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
分类: txts3
大群摄影师麇集周围捕捉这重要的一刻。在众目睽睽下,村上和大江几乎无法进行任何较为私密或深入的对话。两人热诚地交谈了十分钟左右即友好地分手,此后这两位作家再未谋面。
虽然大江与村上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的小说世界迥然相异,但这两位作家所具有的共同点或许比双方乐于承认的都大得多。……这两位作家都在深入探讨记忆与历史、传奇与故事讲述的问题,并都继续深入到情感的黑暗森林,追问作为个人、作为世界的公民、作为日本人的他们到底是谁。
鲁宾还说村上景仰大江,认为大江尽到了作为一位“纯文学”作家肩负的职责,为他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高兴。
对于大江拒绝接受日本天皇随后授予的文化勋章以捍卫自己始终一贯的反主流文化立场,村上同样致以敬意。
村上和大江,这两位当今日本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作家,一位自称是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一位是纯粹的民主主义者,两人似乎分属遥远的两极,但骨子里的东西都意外相近。至少在对待历史、对待极权主义、权威主义等封闭性暧昧性社会体制上,两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斗士。
2005年6月3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百花争艳万木葱茏
1、星期二的拧发条鸟、六根手指与四个乳房
在厨房煮意大利面条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我正随着调频广播吹口哨,吹罗西尼的《贼喜鹊》。这乐曲特别适合用来煮意式面条。
听得电话铃响,我本想不予理睬。一来面条正煮在火候上,二来克劳迪奥·阿巴多正准备将伦敦乐团驱往乐章的峰巅。但终归我还是拧小煤气,去客厅拿起听筒。说不定有朋友打电话介绍新的工作,我想。
"10分钟,我需要10分钟。"女郎劈头一句。
我对于音色的记忆颇具信心。这却是个陌生的声音。
"请问,您这是在打给谁?"我客客气气地询问。
"打给您呀!只需10分钟,10分就行。那样,就会相互明白过来的。"女郎道。声音轻柔柔,飘忽忽。
"相互明白?"
"心情啊!"
我从门口探头看一眼厨房。面条锅白气蒸腾,克劳迪奥·阿巴多继续指挥《贼喜鹊》。
"对不起,我正在煮意大利面条,过会儿再打来可以吗?"
"意大利面条?"女郎惊愕地说,"上午10点30分煮面条?"
"这不碍你什么事吧!什么时候吃什么是我的自由。"我有点压不住火。
"那倒是的。"女郎以没了表情的干巴巴的声音说。看来感情稍一变化都会使其声调截然不同。"也好,过会儿再打就是。"
"等等,"我慌忙道,"您要是耍什么推销员手法,再打多少次也是枉然。眼下是失业之身,根本没有购置新东西的余地。"
"知道知道,放心好了。"
"知道?知道什么?"
"不就是失业期间吗?知道的,那点事儿。还是快煮你那宝贝面条去好了。"
"喂喂,您到底……"没待我说完,对方挂断电话,挂得甚为猝然。
我一时无所适从,望着手中的听筒。良久,才想起锅里的面条,遂走入厨房。我关掉煤气,把意式面条捞进抓篱。由于电话的关系,面条多少有点儿过火,好在还不至于无可救药。
相互明白?我边吃面条边想,能够充分明白双方的心情?我可是无法理解那女郎想说什么。很可能不过是捣乱电话,或许是一种新式推销招法。反正都与我无关。
话虽这么说,折回客厅坐在沙发看小说时,仍要不时觑一眼电话机,心里摘咕:女郎说10分钟即可相互明白指的是什么呢?10分钟到底可以明白什么呢?现在想来,10分钟是那女郎一开始便掐算好了的、对这10分钟推算似乎相当充满自信:9分钟太短,11分钟过长。恰如煮意大利面条的标准火候。
如此思来想去之间,早已没了看书心绪,于是想熨烫衬衫。每次心慌意乱,我都要熨烫衬衫,老习惯。我熨衬衫的工序分12道,由(1)领(前领)开始,至(12)左袖(袖口)结束。我逐一数着序号,有条不紊地熨烫下去,也只有这样方觉得心应手。
熨罢三件衬衫,确认再无皱纹,挂上衣架。然后关掉熨斗,连同熨衣板放进壁橱,思绪这才有了些条理。
刚要进厨房喝水,电话铃再次响起。我略一迟疑,还是提起听筒。若是那个女郎第二次打来,只消说正在熨衣服挂断即可。
不料打电话来的是久美子。时针正指在11点30分。
"可好?"她问。
"还好。"我答。
"干什么呢?"
"熨衣服。"
"出什么事了?"声音里略带紧张感。她知晓我心情不佳时便要熨衣服。
"熨熨衬衫,没什么。"我坐在椅子上,把听筒从左手换到右手。"有事?"
