只是少年,但绝不是一般人,曹节想必烦恼得很,想到这里,光禄大夫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刘大夫说的是,那我等就不打搅了。”曹节并没有发刘倏那隐晦的嘲讽表情,只是点了点头道,目光颇有深意地落在了新天子的乳母身上,这个目光中透着对权势渴望的女人也许值得结交。
第二日,天才刚亮,刘倏便和曹节起了身,带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前往刘宏所在的草庐迎接这位少年天子。
“老师,外面来了好多人马,说是要迎接您去雒阳做天子。”高虎有些结巴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和平时稳重的样子大相径庭。
“慌什么。”刘宏看了眼自己最器重的大弟子,喝斥道,“你这个样子,今后如何做得大事。”话音未落,屋外已经响起了大队人马的车辙声和马蹄声。
“继续念你们的书。”看着草庐内一个个发呆的弟子,刘宏动了真怒,这些人都是他日后的依仗,想要剪除外戚和宦官,还得靠他们。不过这个世上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人实在太少,这些原本只是一心向学的年轻人也同样如此,一下子成为了天子门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实在是难以自制。
尽管刘宏此时不过是十来岁的少年模样,可是六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威势,是以才能让这些留在他身边的弟子真心奉他为师。
见刘宏声音冷冽,那些弟子们连忙收摄心神,强自压下了心头的那股惊骇和狂喜,他们知道只要老师成为天子,那么他们这些弟子必将受到重用,此时若是惹得老师生气,不异于自毁前程。
当刘倏和曹节走入草庐内的时候,两人同时都是眉头一皱,他们所要迎接的少年穿着一身孝服,神情平静,没有一点即将成为天子的喜意,曹节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个眉目冷竣,眼神含威的少年让他有一种隐隐的不安,立一位少年天子,是因为少年心性轻佻,容易受到诱惑而方便控制,可是眼前即将成为天子的少年看上去却比大人还要沉稳三分,这着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刘倏看到曹节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心中却是冷笑,在宣读了太后的诏书后,便要让随行的宫女和内侍为刘宏换上天子的冕服,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已经成为天子的刘宏竟然拒绝了,坚持要等半个月后亡母的祭辰过了再走。
“陛下仁孝,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等上半个月也无妨,可是曹节和刘倏都不约而同地开口劝谏道,但是在刘宏的坚持下,他们最后只能让步,将随行的人马驻扎在了刘宏封地的庄园里。
在半个月的等待内,天子为亡母的祭辰而推迟上雒的消息很快便从安国县开始向各地传了开来,而那些造访过刘宏的游学儒生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都是血脉沸腾得不能自已,在所在的地方大肆宣扬着天子的不凡,他们当中那些曾经不同意刘宏对经书见解的人更是立刻改弦更张,成了天子学问的忠实传播者和捍卫者,不少人甚至以天子门生的身份自居,准备行李打算上雒去参拜成为天子的老师。
于是当天子车驾起行时,几乎沿途的所有百姓和士绅都知道新天子是位仁孝英睿的少年。
从安国县开始,一路通往京师雒阳的官道上每日都挤满了前来争睹天子威仪的人群,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机会能看到天子,尤其是那些遭到禁锢的在乡党
                
                
                
                    嘉德殿内,窦武和曹节默契地将新帝的年纪定在了少年,于是不到十三岁的刘宏成了最好的人选,他已故的父亲解渎亭侯刘苌是皇帝的堂兄,而最重要的是年少的刘宏只是落魄的亭侯子弟,没有什么势力,方便掌握。
陈蕃沉默地在一旁看着,眼中却是难以掩饰的失望,平素以士人自居的窦武始终都是外戚,如今的帝国需要的是贤明强干的皇帝,而不是容易被当成傀儡的少年天子,轻声叹了口气后,陈蕃站到了一旁,没有发出异议,不管如何,窦武总好过那些宦官,可以引为盟友。
数日后,光禄大夫刘倏和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内迎接刘宏这位新天子,一路轻装急行,不过是五天不到的时间,便赶到了安国县,但是让刘倏和曹节没想到的是,城内的亭侯府只有刘宏的乳母赵娆和几个下人看着房子,至于他们要迎接的新天子还在城外的草庐里为亡母守孝。
