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热衷捡垃圾
分类: qsxs
服。
正回味呢,皇帝却忽然点到了他。
“这案子不小,必须得找个皇族镇着,就老三去吧!”
祁子安想都没想就回道:“让皇兄去吧,我不想干。”
皇帝:“……”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刚刚沈岸一直在劝说皇帝,想让皇帝把这件事交到太子手上,如今献王也把差事往太子身上推,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他赶紧接着说:“查贪污的事费力不讨好,献王年纪尚小,玩心重,不愿掺合也是人之常情。”
“依臣看,这事还得太子去,太子是储君,应当多加历练。想必太子也是不怕麻烦的。”
话都说到了这份儿上,皇帝还是不愿意松口。
他想要反驳沈岸,又没什么话说。
不过他有特殊的找台阶技巧:没话说的时候骂太子就对了!
皇帝冲着太子扔了本折子,问:“前些日子让你查的案子查出结果了吗?”
根本不等太子回答,他又接着说:“指甲大点事交给你你都办不好,还能指望你些什么!要历练还是先待在皇城里吧,军中的事,需要更有能力的人。”
“你觉得呢?”
朝臣们都觉得这话说得有些过了。
论办事能力,太子就算再不行,也强过上朝都还打瞌睡的献王啊。
太子弯腰将砸到自己面前的折子捡起来,温声答道:“儿臣让父皇失望了,儿臣有罪!”
前些日子皇帝又交给他几件事,不过都是些陈年宗卷,查不出的死案子。
这事儿本不怪他,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父皇说什么他就该应什么。
现在父皇不高兴了,他就得想办法给父皇找台阶。
“儿臣能力有限,军饷的案子还得交给别人,儿臣觉得户部侍郎是个不错的人选。”
军饷这事儿本来就归户部管,但户部尚书是沈家的人,所以皇帝刻意避开户部,想让献王顶个名头,再随意调些自己的人。
他想调的,就是这户部侍郎。
沈岸:“……”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被自家人拆了台,沈岸懒得再争,皇帝倒是高兴了。
剩下半堂早朝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整体气氛良好,没多久就欢欢喜喜地散了。
臣子们三三两两结伴离开,有些嘴碎的忍不住就今日的事说起来。
“我看陛下对太子是越来越差了,什么事不愿意太子插手,今日还直接说他不用来上朝……哎,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也不尽然。你看这朝堂都是些什么人,半壁都是沈家的江山,皇上能高兴吗。太子也还算识相,把这事儿推了。”
“说到这个,你觉得以后能坐上那位置的,到底是哪一位?”
“这可不敢说!你我小官,何必卷入这种争斗。”
他们不敢说,自然有敢说的。
有一部分人是注定要卷入党派之争的。
“今日这事,你觉得太子办的如何?”
“自然是不行。虽说他顺着皇帝的意思讨了皇帝高兴,但皇帝最多能高兴他半个时辰,得不偿失。”
“确实,查贪腐的案子表面上吃力不讨好,实际上却是排除异己的最好途径。现在陛下身体不如往昔,一切都要多做打算,若是在军中有自己的人手,将来胜算也能大些。”
“说得不错!若不是由沈家替太子撑着,皇帝早寻了千百个理由把太子废了。虽说朝堂上沈家门生众多,但沈家做事大多规行矩步,太子依赖着沈家也没什么不好。”
“哎,这样说来,咱们这些不是沈家的人,该朝着献王殿下了。两月前太子年满二十,皇帝赐字温良,简直是司马昭之心了。”
一朝太子,取名为恭还不算奇怪,但取字温良,就差叫他让了。
他们正说着呢,太子祁温良的声音突然响起:“散朝了,二位还是早些回家吧。父皇是天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二位今日说的话让我听见了倒没事,若让有心人听见了,指不定会拿二位做文章。”
看他们愣在当场,祁温良笑了笑,笑得人畜无害,当真没有一丁点儿不高兴。
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多半是威胁;但他说出来,就让人觉得是好意提醒。
不等着两人再说写什么好听话补救,祁温良先说:“下了朝我还得去给母后请安,就告辞了。”
说完,他就朝着后宫的方向去了。
刚刚祁子安想要约他出宫逛一逛,却被皇后派来的人截了胡,两人只能相约在几日后的诗会。
他惦记着诗会,不知还有两人一直看着他远去的身影。
沈岸问太傅:“你觉得恭儿如何?”
太傅梁辅没应声,神情专注地看着祁温良消失的方向,像是在认真思考什么。
他同沈岸不是一路人,甚至常年和沈岸对着干,但沈岸还是默默等着他的答案。
梁辅擅长教书,除了教皇室子弟,他还有一大批学生,看人的功夫也是足够准的。
得他一句肯定,胜过千百人的好话。
而且这人从不说假话。
当初皇帝派梁辅去教太子,主要是想叫他看住太子。当时皇帝还说,不指望他能学会什么,指希望你能时时指正教导。
说白了,就是不需要教祁温良实用的知识,再隔三差五批评一顿最好。
梁辅这人直,从来不偏向谁,皇帝的话也不怎么听。
这些年来,虽然没有帮衬
正回味呢,皇帝却忽然点到了他。
“这案子不小,必须得找个皇族镇着,就老三去吧!”
