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侠》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现。

直到转来17K,才突然间有这么一个念头,把之前的杂碎归拢收拾一下,就插上U盘,找到了自己之前的短篇。

算是机缘巧合吧,我对后唐这个“集团”还算是蛮热衷的,既然是架空性质的,可能取材于五代十国、南北分朝会更好写一点。就立意点找准在了“后唐”。

按政治历史划分,五代十国的“后唐”建都标准上应该是“长安”,也就是西安。毕竟长安城年头不小,十三个朝代的首都,如果让我来写必定会没人看。

那为什么就选址在了成都“天府之国锦官城”,这个还是跟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像青城山、竹林、九寨沟,都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景观。

万鬼城和黄天城,一个黄沙蔽日,一个逐日黑夜,这两个是我虚构出来的地方。按照当时地区的划分,华夏九州算是被我分成了四大版图,“后唐”川黔一代、“大梁”江南一带、“漠北”西北地区和“燕北”东北华北一代。

以此为基础,虚构出的九州华夏大陆。

人物方面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就人物名字上,猴子本人是尽量有一定的寓意,像“侠客团”四位主角。白泽“代表了白色的清廉”、赤媚“红与黑”,红色的桀骜和黑色“童年的悲惨经历”。

唐刀“一直是紫色的象征”,虽身在贵族,却并不打算继承家族遗产的反叛心里,苏烨则算是特别的一种形象,代表了“绿色”,身在青楼,却不同青楼女子一般俗物,最后也是同白泽一起,解开朝廷腐朽的黑暗政权。

比较特殊的像“贾胖子”这种,一听名字就能大概判断这个人的身体样貌。自然是“肥胖、臃肿”,可能这个人小肚鸡肠,但是心地善良,贪财好色,却做得一手好菜,在后期心境的转变,也让“贾胖子”多了一层不一样的特色。

最后是书的名字,当时取材自“刀马”,后又改名“子非侠”,可能用神兵命名能更直观的突出本书的主题。对于武侠的热爱,可能猴子更偏执于“侠”从而引出来“武”,像金庸的古龙的小说。可能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温瑞安先生的《逆水寒》,以小人物来突出整个武侠世界,串联起整个世界观来。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武侠不是两个门派互相争名夺利、刀兵相见,相反,或许由其中一两个门徒身上的故事,来引发门派之间的恩怨,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武打很重要,但更多的是突出其中的侠。

为什么要叫“子非侠”呢,可能就是想让大家从书中领略不一样的武侠世界。就像子非侠的名字,你又不是大侠,你怎么知道大侠是什么样的生活。也希望每一位读者能从书中找到共鸣,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

第一刀:聂隐会

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欲知天将雨,铮尔剑有声。煌煌七星文,照耀三尺冰,次剑有人间,百妖夜收形。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奸凶与佞媚,胆破骨亦惊,试以向星月,飞光射搀枪,藏之武库中,可息天下兵。

秋天的竹林,萧瑟、肃杀、随时可能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像针叶、像飞刀,丝丝密密,星星点点。

他,头戴草笠,身披蓑衣,行走在竹林的小路上,一步一步艰难的蹒跚着。

苍老的面容时不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翻出点点白光。透过竹竿穿过竹叶,阳光打在了他的脸上。

向来是很讨厌秋天的他,漏出了一丝厌恶的表情,并不愿意接受阳光的洗礼,偏执的掏出腰中的弯刀挡在了眼前,右手同时压低了帽檐。

经过了一天的奔波,每走一步脚掌上都会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透过草鞋,直至胸口。他现在只想找到一个酒馆,好好喝上几壶。

束好弯刀,抹了把胡子,又继续朝前走去,至于到哪里能碰上酒馆这就不一定了。

不过,还算是幸运,没过多久面前就有一家贴着旌旗的酒馆。老板是个大胖子,正在厨房里做活。门外三五成群稀稀拉拉的坐着几位食客,看样子这个酒馆还算是当地比较有名的。紧了紧眉头,找了一张木头桌子坐了下来。

很娴熟的抽出了一条长凳,顺势拿袖子蹭了蹭土,也不多想,就开始招呼老板过来。

放下弯刀,拿起了桌上的一叠搪瓷碗“老板,一屉包子二两酒!”

老板很忙,时不时的从屋里探出头,看样子这里今天就老板自己。随口招呼了一声,老板又继续忙活起来。

他左瞧瞧,西望望,像是对这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不过,了解他的人都应该知道,他这是在保持警惕。

这时,老板挺着个大肚子走了过来,肥胖而又臃肿,像一只活脱脱的胖鸭子。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包子,您可以试试我们这里的‘酥皮冻’”接着又把桌子上的碗给抽走了“这是上一个客人的,我再给您换一个!”

望着老板远去的背影,他竟然不自觉的想起了前几天在汴京城见到的大白鹅,然后竟然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酥皮冻,自己以前倒是略有耳闻。江南美食酥皮冻,由乌米团子加入鱼肉、豆皮、糖醋、米酒混合而成。入口即化、酒香四溢,鱼肉的软滑夹杂着豆皮的奶香,顺着米酒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