站在破落的亭侯府内,曹节陷入了沉思,被宦官们奉为新魁首的他这次力争出宫随刘倏一起迎接新帝,就是希望能抢在窦武的前面得到这位少年天子的好感,就像他曾经的前辈,五侯那样,依靠皇帝来获取权势,虽然他是依靠讨得太后的欢心而有了眼下的地位,可是太后始终都是姓窦,和窦武是一家人。
和曹节一样,刘倏也沉默着,他出生在安国县附近,所以才提议由封地在此处的刘宏继承帝位,事实上常年在京师任职的他对刘宏的了解仅限于一些传言,只知道他是一位孝子,有不错的名声,可是却没想到这个不到十三岁的少年不但真地按照周礼守孝三年,之后也从未回过繁华的城中一趟,而是待在城外的草庐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今日天色已晚,我等先去驿馆,明日再出城迎接天子。”刘倏看向了曹节,他知道这个自五侯后宦官中最杰出的人物心里在动什么心思,很明显新天子虽然只是少年,但绝不是一般人,曹节想必烦恼得很,想到这里,光禄大夫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刘大夫说的是,那我等就不打搅了。”曹节并没有发刘倏那隐晦的嘲讽表情,只是点了点头道,目光颇有深意地落在了新天子的乳母身上,这个目光中透着对权势渴望的女人也许值得结交。
第二日,天才刚亮,刘倏便和曹节起了身,带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前往刘宏所在的草庐迎接这位少年天子。
“老师,外面来了好多人马,说是要迎接您去雒阳做天子。”高虎有些结巴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和平时稳重的样子大相径庭。
“慌什么。”刘宏看了眼自己最器重的大弟子,喝斥道,“你这个样子,今后如何做得大事。”话音未落,屋外已经响起了大队人马的车辙声和马蹄声。
“继续念你们的书。”看着草庐内一个个发呆的弟子,刘宏动了真怒,这些人都是他日后的依仗,想要剪除外戚和宦官,还得靠他们。不过这个世上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人实在太少,这些原本只是一心向学的年轻人也同样如此,一下子成为了天子门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实在是难以自制。
尽管刘宏此时不过是十来岁的少年模样,可是六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威势,是以才能让这些留在他身边的弟子真心奉他为师。
见刘宏声音冷冽,那些弟子们连忙收摄心神,强自压下了心头的那股惊骇和狂喜,他们知道只要老师成为天子,那么他们这些弟子必将受到重用,此时若是惹得老师生气,不异于自毁前程。
当刘倏和曹节走入草庐内的时候,两人同时都是眉头一皱,他们所要迎接的少年穿着一身孝服,神情平静,没有一点即将成为天子的喜意,曹节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个眉目冷竣,眼神含威的少年让他有一种隐隐的不安,立一位少年天子,是因为少年心性轻佻,容易受到诱惑而方便控制,可是眼前即将成为天子的少年看上去却比大人还要沉稳三分,这着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刘倏看到曹节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心中却是冷笑,在宣读了太后的诏书后,便要让随行的宫女和内侍为刘宏换上天子的冕服,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已经成为天子的刘宏竟然拒绝了,坚持要等半个月后亡母的祭辰过了再走。
“陛下仁孝,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等上半个月也无妨,可是曹节和刘倏都不约而同地开口劝谏道,但是在刘宏的坚持下,他们最后只能让步,将随行的人马驻扎在了刘宏封地的庄园里。
在半个月的等待内,天子为亡母的祭辰而推迟上雒的消息很快便从安国县开始向各地传了开来,而那些造访过刘宏的游学儒生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都是血脉沸腾得不能自已,在所在的地方大肆宣扬着天子的不凡,他们当中那些曾经不同意刘宏对经书见解的人更是立刻改弦更张,成了天子学问的忠实传播者和捍卫者,不少人甚至以天子门生的身份自居,准备行李打算上雒去参拜成为天子的老师。
于是当天子车驾起行时,几乎沿途的所有百姓和士绅都知道新天子是位仁孝英睿的少年。
从安国县开始,一路通往京师雒阳的官道上每日都挤满了前来争睹天子威仪的人群,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机会能看到天子,尤其是那些遭到禁锢的在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