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
分类: qsxs
和乌木一样,这红木的称呼,也是个别扭的事儿。不过,一般说“老红木”的时候,往往指的是红酸枝;而“红木家具”这样笼统的概述,那一般就是说这个大类了。
关于青铜古剑
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有读者在喷了,说名剑湛卢的拍卖价只有不到六百万,巨阙只拍了不到七百万,太扯了。我一直没去搭理。
不过今天有两个正版书友很诚恳地私下咨询我,我必须得回答一下。
在回答之前,我想先说明回答的基础和逻辑。
这个基础就是:这是小说,不是现实。
这个逻辑就是:市场价格,不是古玩和文物的年代和珍稀程度决定的,更不是哪一个人决定的。夏朝的一件造型奇特的破陶罐,年代久远吧?造型独一无二,够珍稀吧?到市场上卖卖看看,能卖多少钱?
其实,说明了基础和逻辑,很多朋友就不需要我继续解释了。但是既然说了,我就多说说。
湛卢的拍卖纪录,我说的那个价格,是我查资料查到的。不要惊讶,青铜剑以后的行情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以前的拍卖记录,很多都是可以查到的。市场行情就是这样,青铜剑的价格,在早些年低的时候,更难以置信。
不过这里的确得说明一点,我只能查到资料,却不能保证资料百分百符合事实,我也参加不了那场拍卖会,参加了我也没能力判定。而且说是湛卢,是“有”专家说的,不是“所有”专家说的。你要较这个真儿,我就真没办法了。
再说说巨阙,巨阙失传了。一下子出现在民间的圈子里的拍卖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判定,唐易有唐易的判定,买方有买方的判定。国宝不国宝的暂且不说,谁也不是神仙,能穿梭追随这把剑两三千年的历史中一一查访。
就算像唐易这样身负异能,能认定巨阙,这种情况下,出价也只能参考各个拍卖会的记录。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按照国宝的价格几千万几亿来拍?还是参照已有的青铜名剑的拍卖纪录来拍?这是一个圈子里行家里手的拍卖会,不是家财万贯的外行人想当然的拍卖会。
至于唐易少赚了钱,同时又轻易脱手,这是当时的心理和特殊情况决定的。后面还有关于“两把巨阙”的解释,估计一直追书的朋友就看到了。
看书就是为了心情愉悦,正版的朋友们我一直交流的很愉快。至于书站,我是在一些转正版的书友的提醒下去看的。喷子有几个。喷就喷吧,关键还张冠李戴,断章取义。这样也就算了,算你粗心,但是有的人嘴里还不干不净。小偷偷了东西还骂失主,这是神马素质。
我的书可能写得不好,但却是我用心写的。这个解释希望咨询我的书友能够满意。
第1章 债主上门
刚进7月,山海省的省城山州,就反常地迎来了38度的高温。
下午,炽热的阳光烘出了一股股的热浪,长长的古玩街上,几无人影,从东口能望到西口,街边杨树的叶子依然葱绿,却无力抬头,蝉鸣声仿佛也带着几分干渴和嘶哑。
古玩街东口第三间铺面是一个好位置,不仅比两侧的铺面大,而且避开了街边杨树的遮挡,一进街口便能看到。门楣之上的牌匾,“多宝阁”三个大字遒劲而又写意。
唐易就站在这块牌匾下面,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还是点上了一支烟,看着热浪蒸腾的街面,兀自骂道:“这老小子怎么还不来?”
他在等人,确切地说,是在等前来收账的王八蛋徐宽!
老爸唐中峰拿出全部积蓄,还跟徐宽借了50万拿下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结果卖的时候竟被买家带来的专家用最冒险却最直接的方法戳穿是件赝品!老爸当场气得突发心脏病,进了医院。
从抢救室里出来后,徐宽就猴急地堵在病床前催着还钱。
老爸的住院费是家里剩下的最后积蓄了,哪里还得起徐宽的50万?老爸好说歹说,可徐宽就是不答应,抖着借条,指着还款日期,不依不饶让老爸今天还清欠他的钱。
无奈之下,老爸只得答应以货抵债!
老妈要留在医院看护老爸,所以,只能唐易一个人来多宝阁等着徐宽上门取货。
本以为捡了漏,却不想打了眼!小富之家,转眼间一贫如洗,眼看要负债累累,连带着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多宝阁这块招牌,也因老爸头脑一时发热想博一把,也赔了进去。
一系列的剧变,人情的冷暖,让唐易打心眼儿里难以接受,面对徐宽这种人,一种冰冷的陌生感油然而生,让他平时颇懂礼数的他开始出言不逊起来。
但,事已至此,不管徐宽的嘴脸有多难看,说话再怎么阴损刻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没地儿说理,也没理可说!
唐易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抬头间,唐易瞥到从雅玩斋店铺里走出来三个人,为首的中年男子面黄发稀,浓眉下一对鼠眼,端得不搭,让人心生厌恶,而中年男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伙计。
雅玩斋离多宝阁十来步远,店主正是徐宽!
唐易仰头把手中的半瓶可乐咕咚咚一口喝光,突然扬手将空瓶扔向了店铺的玻璃门,发出“嘭”的一声。
“哟,唐易,你这是摔给谁看呢?”徐宽走上前来,对唐易阴阳怪气地说道。
“我就想自己听个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