祁子安想都没想就回道:“让皇兄去吧,我不想干。”
皇帝:“……”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刚刚沈岸一直在劝说皇帝,想让皇帝把这件事交到太子手上,如今献王也把差事往太子身上推,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他赶紧接着说:“查贪污的事费力不讨好,献王年纪尚小,玩心重,不愿掺合也是人之常情。”
“依臣看,这事还得太子去,太子是储君,应当多加历练。想必太子也是不怕麻烦的。”
话都说到了这份儿上,皇帝还是不愿意松口。
他想要反驳沈岸,又没什么话说。
不过他有特殊的找台阶技巧:没话说的时候骂太子就对了!
皇帝冲着太子扔了本折子,问:“前些日子让你查的案子查出结果了吗?”
根本不等太子回答,他又接着说:“指甲大点事交给你你都办不好,还能指望你些什么!要历练还是先待在皇城里吧,军中的事,需要更有能力的人。”
“你觉得呢?”
朝臣们都觉得这话说得有些过了。
论办事能力,太子就算再不行,也强过上朝都还打瞌睡的献王啊。
太子弯腰将砸到自己面前的折子捡起来,温声答道:“儿臣让父皇失望了,儿臣有罪!”
前些日子皇帝又交给他几件事,不过都是些陈年宗卷,查不出的死案子。
这事儿本不怪他,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父皇说什么他就该应什么。
现在父皇不高兴了,他就得想办法给父皇找台阶。
“儿臣能力有限,军饷的案子还得交给别人,儿臣觉得户部侍郎是个不错的人选。”
军饷这事儿本来就归户部管,但户部尚书是沈家的人,所以皇帝刻意避开户部,想让献王顶个名头,再随意调些自己的人。
他想调的,就是这户部侍郎。
沈岸:“……”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被自家人拆了台,沈岸懒得再争,皇帝倒是高兴了。
剩下半堂早朝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整体气氛良好,没多久就欢欢喜喜地散了。
臣子们三三两两结伴离开,有些嘴碎的忍不住就今日的事说起来。
“我看陛下对太子是越来越差了,什么事不愿意太子插手,今日还直接说他不用来上朝……哎,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也不尽然。你看这朝堂都是些什么人,半壁都是沈家的江山,皇上能高兴吗。太子也还算识相,把这事儿推了。”
“说到这个,你觉得以后能坐上那位置的,到底是哪一位?”
“这可不敢说!你我小官,何必卷入这种争斗。”
他们不敢说,自然有敢说的。
有一部分人是注定要卷入党派之争的。
“今日这事,你觉得太子办的如何?”
“自然是不行。虽说他顺着皇帝的意思讨了皇帝高兴,但皇帝最多能高兴他半个时辰,得不偿失。”
“确实,查贪腐的案子表面上吃力不讨好,实际上却是排除异己的最好途径。现在陛下身体不如往昔,一切都要多做打算,若是在军中有自己的人手,将来胜算也能大些。”
“说得不错!若不是由沈家替太子撑着,皇帝早寻了千百个理由把太子废了。虽说朝堂上沈家门生众多,但沈家做事大多规行矩步,太子依赖着沈家也没什么不好。”
“哎,这样说来,咱们这些不是沈家的人,该朝着献王殿下了。两月前太子年满二十,皇帝赐字温良,简直是司马昭之心了。”
一朝太子,取名为恭还不算奇怪,但取字温良,就差叫他让了。
他们正说着呢,太子祁温良的声音突然响起:“散朝了,二位还是早些回家吧。父皇是天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二位今日说的话让我听见了倒没事,若让有心人听见了,指不定会拿二位做文章。”
看他们愣在当场,祁温良笑了笑,笑得人畜无害,当真没有一丁点儿不高兴。
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多半是威胁;但他说出来,就让人觉得是好意提醒。
不等着两人再说写什么好听话补救,祁温良先说:“下了朝我还得去给母后请安,就告辞了。”
说完,他就朝着后宫的方向去了。
刚刚祁子安想要约他出宫逛一逛,却被皇后派来的人截了胡,两人只能相约在几日后的诗会。
他惦记着诗会,不知还有两人一直看着他远去的身影。
沈岸问太傅:“你觉得恭儿如何?”
太傅梁辅没应声,神情专注地看着祁温良消失的方向,像是在认真思考什么。
他同沈岸不是一路人,甚至常年和沈岸对着干,但沈岸还是默默等着他的答案。
梁辅擅长教书,除了教皇室子弟,他还有一大批学生,看人的功夫也是足够准的。
得他一句肯定,胜过千百人的好话。
而且这人从不说假话。
当初皇帝派梁辅去教太子,主要是想叫他看住太子。当时皇帝还说,不指望他能学会什么,指希望你能时时指正教导。
说白了,就是不需要教祁温良实用的知识,再隔三差五批评一顿最好。
梁辅这人直,从来不偏向谁,皇帝的话也不怎么听。
这些年来,虽然没有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