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聪明》
分类: txts3
呢?”我环顾四周不见店长,问。
他停下手上的活回头看见我:“丁姐你出差不知道,李姐昨晚就去怀柔开会了,你又没回来,今天一大早就收到新书,我转来转去都快忙成电风扇了。”
“去怀柔开会?”我边动手帮忙整理新书边问。
“出版公司请的。说是订货会之类的,其实是请渠道客户去吃吃喝喝呗。”小章见我帮忙,从旁边拉过梯子,支起来往上爬。
我站在下边递书给他:“咱们店这么红啊?前几天重庆那边请开会李姐让我去,结果她也没逃掉又被拉去怀柔了。店里就我们仨,估计再有人来请人开会就得你了。”
“我才不去呢,在出版公司工作的美女哪儿能看上我?去了也是白去。”
“让你去开会,你当是去求偶呢?”
“我这天天上班,见的不是顾客就是出版公司的人,还能上哪儿找女朋友啊?”
小章才二十一岁,已经在我们这家小书店工作了快四年了。没好好上过学,做了几年调酒,后来才到这家书店整理书架兼给顾客煮咖啡。要论资排辈的话,我还是卖书小妹中的菜鸟,他早已是不错的咖啡师了。他形象不坏性格也不坏,更没有什么坏习惯,却从未见他身边有过任何女孩子。巨蟹男的龟毛特质几乎全体现在了他的感情上,乐此不疲地在“合适”与“不合适”之间锱铢必较,不肯高攀也不肯屈就,他就这样在感情里坚持自己的平衡,等着遇到一个合适的人。
然而,不需要妥协的感情真的存在吗?我一直很怀疑。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见上帝为你量身定做的另一半。多少人从没见过真爱的全貌,就这样混混沌沌凑合到老?从不抱有期待或许是一种幸运,而始终坚持期待也未尝不是幸福。
至于现在的我,能够跟过去的一切干净彻底地告别,在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小书店里一直平静生活已经算是最正确的选择。
“小章,这几本我们上周不是退回去了吗?”我这才注意到手上的书,问站在梯子上的小章。
“唉,说起来一肚子气,”他低头示意我看手上的、地上的包装纸,“明明都退回去了,非要再跟一批新书一起送过来,还打电话说了我一通,说我们不给好位置放。”
“算了算了,就搁顶上吧,反正卖出去才付款。你自己下来小心点儿,我去拿个扫把来。”最后几本书摆好了,我开始清理地板。
还有十分钟就该开门了。
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书香、咖啡香和植物的气息环绕着。这种生活在飞速运转的北京不能不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
通常刚开始营业的时段顾客很少,收银台几乎不用人看着,我能有时间整理院子,给花草浇水。对街的花店隔天就会在清早送来一打鲜花,有时候由我们预订品种,有时候依他们店主当天的心情选择。今天,我看见吧台上堆着一打白色马蹄莲。将每一枝修剪好长度,插进每张桌子上的玻璃花瓶里,剩下几枝则摆进书柜的青瓷花瓶里。
一旦平静而琐碎的事情每天循着规律发生,这些琐事都会因时间的重复而充满仪式感。
此时此刻再次见到黎靖,则是规律生活中少见的意外。
他推开门走进来,逆着光。我听见门的响动,放下花回过头来。
回忆的波纹忽然从眼前一闪而过,他的样子模糊了几秒。
北京城有两千万人口,我们却在两天之内第二次偶遇。上一次,我们同机夜归;这一次,他是今天的第一位客人。
他的格子衬衫外那件英伦气息浓重的白底黑边开襟毛衣有种薄雾般的质感,他一手插在裤袋里,另一手提着电脑包。每次看见他,都让我无端地联想到“雾”。昨夜灰色的伦敦雾浓重,今天的白雾轻盈。这个人仿佛就是从雾中来的一般。
“你在这儿工作?”他见到我,脸上仿佛有几丝故友重逢的惊喜——说是“仿佛”,其实我也看不真切。
“你来看书?”我几乎是同时开口。
两个声音撞在一起。小章从书架后钻出头来看我们,眼里藏着些许看到了八卦新闻的兴奋。也罢,来了两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我有男性朋友。在此之前,他几乎要怀疑我跟唐唐是一对蕾丝边好基友。
“呃,我是想来问问下午的签售活动。”黎靖语气虽然从容,却仍能够轻易地被人觉察出几分尴尬。
今天下午是有一场签售,要签售的书今早出版公司的发行已经送到,现在与还未支起的展架、海报一起整整齐齐地堆在窗边的柚木桌上。
“下午三点半,云清的新书《7公里》签售会?是这里。”我指了指那堆书。
“谢谢。”他顺着我所指的方向看了看,“我能不能现在买一本?”
我颇有些意外:“现在?等到下午能买到签名版,现在只是一本普通的新书。”
“我知道,可是我下午来不了。能不能先买一本留在这里,下午拜托你帮我请云清签名?如果可以的话,明天我过来取。”他干净的颈部妥帖地包裹在衬衫衣领里,下巴上没有胡楂,且丝毫没有已婚中年男人的邋遢。我所指的“邋遢”并非外表不讲究,而是浑身散发出的一种懒散、疲倦、尘埃落定、拖拉着脚步生活、疲于养家的机械感的气息。
或许他不用疲于养家;又或许,他还算不上是“中年”?
