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为佞臣》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尉【现*城志*任】

掌管京兆(长安)、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辖区又称司隶部.

司隶校尉是京官,本职为监察在京百官诸不法事。大魏,每每退罢三公均由司隶校尉纠劾所致,所以司隶校尉号为“雄职”。皇帝召集朝会的时候,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三人有单独的席位,统领一支由一千二百名奴隶组成的武装军队。

2.州刺史

大魏将洛阳之外的地区划分为十三州:凉州、雍州、并州、幽州、翼州、兖州、青州、豫州、荆州、徐州、扬州、广州、交州,各遣刺史一人为长官。

3.郡国

大魏共设王国一百零五。

大魏制度,皇子封王,以郡为国,其王又称(郡王)。

另有魏太祖立国初封异姓王三位。

每国置傅、相各一人。傅主王府事,职如汉朝的太傅;相如郡太守,主政务;相有长史一人,职如郡丞。另置中尉一人,秩二千石,职如郡都尉,是主管军政、缉捕盗贼的军官。

王府置郎中令一人,主管王府的大夫、郎等;仆一人,秩千石,负责王府的车马训练与驾驭;治书数人,秩六百石,职如尚书;谒者数人,秩四百石,职务是奉王命出使;另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苍长、祠祀长等,秩皆比四百石。

郡太守秩皆二千石,只有河南郡因京师所在,长官称河南尹,位比九卿,秩中二千石。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事务;边郡(就是设置在边境地区的郡)

另置长史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长史之下有都尉一人,负责具体军事指挥。

3.侯国

列侯以县为封地则称侯国,侯国置相一人,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以侯国大小为异),相不隶属于列侯,但负责为列侯征收租税。封国户数在千户以上的,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是侯府官,不管理民政;不满千户的,只置庶子一人。侯另有乡侯、亭侯,所封之地各为一乡、一亭,这样的封地辖于所在县,与乡、亭相等。

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称邑,置令、长。邑的体制与侯国相当。

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道,隶属于郡,多设于巴、蜀等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为道的长官。

万户以上的县置县令一人,秩千石;县丞一人,掌民政、文书、仓库;县尉二人,掌治安。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郡县,均隶属于少府,属于派出机关。

本书称呼:

1.未出嫁的闺阁女子,府内家仆称之为——(姑娘)

因仿照的是东汉朝代背景,所以宋朝后出现的称呼——(小姐)不宜使用。

2.出嫁了的闺阔女子,陪嫁婢女可称主子为(姑娘),但明面上多数称夫人。

3.以前没有王爷一词,都是称之为大王,因此称呼为大王,或直呼其封名。

一府之主,下仆称之为主公、男君。一府之母,下人称之为夫人、主母或者女君。

若府上有主公母亲,则主公、主母以及主公母亲身侧贴身照顾的老媪、老仆以及婢子称一府主公的母亲为夫人,称主公的妻子为少夫人或着跟随主公的官职爵位称呼(列如诸侯的妻子称之为侯夫人),而非主人家贴身近侍的奴仆则称呼主公的妻子为女君,称呼主公的母亲为夫人,称呼一府主公为男君。

4.郡王王府之主称为大王,王府之主母称为王妃。

5.代王王府之主称为代王,王府主母称为王后。【这里的诸郡王妻子称呼王妃的有一个例外需要注意一下:乌浒部落推举的大王等级没有代王高,但因为是异族之人,所以乌浒王的妻子被称为王后】

「注意!!!」以上都是本人设定,为了方便情节推动和称呼,与史实无关!

6.关于本书将军称谓:校尉及校尉以上皆称为将军,别部司马亦称将军。



大魏七大世家



大魏七大世家

一、七大世家由来:

大魏早期的七大家族分别指:早年相助世祖魏平帝宁常元击败王莽政权,复兴大魏王朝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庐陵邓氏、右扶风曹氏、左冯翊窦氏、陇西曹氏、颍川阴氏、临贺蒋氏和清河马氏。在大魏复朝至魏安帝宁袖在位的这一百二十三年间,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五代皇帝,为大魏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因此无论后来有多少世家先后崛起,地位都远远不及这六大开国元老级的世家大族。

后来,临贺蒋氏一族在世祖仙驾后,便归居于乡,渐渐收敛了本族的风头,只规规矩矩的做一方大士族,安稳的过日子,也因此自七大家族中退了出来。

七大世家之首琅邪城氏:

魏明帝宁庄在位时期,击退匈奴立下赫赫军功的琅邪城氏崛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