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分类: qsxs
说得过去。婆婆的脸一天比一天难看,妯娌姑嫂之间的话越来越难听。
她看起来心不在焉的样子,把一条帕子在镯子圈儿里拖过来拖过去的:“前天写信回来,说是中秋可能回不来了。”
四奶奶明白过来,也不提这话,转而说起修房子挖池塘的事儿来,一会儿功夫七奶奶也把这事儿撂下了,两人家长里短的说得好不热闹。
又林咬了一口井水里冰过的果子,酸甜,冰凉,整个人都舒服得打了个激灵。喜凤怕她热坏了,取了一把扇子来,在一边轻轻替她扇凉。
幸好穿过来投了个小姐的胎――又林这么想。
要是投个丫鬟的胎,象墙根边那些小姑娘一样顶着烈日跪着,又林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下来。
也许真到了那一步,受不了也得受吧?
大热的宫斗穿越她是赶不上了,宅斗么――呃,虽然李家是镇上的大姓,半个镇都姓李。可是差不多早早的全都分家另过了。关起门来,自家人口很简单。自家奶奶热衷于吃斋念佛,家务事一概扔给了娘,这婆媳关系好得跟亲母女一样,斗不起来。爹爹也曾经有过一个妾,可是已经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孩儿才三岁多点儿――又林对那个妾没有什么印象,家里也没有人提她。
李又林又咬了一口果子,对喜凤说:“喜凤姐姐也歇会儿吧,别给我扇了。”
喜凤一笑:“这里热,六姑娘还是到东屋里去歇会儿吧。”
“这儿有穿堂风,就在这儿吧,屋里太闷了。”
“也好。”喜凤进屋去拿竹椅让又林坐。跪在墙根下的其中一个小丫头偷偷抬头,盯着李又林手里的果子,那果子熟透了,红得紫,一看就是饱满而甜美的。她焦渴难耐,忍不住的咽口水。
瞅着喜凤不在跟前,她用可怜巴巴的目光瞅着又林看。
大概打量着小姑娘心肠软,会同情她。
又林想,要是喜凤还在跟前,她必定不敢这样。
她还真没想错,又林的确不喜欢这种惩治奴婢的事情,但是这又不是在自己家里,这是四伯母家的事,自己是上门来做客的,不便说什么。再说,以她对自家老妈的了解,现在时候也差不多了。
果然七奶奶让人出来传话,几个丫头不用跪了,但是晚饭还是不给吃。
这么大的岁数,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最不经饿。晚饭不给吃,明天早饭还不知有没有着落,这一顿饿,也不比罚跪轻多少。
四奶奶也从屋里出来了,朝又林召了一下手。又林走过去,七奶奶爱怜地替她擦擦额角的汗:“怎么不进屋里去?外头多热。”
“屋里闷。”
又林自己的屋子是按着她的意思改过的,窗子极大。但七奶奶家这里,窗子都小,窗纱又厚密,屋里着实是闷不透风。
四奶奶是了解自己女儿的癖好的,也不觉得奇怪,问她:“你七婶留咱们用饭呢,你说是留下来用,还是回家去?”
又林肚里好笑,四奶奶拿这话来问她,摆明是不想留下,推给她,让她给个借口嘛。
又林于是说:“奶奶不是说了晚上要一起吃饭么?咱们要不回去,奶奶是不是要生气啊?”
“对对。”四奶奶说:“你看,还是你小人记性好,娘就总忘事。那我去和你七婶说一声,咱们就回去吧。对了,你要请先生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又林有点意外:“七婶婶认得女先生?”
“你七婶没出嫁之前,也是读过书,进过女学的,可不象娘一样。”四奶奶有些感慨。这是她一大遗憾――娘家爹娘守旧,不给女儿读书,可嫁了个丈夫又是个喜欢吟诗弄赋的,四奶奶虽然后来努力的自己识了些字,可是那也识得不多。不能和丈夫夫唱妇随,她想起来就有些不乐。
“七婶婶明天就写信去替你打听,咱们去和她告个别,你也要记得跟四伯母道谢,她为你的事可要费心了。”
――――――――――――――――――――――
新书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二章野蛮的小胖墩儿
更新时间:2012-4-250:23:46字数:3285
母女俩是坐骡车来的,拉车的大青骡子性子温顺,走得又稳当,又林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时不时掀起一点车帘看外头。
于江镇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以前只是个渔村,后来因为邻近杭州府,水路方便,贩运丝绸茶叶的船只每每从这儿经过停靠,所以镇子一年年的繁华兴旺起来。镇子西边都是些老户,房舍有些年头了。镇子东头却都是是新户,象又林家,就是从本家分出来,在镇东起屋另过的。要说底蕴,当然还是镇西要强。但是现在镇东人气渐旺,已经有了要盖过镇西的势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路过老刘家糕饼铺子,远远的就能闻见一股桂花芝麻糖香,又林忍不住扯扯四奶奶的袖子,又朝前面指。
四奶奶笑着说:“馋猫鼻子尖。”
不过老刘家的糕饼是老字号了,做的确实是好,舍得放糖放油,闻着就比别家的香。甚至还有人从十几里地之外赶过来买呢,又林家的人也都爱吃这个。
“好,那就称些。”四奶奶要让丫头掏钱,又林已经捏着自己的小荷包,猴子一样灵巧的从车上窜了下去:“我有钱。”
四奶奶刚想喊她回来,又觉得是在街上,不方便高声。这么耽搁一下
她看起来心不在焉的样子,把一条帕子在镯子圈儿里拖过来拖过去的:“前天写信回来,说是中秋可能回不来了。”
四奶奶明白过来,也不提这话,转而说起修房子挖池塘的事儿来,一会儿功夫七奶奶也把这事儿撂下了,两人家长里短的说得好不热闹。
又林咬了一口井水里冰过的果子,酸甜,冰凉,整个人都舒服得打了个激灵。喜凤怕她热坏了,取了一把扇子来,在一边轻轻替她扇凉。
幸好穿过来投了个小姐的胎――又林这么想。
要是投个丫鬟的胎,象墙根边那些小姑娘一样顶着烈日跪着,又林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下来。
也许真到了那一步,受不了也得受吧?