“嗯,没问题。”我转过身去叫小章。
从收银台付完账回来,他把书交给我,向我道谢:“谢谢。”
“不客气。这也是买给女儿的?”我问。
“算是。”他笑了笑。
——当然是,云清的爱情小说从来都很受女孩子欢迎
他停下手上的活回头看见我:“丁姐你出差不知道,李姐昨晚就去怀柔开会了,你又没回来,今天一大早就收到新书,我转来转去都快忙成电风扇了。”
“去怀柔开会?”我边动手帮忙整理新书边问。
“出版公司请的。说是订货会之类的,其实是请渠道客户去吃吃喝喝呗。”小章见我帮忙,从旁边拉过梯子,支起来往上爬。
我站在下边递书给他:“咱们店这么红啊?前几天重庆那边请开会李姐让我去,结果她也没逃掉又被拉去怀柔了。店里就我们仨,估计再有人来请人开会就得你了。”
“我才不去呢,在出版公司工作的美女哪儿能看上我?去了也是白去。”
“让你去开会,你当是去求偶呢?”
“我这天天上班,见的不是顾客就是出版公司的人,还能上哪儿找女朋友啊?”
小章才二十一岁,已经在我们这家小书店工作了快四年了。没好好上过学,做了几年调酒,后来才到这家书店整理书架兼给顾客煮咖啡。要论资排辈的话,我还是卖书小妹中的菜鸟,他早已是不错的咖啡师了。他形象不坏性格也不坏,更没有什么坏习惯,却从未见他身边有过任何女孩子。巨蟹男的龟毛特质几乎全体现在了他的感情上,乐此不疲地在“合适”与“不合适”之间锱铢必较,不肯高攀也不肯屈就,他就这样在感情里坚持自己的平衡,等着遇到一个合适的人。
然而,不需要妥协的感情真的存在吗?我一直很怀疑。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见上帝为你量身定做的另一半。多少人从没见过真爱的全貌,就这样混混沌沌凑合到老?从不抱有期待或许是一种幸运,而始终坚持期待也未尝不是幸福。
至于现在的我,能够跟过去的一切干净彻底地告别,在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小书店里一直平静生活已经算是最正确的选择。
“小章,这几本我们上周不是退回去了吗?”我这才注意到手上的书,问站在梯子上的小章。
“唉,说起来一肚子气,”他低头示意我看手上的、地上的包装纸,“明明都退回去了,非要再跟一批新书一起送过来,还打电话说了我一通,说我们不给好位置放。”
“算了算了,就搁顶上吧,反正卖出去才付款。你自己下来小心点儿,我去拿个扫把来。”最后几本书摆好了,我开始清理地板。
还有十分钟就该开门了。
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书香、咖啡香和植物的气息环绕着。这种生活在飞速运转的北京不能不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
通常刚开始营业的时段顾客很少,收银台几乎不用人看着,我能有时间整理院子,给花草浇水。对街的花店隔天就会在清早送来一打鲜花,有时候由我们预订品种,有时候依他们店主当天的心情选择。今天,我看见吧台上堆着一打白色马蹄莲。将每一枝修剪好长度,插进每张桌子上的玻璃花瓶里,剩下几枝则摆进书柜的青瓷花瓶里。
一旦平静而琐碎的事情每天循着规律发生,这些琐事都会因时间的重复而充满仪式感。
此时此刻再次见到黎靖,则是规律生活中少见的意外。
他推开门走进来,逆着光。我听见门的响动,放下花回过头来。
回忆的波纹忽然从眼前一闪而过,他的样子模糊了几秒。
北京城有两千万人口,我们却在两天之内第二次偶遇。上一次,我们同机夜归;这一次,他是今天的第一位客人。
他的格子衬衫外那件英伦气息浓重的白底黑边开襟毛衣有种薄雾般的质感,他一手插在裤袋里,另一手提着电脑包。每次看见他,都让我无端地联想到“雾”。昨夜灰色的伦敦雾浓重,今天的白雾轻盈。这个人仿佛就是从雾中来的一般。
“你在这儿工作?”他见到我,脸上仿佛有几丝故友重逢的惊喜——说是“仿佛”,其实我也看不真切。
“你来看书?”我几乎是同时开口。
两个声音撞在一起。小章从书架后钻出头来看我们,眼里藏着些许看到了八卦新闻的兴奋。也罢,来了两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我有男性朋友。在此之前,他几乎要怀疑我跟唐唐是一对蕾丝边好基友。
“呃,我是想来问问下午的签售活动。”黎靖语气虽然从容,却仍能够轻易地被人觉察出几分尴尬。
今天下午是有一场签售,要签售的书今早出版公司的发行已经送到,现在与还未支起的展架、海报一起整整齐齐地堆在窗边的柚木桌上。
“下午三点半,云清的新书《7公里》签售会?是这里。”我指了指那堆书。
“谢谢。”他顺着我所指的方向看了看,“我能不能现在买一本?”
我颇有些意外:“现在?等到下午能买到签名版,现在只是一本普通的新书。”
“我知道,可是我下午来不了。能不能先买一本留在这里,下午拜托你帮我请云清签名?如果可以的话,明天我过来取。”他干净的颈部妥帖地包裹在衬衫衣领里,下巴上没有胡楂,且丝毫没有已婚中年男人的邋遢。我所指的“邋遢”并非外表不讲究,而是浑身散发出的一种懒散、疲倦、尘埃落定、拖拉着脚步生活、疲于养家的机械感的气息。
或许他不用疲于养家;又或许,他还算不上是“中年”?
“嗯,没问题。”我转过身去叫小章。
从收银台付完账回来,他把书交给我,向我道谢:“谢谢。”
“不客气。这也是买给女儿的?”我问。
“算是。”他笑了笑。
——当然是,云清的爱情小说从来都很受女孩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