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5:风流天子》
分类: txts3
所以说,管世铭和嘉庆说乾隆诞生于狮子园肯定是有一定根据的,虽然可以肯定他们都没亲眼见到乾隆出生于狮子园。我们也找不到直接的证据证明乾隆出生在狮子园,但是综合考虑,狮子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h2>离奇的生母</h2>
乾隆的出生地不明不白,难免让人怀疑他的生母出身。
关于乾隆的生母说法更离奇,至少有四种说法。
<h3>一、承德的贫家女</h3>
道光之后,第一个说乾隆生母有问题的是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王闿运不仅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诗人,曾经担任曾国藩的幕僚,交游甚广。在王闿运的《湘绮楼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传》的文章,里面说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这点跟正史记载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史说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是满族八大家之一,出身名门。但是在王闿运的记载中,不是这样的,钮祜禄氏只是一个满族的贫家女,老家在承德。
对此,王闿运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他说乾隆的母亲住在母家,家里贫穷,没有奴婢。十三岁的时候,她来到京城,最后误打误撞居然被选为宫女,被分配到雍王府做使唤丫鬟。有一年,身为皇子的雍正生了大病,这个宫女悉心照顾他,接连几十天衣不解带,让雍正非常感动,事后,雍正对她非常好,生下了乾隆。
王闿运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清朝遗老的一片反对声,遗老们提出的反对意见也很在理,他们认为清廷对皇室的血统非常重视,选秀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想混入选秀的队伍是不太可能的。一些对清史素有研究的学者也不赞同王闿运的说法,有些人认为王闿运的文章喜欢自由发挥,没有太大的可信度。
王闿运这个说法之所以流传这么广,也有他的道理,他把乾隆的生母跟承德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相,或者距离真相有多远就没人知道了,反正它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信的人不多,却让乾隆身世越来越糊涂。反对者的意见是清廷对血统非常重视,选秀的过程非常严格,应该说这种反对意见不太给力。就血统来说,康熙是满汉混血儿;过程非常严格也不能成为否定过程中出疏漏的理由,美国的监控设施应该很严吧,“9·11”还是发生了。
<h3>二、热河行宫的傻大姐</h3>
王闿运的说法启发了一些人,有人开始猜测乾隆会不会是汉人女子的后代,这个汉人女子恰好住在热河一带,不正好跟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对应吗?
正像胡适说的“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即便是最离奇的猜测也是值得鼓励的,只要能自圆其说。还别说,这个说法还真跟胡适有关,虽然不是胡适提出来的,但是由胡适记录下来的。
1922年初春的一天,在香山双清别墅里有两个人在闲聊,一个是民国初年的国务院总理熊希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当时窗外正下着小雨,熊希龄告诉胡适,他曾去过热河行宫,看到行宫内“东宫”(太子园)之前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东宫”是当年雍正居住的地方,怎么前面有一个茅草屋呢?不伦不类。熊希龄看到这一幕心中泛起阵阵疑惑,便到处询问其中的缘由,但是行宫之内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最后,熊希龄找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宫役,他告诉了熊希龄其中的缘故,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我们不妨摘录下来:
乾隆帝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时方选秀女,临时缺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后来太子(雍正)病重,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太子感其德,病愈后遂与她有关系,她后来在一个茅棚内生一子,即乾隆帝也。后来乾隆帝就在产生之地作此茅屋,留为纪念。
胡适很赞同熊希龄的“傻大姐”说法,并且认为乾隆确实很像傻大姐的儿子,胡适的这个说法让人很怀疑,乾隆是中国最多产的诗人,怎么像傻大姐的儿子了?从遗传学来说,乾隆确实不像傻大姐的儿子,也许乾隆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个呆滞蠢笨的人,所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乾隆不像是傻大姐的儿子。但乾隆毕竟有雍正这样的父亲,即使母亲真是个傻大姐,也有可能会是很聪明的。所以,遗传学也不能否定乾隆是傻大姐的儿子。
那个老宫役说雍正是太子,雍正明显不是太子,一些人据此说老宫役说话漏洞百出不足为信。这些人过于书呆子了,老宫役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在他们眼里,最后当上皇帝的那个人在没当皇帝之前自然就是太子了,跟一个农民讨论茴香豆的茴四种写法,然后证明农民错误,这种做法毫无意义。
所以,老宫役虽然用词不当,但说法未必是错误,但是也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证明他说的话就是真相。
这个说法仍然存疑,有待考证。
<h3>三、丑女版国母</h3>
1944年,关于乾隆生母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版本,《古今文史》半月刊上登载了一篇名为《清乾隆帝的出生》的文章,作者是上海著名的杂文作家周黎庵。