"你会写诗吧?"
"诗?"我愕然反问。诗?诗是什么?到底?
"熟人在的一家杂志社办
虽然大江与村上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的小说世界迥然相异,但这两位作家所具有的共同点或许比双方乐于承认的都大得多。……这两位作家都在深入探讨记忆与历史、传奇与故事讲述的问题,并都继续深入到情感的黑暗森林,追问作为个人、作为世界的公民、作为日本人的他们到底是谁。
鲁宾还说村上景仰大江,认为大江尽到了作为一位“纯文学”作家肩负的职责,为他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高兴。
对于大江拒绝接受日本天皇随后授予的文化勋章以捍卫自己始终一贯的反主流文化立场,村上同样致以敬意。
村上和大江,这两位当今日本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作家,一位自称是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一位是纯粹的民主主义者,两人似乎分属遥远的两极,但骨子里的东西都意外相近。至少在对待历史、对待极权主义、权威主义等封闭性暧昧性社会体制上,两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斗士。
2005年6月3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百花争艳万木葱茏
1、星期二的拧发条鸟、六根手指与四个乳房
在厨房煮意大利面条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我正随着调频广播吹口哨,吹罗西尼的《贼喜鹊》。这乐曲特别适合用来煮意式面条。
听得电话铃响,我本想不予理睬。一来面条正煮在火候上,二来克劳迪奥·阿巴多正准备将伦敦乐团驱往乐章的峰巅。但终归我还是拧小煤气,去客厅拿起听筒。说不定有朋友打电话介绍新的工作,我想。
"10分钟,我需要10分钟。"女郎劈头一句。
我对于音色的记忆颇具信心。这却是个陌生的声音。
"请问,您这是在打给谁?"我客客气气地询问。
"打给您呀!只需10分钟,10分就行。那样,就会相互明白过来的。"女郎道。声音轻柔柔,飘忽忽。
"相互明白?"
"心情啊!"
我从门口探头看一眼厨房。面条锅白气蒸腾,克劳迪奥·阿巴多继续指挥《贼喜鹊》。
"对不起,我正在煮意大利面条,过会儿再打来可以吗?"
"意大利面条?"女郎惊愕地说,"上午10点30分煮面条?"
"这不碍你什么事吧!什么时候吃什么是我的自由。"我有点压不住火。
"那倒是的。"女郎以没了表情的干巴巴的声音说。看来感情稍一变化都会使其声调截然不同。"也好,过会儿再打就是。"
"等等,"我慌忙道,"您要是耍什么推销员手法,再打多少次也是枉然。眼下是失业之身,根本没有购置新东西的余地。"
"知道知道,放心好了。"
"知道?知道什么?"
"不就是失业期间吗?知道的,那点事儿。还是快煮你那宝贝面条去好了。"
"喂喂,您到底……"没待我说完,对方挂断电话,挂得甚为猝然。
我一时无所适从,望着手中的听筒。良久,才想起锅里的面条,遂走入厨房。我关掉煤气,把意式面条捞进抓篱。由于电话的关系,面条多少有点儿过火,好在还不至于无可救药。
相互明白?我边吃面条边想,能够充分明白双方的心情?我可是无法理解那女郎想说什么。很可能不过是捣乱电话,或许是一种新式推销招法。反正都与我无关。
话虽这么说,折回客厅坐在沙发看小说时,仍要不时觑一眼电话机,心里摘咕:女郎说10分钟即可相互明白指的是什么呢?10分钟到底可以明白什么呢?现在想来,10分钟是那女郎一开始便掐算好了的、对这10分钟推算似乎相当充满自信:9分钟太短,11分钟过长。恰如煮意大利面条的标准火候。
如此思来想去之间,早已没了看书心绪,于是想熨烫衬衫。每次心慌意乱,我都要熨烫衬衫,老习惯。我熨衬衫的工序分12道,由(1)领(前领)开始,至(12)左袖(袖口)结束。我逐一数着序号,有条不紊地熨烫下去,也只有这样方觉得心应手。
熨罢三件衬衫,确认再无皱纹,挂上衣架。然后关掉熨斗,连同熨衣板放进壁橱,思绪这才有了些条理。
刚要进厨房喝水,电话铃再次响起。我略一迟疑,还是提起听筒。若是那个女郎第二次打来,只消说正在熨衣服挂断即可。
不料打电话来的是久美子。时针正指在11点30分。
"可好?"她问。
"还好。"我答。
"干什么呢?"
"熨衣服。"
"出什么事了?"声音里略带紧张感。她知晓我心情不佳时便要熨衣服。
"熨熨衬衫,没什么。"我坐在椅子上,把听筒从左手换到右手。"有事?"
"你会写诗吧?"
"诗?"我愕然反问。诗?诗是什么?到底?
"熟人在的一家杂志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