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分类: txts3
者赞颂的不是落日本身,而是晚霞的美。美是应该受到赞赏的,永恒的。美也是要我们去创造的。作者坚信,旧的樱桃园被毁了,解放了的人民将会建造出更多更美丽的樱桃园来。这就是剧本自始至终洋溢着的抒情底蕴。因此《樱桃园》不啻是一出悲剧,也可以说是一出喜剧,或者至少是一出悲喜剧。
小说家契诃夫与戏剧家契诃夫是齐名的,他既是短篇小说大师,也是戏剧艺术大师。就题材、思想、风格各方面而言,两种体裁的作品也极为相近:同样是那些命题,同样是那些人物,同样是那种手法。他的剧本和小说一样,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朴质。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对契诃夫的戏剧作过很中肯的评论:“在这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我的魂魄。”
的确,契诃夫的戏剧可以说具有三无的特点:无主题,无主角,无激烈的性格冲突。第一,你很难对每一部契诃夫的剧作说出其明确的主题。《海鸥》的主题是什么?《凡尼亚舅舅》的主题是什么?《三姊妹》和《樱桃园》的主题又是什么?恐怕很难说得具体。如果有的话,也恐怕只能说是下面一个共同的主题:“世纪末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生活”。第二,契诃夫的剧本几乎都是多主角的,或者说是无主角的,因为多主角实际就是无主角。《海鸥》里的主角是谁?《樱桃园》里的主角是谁?《三姊妹》中的主角又是谁?这一无主角的特点在《三姊妹》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姐、二姐、三姐,哪一个是主角?都不是。剧中的其他人物则更难于充当主角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中确实没有一个是能够主宰生活的人。而且说实在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连作者本人也不清楚。第三,契诃夫的戏剧不能说完全没有戏剧冲突,或者说完全没有性格冲突,完全没有动作,若是完全没有的话,戏也就不成戏了。但他又的确不像自己的前辈如莎士比亚、莫里哀、奥斯特罗夫斯基以及其同时代的易卜生那样,主要靠人物的性格冲突,靠戏剧情节获得戏剧效果。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所追求的似乎并不是这种戏剧效果,而是他对生活的内在感受,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写出生活本身的流程,正如作者所言:“在舞台上得让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样复杂,同时又那样简单。人们吃饭,仅仅是吃饭,可是在这时候他们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
但是,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剧为什么能打动观众、能“抓牢我的魂魄”呢?奥妙在哪里?这是因为,在他的戏里有一种潜在的精神、一种特有的情绪在起作用。正是它沟通了作家、剧中人物和观众三者的心灵。我们看到,契诃夫剧作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生活的失败者,都是想过美好生活而不得的人物。而这种“想过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根本原因又是现实本身造成的。因此,在契诃夫的剧本中,戏剧冲突主要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是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冲突,而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外在世界的冲突。契诃夫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被生活、被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苦闷不堪、痛苦万分的人。他们怨恨黑暗的、非人的现实,憧憬美好的生活。“再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这一喊声正是许多作品的基调,也是契诃夫营造的一种戏剧心理场。这种情绪一旦传达出来,就能使观众和读者产生心灵的感应。这也许就是契诃夫戏剧艺术的奥妙之处。
无主题、无主角、无激烈的性格冲突——这种三无手法却恰恰打破了欧洲传统戏剧的规则。难怪有人称契诃夫是戏剧革新家,现代戏剧的开创者。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有很多特点,很多创新,而“三无”则可以说是他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革新的实质所在。
李辉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1卷第327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契诃夫论文学》,第126页。​
◎同上,第35页。​
◎同上,第144页。​
◎《契诃夫论文学》,第152、154页。​
◎《契诃夫论文学》,第144、243页。​
◎高尔基《论文学·续集》,第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曹禺:《日出》跋。​
◎《契诃夫论文学》,第420页。​
◎契诃夫说过:“我要与众不同:不描写一个坏蛋,也不描写一个天使。”(《契诃夫论文学》,第54页)​
迟开的花朵
献给尼·柯罗包夫
一
事情发生在秋天一个阴郁的午后,在普里克朗斯基公爵的家里。
年老的公爵夫人和玛露霞公爵小姐在年轻公爵的房间里站着,绞着指头在求他。他们一次一次地提到基督和上帝、荣誉、父亲的遗骸,只有不幸的、哭哭啼啼的女人才会这样地苦苦哀求。
公爵夫人一动不动地站在他面前,哭泣。
