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意人》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大生意人
作者:赵之羽
内容简介
一百五十余年前,帝国的政治时局正值风雨飘摇,商业却开始一步步走向繁盛的顶峰,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王炽、孟洛川一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生意人纷纷登场。在这群夺目的商业精英间,最天才、最具传奇色彩的,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古平原。 这个后来被《明清商贾奇闻录》尊称为商王的年轻人,从贩卖一袋私盐做起,短短数十年里,借势谋局,翻云覆雨,周旋于商帮、政府、买办及三教九流之间,将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最后纵横各行各业,通吃政商两界,成为财倾天下的一代首富其间,进与退,显与藏,顺境与逆袭,阴谋与阳谋,商业手腕与政治心术,人脉运营与处事智慧,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无不将中国生意人几千年来的玩法趋于极致。 翻开《大生意人》,从他的这套玩法中,读懂在中国传统政商关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隐秘准则。

楔 子
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商的遗民被赶出自己的土地,只得以生意为活路,以贸易求残喘,四宇之内从此有了“商人”。
商人之称从一开始就带着“贱民”的意味,士农工商排名在最后倒也还罢了,看看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商人:吕不韦为秦始皇诛杀,沈万三被明太祖流放,石崇为绿珠而夷族,弦高为犒师而破家……如此一来,掐指算算上下五千年,商人若是出人头地,竟没几个有好下场。
朝代更迭,历经血腥的商人们逐渐学会了韬光养晦之术,或者不问政事,但求以巨富之资颐养天年,如一夜之间建起扬州白塔的两淮盐商,又或者成帮结伙来应对官府的无尽需索与同行的种种竞争,如此便有所谓的“十大商帮”流传于世,其中倒也真出了不少名嘈一时的大商人,如鲁商的孟洛川、徽商的胡开文、宁绍帮的叶澄衷等等,俱是各自商帮中一时无两的漂亮人物,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人也恰恰是因为被各自商帮的利益所困,生意虽然越做越大,却渐渐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生意人。
到了清末,洋商从通商口岸进入中国,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外国兵舰便会为本国商人出头,替他们来争得最大的利益,这也让一向惯于自生自灭的中国商人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不免自怨自艾。然而就在众商帮齐齐注目洋商之时,冷不防在一向被商人冷落的关外,居然悄悄起了一个不久之后足以令商界大佬们为之更加动容的变化。
奉天尚阳堡与黑龙江宁古塔齐名,是清朝在关外的两大发配流放地之一。民谚有云:“一入尚阳堡,性命十有九难保;一入宁古塔,情愿地陷与天塌。”就是在这虎狼生惧且不属于十大商帮领地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位商界奇才:他审时度势,目光高远,把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大生意人作为自己必须去完成的目标,十数年间,以茶发家、以盐立业、以粮济万民、以丝降洋商,聚金拢银数以千万,百业称雄且惠民无数,令当时纵横商界的晋商、湖商、京商、洞庭商帮、龙游商会、广州十三行无不甘拜下风;此人更在国难当头之时,以身家性命力拼洋商,击垮不可一世的上海买办集团,其所作所为让权倾一时的当朝者亦不得不承认是商人为大清挽回了颜面。难怪民国时兆秩裕作《明清商贾奇闻录》,将其排名“财神”胡雪岩之上,称为“一代商王”。
此人出身甚是低微,乃咸丰年间一个被流放发配尚阳堡的犯人,原籍徽州歙县。

一、别人彻底没救的生意,被古平原玩活了
营口是关外少有的富庶之地,且不说海盐的产销尽皆在此,单说设在北城厢的参茸行,每年连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都要不远千里来此挑选上好的老山人参入药,否则名药“人参养荣丸”就出不去药库,入不了王府,进不得皇宫。
正因为如此,一年一度的秋季药市也就成了关外最为热闹繁华的行市,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商人熙来攘往会与此地,谁要是眼力好手腕高,能从看似不起眼的参客手里贱价买到一棵“八两宝”的老参,倒手卖出去,立时就能稳稳当当赚进千两银子。一夜暴富的好戏在参茸行几乎年年都会上演,口口相传自然是越传越神,此刻营口城外五十里田庄的芦苇荡边上,风吹苇杆沙沙作响,几个大姑娘小媳妇正一边杵锤洗衣,一边在谈论着药市上的趣事。
“听说那从东家手里拣了‘珍珠眼’的小伙计是你家远方表亲?”
“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人家发了财可没说分给咱们一分一毫。”被问到的那个媳妇满眼艳羡,又故意装出些不屑的样子。
“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泼辣姑娘性子急。
“还不是他那家药铺的掌柜打了眼,硬是把老参看成了造假的‘接碴’,其实那是百年不遇的异种,叫‘珍珠眼’,哎呦,那掌柜肠子都悔青了。”
“落在你表弟手里,到底卖了多少?”这一问,几个人都停了手,竖着耳朵在听。
“到底多少我也不知道,人家是拉手成交,外人哪里知道究竟?不过转过天来,族里把他停祭了三年。”这小媳妇挺会卖关子,见大家都看自己,不免有几分得意,故意不把话说透,留个尾巴等人来问。
果然有问的。“停祭?发了财还要停祭,哪有这种道理。”停祭俗称“不与祭”,在一族中是极重的处罚,仅次于把名字从族谱中划掉。
“自然是犯了族规。前脚钱到手,他后脚就到瓦窑子里把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