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我去考进士前些日子他教大伙写策论把我的策论批了‘义理通达见识卓然’八个字还给要我读给所有同学听呢!”李旭在一旁插言。他不太理解“明经”和“进士”的差别心中最大的志向就是作个户槽可以让父母和舅舅过几天不受人欺负的安稳日子。只是觉得如果自己能晚考几年一则可以多帮着母亲照看一下家业二来也不必让父亲总是去给刘学究送礼。同窗们谁都知道刘学究只收礼不做事只有父辈们实在总是主动送上门去被他骗。

“仲坚不知道出自哪个典故。这杨夫子……”李懋紧皱着的眉头少许抒展。当地最有学问的杨老夫子能亲自为儿子赐字就说明老人已经认可了与李旭的师徒名分。虽然这个名分是李家强赖上去的但有了这一层关系李旭被官府推荐的事情就多了一点希望。作为一个尽职的父亲李懋总是不惜一切手段为儿子绸缪。

“把你舅舅上次给爹的好酒你娘一直没舍得开封那坛改天给夫子送去!对了顺便拿些塞外的蘑菇、干野味给你舅舅。虽然是杯水车薪好歹能凑个上台面的菜!”李懋犹豫了一下低声吩咐。

“唉!”李旭高兴地答应突然想起了舅舅拜托自己的事情小声说道:“舅舅急需的不是珍稀风味舅舅今天托我问您说如果您回来了就帮他寻两张生牛皮。如果没有牛皮马皮、驴皮也将就他愿意出合适的价钱买官府催得急!”

“皮货我手里倒是有现成的不需要去别人家买。只是好端端的官府怎么突然要起皮货来?”

“对了忠叔说前几日县城里的赵二当家曾上门来问你几时回说咱们今年得多交五张生牛皮给官府。忠叔求了他半天才改成了三张临走时还顺手拎了两只芦花鸡去!”李张氏听儿子说起生牛皮也想起了自己家被征的税外税低声向丈夫汇报。

“五张生牛皮?这赵二狗子哪门子疯要那么多牛皮干什么?难道县太老爷家里死了人需要用来裹尸么!”李懋猛地一拍桌子恨恨地诅咒。

猛然间夫妻两个都白了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尽是畏惧。

虽然二人都出身于小户人家但多少也识些字马革裹尸的故事耳熟能详。上谷郡临着边境官府大规模征收生牛皮除了为出征将士准备铠甲外还能为得哪般。可眼下大隋国周边能降服的外邦早降服了唯一还敢闹事的就是高丽。开皇十八年汉王杨谅和大帅高熲曾经带三十多万人马远征高丽据皇上自己说最后的战果是高丽王俯称臣但三十万东征壮士能回来的不到三千。留在异国他乡的二十九万英魂中就有李旭的哥哥李亮。

那时候亮儿刚刚束和旭儿一般的身材和面孔……

注1、乡贡即举人。隋代开创科举制度规定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中央凭考试结果而录用。炀帝大业五年(6o9)下诏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注2、明经、进士。科举最初科目繁多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隋代最流行的即明经、进士两科有正式文献记载。

注3、加冠古时男子二十行冠礼意味着成年。

注4、吐口吐沫砸个坑北方土话指人言而有信承诺的事情如石头砸在地上永远无法收回。

第一卷 塞下曲 第一章 盛世 (三)

第一卷塞下曲第一章盛世(三)

第二天天才放亮李懋就爬起来收拾东西进城。临动身前从塞外带回的货物中拣了四张生牛皮两篓干菇、一捆牛肉干交到儿子手里命令:“给你舅舅送去这几天别去上学家里有事情要你做!”

“随便旷课杨老夫子会生气的!”李旭大声抗议见父亲不理睬又嘟嘟囔囔地补充了一句“这两天讲的是策论会试时…….”

“叫你去就去哪多废话!”李懋显然心情不太好竖起了眼睛呵斥。

李旭不知道一向和气父亲为什么火不敢在顶撞。把一干杂货挂在了骡子背上殃殃地跟在父亲的身后出了家门。天还早官道上十分冷清秋风卷着早黄的落叶在半空中飞舞缤纷的蝴蝶般映衬在淡蓝色的远山下绚丽中带着几分苍凉。

“皇上可能又要打仗了咱上谷兵向来名声在外?”岔路口老李懋看了看满脸委屈的儿子叹息着说道。想想这些话远远出了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理解能力苦笑了一下打马远去。

“打仗么?好事情啊?刚好从军去立功名。”李旭看着父亲越苍老的背影不解地想。平素在县学曾经追随越公杨素扫平江南的杨老夫子没少提他自己当年的英雄事。每谈起大军过江后势如破竹把陈后主从井里揪出来的壮举则挥掌拍案整个人仿佛都年青了十几岁。

“大丈夫在世当立不世功名上则致君下则卫民若有利于国家虽百死而不旋踵…….”杨老夫子在众少年面前如是挥洒自己的轻狂。逢此时李旭等人也跟着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韩擒虎、贺若弼跟在年少的晋王身后一道指点江山。从来没想过以自己的身份和家世若从军亦只能为一个马前卒百死而不旋踵的机会每天都有立不世功名的可能性比遭雷击多不出多少。

想着想着不觉来到了“有间”客栈门前。这几年民间凋敝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客栈里上午寻不到生意通常也不生火。出乎李旭意料的是舅舅张宝生居然没在客栈里准备食材偌大个客栈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

“怕是在后院忙吧!”李旭站在门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