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稀奇,稀奇的是,道痴诵经的语速,不与时下相同。

又清又快的诵经声,伴着木鱼声,似是成了梵乐,引得人请不自己地去听。

佛经本就晦涩难懂,灵棚内外的人却不由地听入了迷。

不知不觉,院子里静寂下来,跪着的也好,坐着的也好,都身体前倾,全心地听着诵经……

半个时辰,放佛眨眼而过。

当诵经声止住,众人缓过心神,才发现自己方才太入迷,支楞着脖子,这会儿已经僵了。

望向道痴的目光,多带了敬重,再也无人因他年幼而小瞧。

道痴已经起身,转身走向西厅。

一是为动弹动弹腿脚,二是要吃口茶润润嗓子。

一口气诵完一部经,他只觉得口干舌燥。

院子里又有了说话声,王福安进来,后边跟着两个后生,抬着桌斋饭上来,请道痴用。

道痴早饭用的早,这会儿腹中空空,便也不客气,道了一声谢,便净手在桌边坐下。

道痴用了斋饭,又歇了半刻钟消消神,方再次到灵前诵经。

这会儿不等他开始,四下里便都息了声,都安静地听他诵经。

道痴十一岁,还没有变声,清脆童音,与木鱼声夹杂在一起,听得大家再次走了心神。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又是眨眼而逝。

道痴再次起身回西厅,一刻钟后转回出来。

一遍一遍,一遍一遍,院子里人越聚越多。

来的客人舍不得走,新的客人又至。

南厅、东厅虽都设了奉茶处,可大家已经顶着烈阳,在灵棚里安坐。

似乎听着这诵经声,心里都跟着清净了,丝毫不觉暑热……

道痴垂下眼帘,亦是全身心诵经。

他诵了六年经,今日却是最虔诚。

虽说他向来对鬼怪神佛之说不以为然,可此时此刻,他却盼着菩萨真的听到自己的诵经声,将功德回到善良慈爱的王老爹身上。

王老爹抚养照看他数年,他能为王老爹做的,除了照看虎头之外,也就只有这诵经百遍……

院子外,王福平已经骑马回来,后边跟着两辆马车,还有些青衣仆从。

王福平翻身下马,看着自己门口乌泱泱地站满了人,动也不动,跟站门神似的,不由愣住。

听到木鱼声伴着诵经声,王福平心下了然。

旁人听着这快诵稀奇,王福平却是在山上听过的。

那两辆马车亦都停下,王福平走到第一辆马车前,躬身道:“老太爷,小人家到了。”

后边马车里的人已经下来,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白有须,相貌儒雅,穿着青色素服,走了过来。

王福平见状,忙退后一步,让出地方。

中年人亲自掀了车帘,搀下来个须发花白的老者。

王福平见自家大门都被人堵着,忙要唤人让地方,却是被老者开口止住。

老者已经听到这迥异于常的诵经声。

就连那中年人,也不知不觉中被诵经声吸引。

王福平不敢高声打岔,可也不敢就这么让两位贵客在大门外站着,忙上前小声招呼乡邻让道。

须臾功夫,大门口到灵堂之间,就让出一条空道来。

王福平抹了一把汗,躬身伸手请贵客进门。

在木鱼声中,老者与中年人走进院子,走到灵堂前。

看着地上坐着的小小身影,老者的脸上露出几分诧异。

他扫了旁边的中年人一眼,那人却听得入迷,浑然不觉。

老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望向那小小背影,不自觉地露出几分怜惜……

第一卷 一叶落 第四章 蓬门突有贵客至(求推荐票、收藏)

嘴里诵出《地藏经》最后一句,道痴缓缓睁开眼睛。

尚未起身,他便察觉到身后异样。随着诵经声止,灵棚里的寂静立时被打破,各种请安声。

“是老太爷……”

“小人见过老太爷……”

“小人老太爷安……”

“那是内十二房的大老爷……”

诸多嘀嘀咕咕的声音混在一处,即便众人都压着音量,也显得有些乱。

道痴没有立时回西厅,而是转身面向众人。

王氏宗族在安陆繁衍百余年,子孙族人甚多,其中不乏寿高辈分高的。可被诸多庄头、管事称为“老太爷”,不加房头与排序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王家族长――王千王老太爷。

“见过王老施主……”道痴对着王老太爷做了个合十礼。

“是道痴小师父啊,可是大师父吩咐你过来?”王老太爷神色温煦、隐带慈爱地问道。

要知道,王家可是安陆士绅中的第一家,安陆州的土地,有三成都在王氏宗族名下。王家的子孙数以百十计,王老太爷这个族长,又是王家当家人。

这般温煦、慈爱的对一个小和尚,真是使得旁观者落了一地眼球。

不过在西山脚下驻扎年头久些的庄头、管事,多是听过西山寺的不俗,诧异归诧异,可也有传言不虚的感觉。

最惊诧的,是随王老太爷过来的中年人。

今日回乡,去给族长堂伯请安,莫名地得了吩咐,随之来给放出去的王家旧仆吊祭。

甚至堂伯还专程吩咐,让他回家换了素服。

王家子弟现下出仕的虽有十来人,可以不惑之龄做到从三品参政,中年人在族人的成就中,也算是靠前的。

这故去老仆,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