她不停地哭,不停地说,打断玛露霞的每句话,还对公爵大加责备,时而说出许多刻薄的甚至是骂人的话,时而又对他表示温存体贴,并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她成千次地提到商人富罗夫如何
小说家契诃夫与戏剧家契诃夫是齐名的,他既是短篇小说大师,也是戏剧艺术大师。就题材、思想、风格各方面而言,两种体裁的作品也极为相近:同样是那些命题,同样是那些人物,同样是那种手法。他的剧本和小说一样,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朴质。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对契诃夫的戏剧作过很中肯的评论:“在这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我的魂魄。”
的确,契诃夫的戏剧可以说具有三无的特点:无主题,无主角,无激烈的性格冲突。第一,你很难对每一部契诃夫的剧作说出其明确的主题。《海鸥》的主题是什么?《凡尼亚舅舅》的主题是什么?《三姊妹》和《樱桃园》的主题又是什么?恐怕很难说得具体。如果有的话,也恐怕只能说是下面一个共同的主题:“世纪末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生活”。第二,契诃夫的剧本几乎都是多主角的,或者说是无主角的,因为多主角实际就是无主角。《海鸥》里的主角是谁?《樱桃园》里的主角是谁?《三姊妹》中的主角又是谁?这一无主角的特点在《三姊妹》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姐、二姐、三姐,哪一个是主角?都不是。剧中的其他人物则更难于充当主角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中确实没有一个是能够主宰生活的人。而且说实在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连作者本人也不清楚。第三,契诃夫的戏剧不能说完全没有戏剧冲突,或者说完全没有性格冲突,完全没有动作,若是完全没有的话,戏也就不成戏了。但他又的确不像自己的前辈如莎士比亚、莫里哀、奥斯特罗夫斯基以及其同时代的易卜生那样,主要靠人物的性格冲突,靠戏剧情节获得戏剧效果。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所追求的似乎并不是这种戏剧效果,而是他对生活的内在感受,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写出生活本身的流程,正如作者所言:“在舞台上得让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样复杂,同时又那样简单。人们吃饭,仅仅是吃饭,可是在这时候他们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
但是,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剧为什么能打动观众、能“抓牢我的魂魄”呢?奥妙在哪里?这是因为,在他的戏里有一种潜在的精神、一种特有的情绪在起作用。正是它沟通了作家、剧中人物和观众三者的心灵。我们看到,契诃夫剧作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生活的失败者,都是想过美好生活而不得的人物。而这种“想过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根本原因又是现实本身造成的。因此,在契诃夫的剧本中,戏剧冲突主要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是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冲突,而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外在世界的冲突。契诃夫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被生活、被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苦闷不堪、痛苦万分的人。他们怨恨黑暗的、非人的现实,憧憬美好的生活。“再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这一喊声正是许多作品的基调,也是契诃夫营造的一种戏剧心理场。这种情绪一旦传达出来,就能使观众和读者产生心灵的感应。这也许就是契诃夫戏剧艺术的奥妙之处。
无主题、无主角、无激烈的性格冲突——这种三无手法却恰恰打破了欧洲传统戏剧的规则。难怪有人称契诃夫是戏剧革新家,现代戏剧的开创者。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有很多特点,很多创新,而“三无”则可以说是他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革新的实质所在。
李辉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1卷第327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契诃夫论文学》,第126页。​
◎同上,第35页。​
◎同上,第144页。​
◎《契诃夫论文学》,第152、154页。​
◎《契诃夫论文学》,第144、243页。​
◎高尔基《论文学·续集》,第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曹禺:《日出》跋。​
◎《契诃夫论文学》,第420页。​
◎契诃夫说过:“我要与众不同:不描写一个坏蛋,也不描写一个天使。”(《契诃夫论文学》,第54页)​
迟开的花朵
献给尼·柯罗包夫
一
事情发生在秋天一个阴郁的午后,在普里克朗斯基公爵的家里。
年老的公爵夫人和玛露霞公爵小姐在年轻公爵的房间里站着,绞着指头在求他。他们一次一次地提到基督和上帝、荣誉、父亲的遗骸,只有不幸的、哭哭啼啼的女人才会这样地苦苦哀求。
公爵夫人一动不动地站在他面前,哭泣。
她不停地哭,不停地说,打断玛露霞的每句话,还对公爵大加责备,时而说出许多刻薄的甚至是骂人的话,时而又对他表示温存体贴,并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她成千次地提到商人富罗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