大热的宫斗穿越她是赶不上了,宅斗么――呃,虽然李家是镇上的大姓,半个镇都姓李。可是差不多早早的全都分家另过了。关起门来,自家人口很简单。自家奶奶热衷于吃斋念佛,家务事一概扔给了娘,这婆媳关系好得跟亲母女一样,斗不起来。爹爹也曾经有过一个妾,可是已经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孩儿才三岁多点儿――又林对那个妾没有什么印象,家里也没有人提她。
李又林又咬了一口果子,对喜凤说:“喜凤姐姐也歇会儿吧,别给我扇了。”
喜凤一笑:“这里热,六姑娘还是到东屋里去歇会儿吧。”
“这儿有穿堂风,就在这儿吧,屋里太闷了。”
“也好。”喜凤进屋去拿竹椅让又林坐。跪在墙根下的其中一个小丫头偷偷抬头,盯着李又林手里的果子,那果子熟透了,红得紫,一看就是饱满而甜美的。她焦渴难耐,忍不住的咽口水。
瞅着喜凤不在跟前,她用可怜巴巴的目光瞅着又林看。
大概打量着小姑娘心肠软,会同情她。
又林想,要是喜凤还在跟前,她必定不敢这样。
她还真没想错,又林的确不喜欢这种惩治奴婢的事情,但是这又不是在自己家里,这是四伯母家的事,自己是上门来做客的,不便说什么。再说,以她对自家老妈的了解,现在时候也差不多了。
果然七奶奶让人出来传话,几个丫头不用跪了,但是晚饭还是不给吃。
这么大的岁数,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最不经饿。晚饭不给吃,明天早饭还不知有没有着落,这一顿饿,也不比罚跪轻多少。
四奶奶也从屋里出来了,朝又林召了一下手。又林走过去,七奶奶爱怜地替她擦擦额角的汗:“怎么不进屋里去?外头多热。”
“屋里闷。”
又林自己的屋子是按着她的意思改过的,窗子极大。但七奶奶家这里,窗子都小,窗纱又厚密,屋里着实是闷不透风。
四奶奶是了解自己女儿的癖好的,也不觉得奇怪,问她:“你七婶留咱们用饭呢,你说是留下来用,还是回家去?”
又林肚里好笑,四奶奶拿这话来问她,摆明是不想留下,推给她,让她给个借口嘛。
又林于是说:“奶奶不是说了晚上要一起吃饭么?咱们要不回去,奶奶是不是要生气啊?”
“对对。”四奶奶说:“你看,还是你小人记性好,娘就总忘事。那我去和你七婶说一声,咱们就回去吧。对了,你要请先生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又林有点意外:“七婶婶认得女先生?”
“你七婶没出嫁之前,也是读过书,进过女学的,可不象娘一样。”四奶奶有些感慨。这是她一大遗憾――娘家爹娘守旧,不给女儿读书,可嫁了个丈夫又是个喜欢吟诗弄赋的,四奶奶虽然后来努力的自己识了些字,可是那也识得不多。不能和丈夫夫唱妇随,她想起来就有些不乐。
“七婶婶明天就写信去替你打听,咱们去和她告个别,你也要记得跟四伯母道谢,她为你的事可要费心了。”
――――――――――――――――――――――
新书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二章野蛮的小胖墩儿
更新时间:2012-4-250:23:46字数:3285
母女俩是坐骡车来的,拉车的大青骡子性子温顺,走得又稳当,又林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时不时掀起一点车帘看外头。
于江镇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以前只是个渔村,后来因为邻近杭州府,水路方便,贩运丝绸茶叶的船只每每从这儿经过停靠,所以镇子一年年的繁华兴旺起来。镇子西边都是些老户,房舍有些年头了。镇子东头却都是是新户,象又林家,就是从本家分出来,在镇东起屋另过的。要说底蕴,当然还是镇西要强。但是现在镇东人气渐旺,已经有了要盖过镇西的势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路过老刘家糕饼铺子,远远的就能闻见一股桂花芝麻糖香,又林忍不住扯扯四奶奶的袖子,又朝前面指。
四奶奶笑着说:“馋猫鼻子尖。”
不过老刘家的糕饼是老字号了,做的确实是好,舍得放糖放油,闻着就比别家的香。甚至还有人从十几里地之外赶过来买呢,又林家的人也都爱吃这个。
“好,那就称些。”四奶奶要让丫头掏钱,又林已经捏着自己的小荷包,猴子一样灵巧的从车上窜了下去:“我有钱。”
四奶奶刚想喊她回来,又觉得是在街上,不方便高声。这么耽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