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9·官宦王朝2·岳飞之“罪”》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如果这是宋史9·官宦王朝2·岳飞之“罪”
作者:高天流云
内容简介
逃跑黄帝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为何重用奸臣秦桧,设计把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召回朝廷,并通过各种手段,逐步解除主战将领的兵权,分别予以陷害?岳飞之罪,真的是莫须有吗?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 杀岳飞之后,南宋与金媾和,换得一段时间苟且偷安的日子,然而这段时间,由于秦桧有金撑腰,遂逐步控制整个南宋朝廷,皇帝赵构,最后竟形同虚设。赵构发挥自己擅长的隐忍之能,直到秦桧死去,才慢慢重新掌握朝政。在此期间,赵构和秦桧分别耍了什么阴谋诡计,进行了哪些政治博弈? 赵构的养儿赵昚一心想成为中兴之主,为国雪耻,但慑于赵构压力,只能隐忍不发。赵昚掌权后,曾顶住压力,重用主战派北伐。在此期间,涌现出岳飞之后的最传奇将军,多次打胜仗,雪耻有望,但为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南宋后期,与金国持续对峙,互相不能吃掉对方。然而就在这一时期,成吉思汗诞生、长大了,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第一章 顺昌血战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以一位名臣的去世拉开序幕。李纲,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抗金名臣终于死了。
他死于这一年的正月,没能目睹之后一年里的风云变幻。他所企盼的、所憎恶的、所追求的、所预言的都一一发生了,比如金国败盟,发兵南侵。
翻阅史册,每读到这一页,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另一个人的名字,春秋末年吴国名相伍子胥。子胥自杀前曾说,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见到越国的士兵攻陷姑苏。十年之后他的预言成真了。他当年是那样强烈地建议灭掉越国!
如许悲愤,不如一死。
不知李纲死前会是怎样的景况。回顾他的一生,在无数北宋首相中,他只是昙花一现,匆匆的过客,毕竟任职不过才七十余天。可他在历史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两宋之交无人可比的。他挽救了第一次东京危机,他扶起了赵构初建的建炎集团,他无数次判断国事,称得上每言必中,可就是没人听他的。
悲哉,李纲。
他印证了一条官场中的铁律—“重要的不是你有怎样的才华,而是看你能否为领导所用”。谁让这时汉民族的皇帝叫赵构呢。
这一年的赵构三十四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睿智的男人了,面对变化他总能处理得既有技巧又很从容。
五月,金军兵分四路南下。
聂黎贝堇出山东,李成犯河南,完颜撒离喝自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驱陕西,都元帅完颜宗弼率主力自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攻开封,既猛烈又出人意料。
实事求是地说,别说后方的文官们,就连前线的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都没有预先想到这一点。寒带的游牧民族总是在深秋或者严冬时节发动攻势,这时马上就是夏季了,打仗先要挑战中暑。
金兀术来得突然,宋朝的官儿们应对得“果断”。洛阳方面的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逃跑,南京留守路允迪投降,开封的东京留守孟庚投降,所有人没一个抵抗的。对此,赵构失落地叹了口气,这样说道:
“夷狄之人,不知信义,无足怪者。”
这是对金国败盟的评价,将他们定性为不懂事、没礼貌,属于没开化的种群,像精神病一样,不管做了什么,一律免责。
“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风俗如此,极为可忧。”
这是对各位留守大人的评价,士大夫临难不死节,真是太让人失望了,连基本的君臣协定都不遵守,真是让人担忧。
下面就没有了,他严苛地批评别人的投降,绕过自己的投降,把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失策都忽略掉。什么,这很无耻吗?不,这是非常高明的战略。
在外敌侵犯时,保持领袖的光辉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即便如此,南宋还是迅速做出应对,经分析,战场分成了东、西、中路三部分。西路战场由吴玠迎战老对手完颜撒离喝;东路韩世忠部主动出击,攻击京东路一带;中路战场的形势最险峻,面临金军都元帅完颜宗弼十余万重兵临境,要由岳飞、张俊两大将合力迎战。
这有困难,两大将的防区宽阔,越是兵多将广地大,集结起来就越有难度。完颜宗弼不按章法出牌,经常搞得南宋这边人仰马翻。
这些在进行中,没有人去注意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已经渡过长江,进入了敌占区。
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八字军从临安出发,以九百艘船装载,走水路渡长江,向开封进发。当金军铁骑进入整个北方时,他已经进入淮河流域,临近一座叫顺昌的小城。
顺昌,今安徽阜阳市。它“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泉河、颍河穿境而过,是姜尚、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嵇康的故乡,宋朝的晏殊、欧阳修、苏轼在这里为官。
听着很有名,可实际情况是城既小,墙又矮,没军械、没人手,当年就是个小县城,经过十多年的兵火涤荡,更加破败不堪。
摆在刘锜面前的选择题是,他到底是该进还是不该进呢。
不进是理智的,这时刘锜的兵力是两万左右,与金军中路战场上的十余万重兵相比,实在是悬殊过甚,无异于螳臂当车。
奋一时血气之勇,赔光南宋本就不多的一支军队,尤其是开战之初就全军覆没,这对士气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