周黎庵参照清朝遗老兼清史学者冒鹤亭的说法,披露了乾隆的出生之谜。周黎庵的观点更具戏剧性,他认为乾隆的生母姓李,是个丑陋无比的汉人女子,在热河行宫里当丫头,干一些粗活。有一年雍正跟随康熙到木兰围场狩猎,射中了一头鹿。大家知道,鹿血有壮阳作用。
<h2>离奇的生母</h2>
乾隆的出生地不明不白,难免让人怀疑他的生母出身。
关于乾隆的生母说法更离奇,至少有四种说法。
<h3>一、承德的贫家女</h3>
道光之后,第一个说乾隆生母有问题的是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王闿运不仅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诗人,曾经担任曾国藩的幕僚,交游甚广。在王闿运的《湘绮楼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传》的文章,里面说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这点跟正史记载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史说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是满族八大家之一,出身名门。但是在王闿运的记载中,不是这样的,钮祜禄氏只是一个满族的贫家女,老家在承德。
对此,王闿运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他说乾隆的母亲住在母家,家里贫穷,没有奴婢。十三岁的时候,她来到京城,最后误打误撞居然被选为宫女,被分配到雍王府做使唤丫鬟。有一年,身为皇子的雍正生了大病,这个宫女悉心照顾他,接连几十天衣不解带,让雍正非常感动,事后,雍正对她非常好,生下了乾隆。
王闿运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清朝遗老的一片反对声,遗老们提出的反对意见也很在理,他们认为清廷对皇室的血统非常重视,选秀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想混入选秀的队伍是不太可能的。一些对清史素有研究的学者也不赞同王闿运的说法,有些人认为王闿运的文章喜欢自由发挥,没有太大的可信度。
王闿运这个说法之所以流传这么广,也有他的道理,他把乾隆的生母跟承德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相,或者距离真相有多远就没人知道了,反正它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信的人不多,却让乾隆身世越来越糊涂。反对者的意见是清廷对血统非常重视,选秀的过程非常严格,应该说这种反对意见不太给力。就血统来说,康熙是满汉混血儿;过程非常严格也不能成为否定过程中出疏漏的理由,美国的监控设施应该很严吧,“9·11”还是发生了。
<h3>二、热河行宫的傻大姐</h3>
王闿运的说法启发了一些人,有人开始猜测乾隆会不会是汉人女子的后代,这个汉人女子恰好住在热河一带,不正好跟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对应吗?
正像胡适说的“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即便是最离奇的猜测也是值得鼓励的,只要能自圆其说。还别说,这个说法还真跟胡适有关,虽然不是胡适提出来的,但是由胡适记录下来的。
1922年初春的一天,在香山双清别墅里有两个人在闲聊,一个是民国初年的国务院总理熊希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当时窗外正下着小雨,熊希龄告诉胡适,他曾去过热河行宫,看到行宫内“东宫”(太子园)之前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东宫”是当年雍正居住的地方,怎么前面有一个茅草屋呢?不伦不类。熊希龄看到这一幕心中泛起阵阵疑惑,便到处询问其中的缘由,但是行宫之内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最后,熊希龄找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宫役,他告诉了熊希龄其中的缘故,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我们不妨摘录下来:
乾隆帝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时方选秀女,临时缺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后来太子(雍正)病重,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太子感其德,病愈后遂与她有关系,她后来在一个茅棚内生一子,即乾隆帝也。后来乾隆帝就在产生之地作此茅屋,留为纪念。
胡适很赞同熊希龄的“傻大姐”说法,并且认为乾隆确实很像傻大姐的儿子,胡适的这个说法让人很怀疑,乾隆是中国最多产的诗人,怎么像傻大姐的儿子了?从遗传学来说,乾隆确实不像傻大姐的儿子,也许乾隆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个呆滞蠢笨的人,所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乾隆不像是傻大姐的儿子。但乾隆毕竟有雍正这样的父亲,即使母亲真是个傻大姐,也有可能会是很聪明的。所以,遗传学也不能否定乾隆是傻大姐的儿子。
那个老宫役说雍正是太子,雍正明显不是太子,一些人据此说老宫役说话漏洞百出不足为信。这些人过于书呆子了,老宫役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在他们眼里,最后当上皇帝的那个人在没当皇帝之前自然就是太子了,跟一个农民讨论茴香豆的茴四种写法,然后证明农民错误,这种做法毫无意义。
所以,老宫役虽然用词不当,但说法未必是错误,但是也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证明他说的话就是真相。
这个说法仍然存疑,有待考证。
<h3>三、丑女版国母</h3>
1944年,关于乾隆生母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版本,《古今文史》半月刊上登载了一篇名为《清乾隆帝的出生》的文章,作者是上海著名的杂文作家周黎庵。
周黎庵参照清朝遗老兼清史学者冒鹤亭的说法,披露了乾隆的出生之谜。周黎庵的观点更具戏剧性,他认为乾隆的生母姓李,是个丑陋无比的汉人女子,在热河行宫里当丫头,干一些粗活。有一年雍正跟随康熙到木兰围场狩猎,射中了一头鹿。大家知道,鹿血有壮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