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赵弘润,是他的第八个儿子,今年刚刚一十四岁。
早些时候赵元凭吞说此子顽劣不堪,贪图玩乐、不好学识,致使担任宫学授课的大学士们一直在私下抱怨。
但因为此子年幼,况且又没什么经世之才,不在皇储名单之内,于是赵元葡惹耙簿兔辉趺垂刈。
没想到今日此子竟然连皇试都迟到,这让赵元菩闹心张。
大魏天子默不作声地坐回龙椅,面色阴沉很是不好看。
这让四周观试的众大学士们面面相觑,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而已入席的那些位皇子们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有默然的,有准备看热闹的,唯独最年幼的皇九子弘宣满脸担忧之色。
众皇子中,他弘宣与弘润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弘宣的生母沈淑妃是弘润他母亲生前的异姓好姐妹,并且也是弘润的养母。
因此,尽管同父异母,但弘润与弘宣却是喝着同一个娘的奶水长大的。虽然如今他俩的年纪渐渐大了,早已搬出了沈淑妃的寝殿,但关系依旧密切。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一干宫殿郎卫领着一位年轻的皇子走入到文德殿,只见此子生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虽然年幼但颇为俊秀。美中不足的是,也不晓得此子是不是刚睡醒,举止间带着几分慵懒困意,眼神远不及其他几位皇子那般炯炯有神。
看着皇八子赵弘润这幅表情,大魏天子立马猜到,此子必定是被宫殿郎卫从被窝里拖起来的,可是摆着殿内那些位大学士在,他也不好意思将这件事拆穿,只好狠狠地瞪了赵弘润一眼,示意他入席。
见众皇子终于到齐,赵元票惆洳剂苏獯位适缘目继狻
总共两道题,第一题考验才学,要求九名皇子以个人志向挥笔成文,参照《诗经》写一篇文,诗辞不限;第二题,则考验皇子们的治国之学,要求众皇子写一篇《国富论》,可以剖析当今大魏的国情议论,也可以评论朝廷所施行的种种政策的利弊、并适当加以个人的观点,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增强大魏国力的,都可以写出来。
颁布完考题后,赵元凭推鹕砀霸绯了,留下殿内的大学士盯着他那些儿子们。
大概一个时辰左右,早朝结束,赵元朴执着大太监童宪返回文德殿,准备检验这些位皇儿在这一个时辰内的成果。
此时九名皇子都已写完了文章,停了笔,坐在考案后恭候着他们的父亲来批阅验收。
赵元破鸪跏呛苈意,可随着他的目光扫过整个大殿,他脸上的笑容便僵住了。
这不对啊,明明九位皇儿,怎么又少了一个?
瞪大眼睛仔细一数,赵元品⑾窒殖」然就只有八名皇子,还有一个不知去了哪里,仔细回忆了一下,赵元品⑾执俗泳谷痪褪歉詹懦俚降哪歉龌拾俗诱院肴螅
“弘润呢?”赵元莆实馈
话音刚落,皇次子『雍王』弘誉坐在席中笑着说道:“回父皇话,弘润他回去了。”
“回去了?”
“是。……弘润说他没睡几个时辰就被郎卫们强行拉起来,不得不赶至文德殿来参加皇试,既然写完了,那就回去继续补觉。”
“这逆子……”大魏天子不满地嘀咕了一句,摆着众大学士在场他也不好发作,忍着怒气勉强说道:“哼!看来我八皇儿是成竹在胸啊!……谁去把他写的念念。”
众学士面面相觑,竟没有一个站出来去念八皇子弘润所写的诗词文章,想来这些位都是清楚这位皇子殿下的才学的,以至于没有一个人主动去念他写的东西,免得念出来触怒天子,牵连到这里。
见此,赵元铺手一指皇九子弘宣:“弘宣,你念。”
“是,父皇。”
尽管是同一个娘抚养长大的,但年纪尚小一岁的皇九子弘宣却比哥哥弘润更具皇子的礼仪,只见他徐徐站起身来,在朝着皇父拜了一拜后,走到哥哥弘润的考案旁,拿起案上的纸仔细瞧了瞧。
这一瞧不要紧,年幼的弘宣顿时皱紧了眉头。
“念啊!”赵元撇宦地催促道。
然而,弘宣还是犹豫着难以张口。
见此,大太监童宪顿时心中明了,想必是皇八子弘润写的文章写得不妥,使得皇九子弘宣顾念兄弟之情,难以开口。
因此,他轻声对赵元扑档溃骸氨菹拢近几日风大,九殿下尚年幼,或许感染了风寒,咽喉有恙,不如换老奴身后的内监去念吧。”
“唔。”赵元粕了一眼赵弘宣,也察觉到此事有异。
在大太监童宪的眼神示意下,一名小太监躬着腰快步走到赵弘宣身边,从这位苦笑不已的九殿下手中接过了考卷,大声念了出来:“报晨之鸡尚未啼,君召众儿殿文德。一问才识,二问朝评。吾兄读书万卷,吾弟挥笔有神。奈何儿臣腹中空,抓耳挠腮文难成。……”
赵元铺得微微一乐,精于诗经的他当然清楚赵弘润这首诗的格局并非出自诗经,但不知怎么念起来却感觉朗朗上口,尤其是那句『奈何儿臣胸中空、抓耳挠腮文难成』,生动形象地描述出赵弘润刚才坐在殿中看着其他兄弟挥笔疾书、自己却苦于难以成文的窘迫。
『虽然诗体奇怪,但也算写得不错啊,为何弘宣不敢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