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使》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满目。


主桌一字排开,坐着于明阳、关良、王松山和基地的几位长官。


关良首先起身,端起酒杯致辞:“诸位,我受绥靖公署朱主任委托,为于先生洗尘。于先生很快就要启程赴京,今日之酒也算是为于先生送行,来,干!”


听到关良的一席话,于明阳也不禁动情起来,端杯起身道:“于某不才,回国之初,便受到如此礼遇,倍感荣幸,感谢在座诸位同仁的关照和厚爱,我敬大家一杯!”说罢一口喝干杯中的酒。


这时一位副官走到关良耳边,悄声报告。


关良听完,放下酒杯说:“于先生,绥靖公署朱主任特派他的秘书给您送来些小礼品,要亲手交给您,现已在您的住处等候。”


“朱长官太客气了,素昧平生,真是让在下承受不起!”于明阳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诚恳地抱拳环拱一周:“请诸位稍候,于某去去就来!”于明阳说罢起身离座,跟在关良身后走向门外。


王松山向邻桌的张发运使个眼色,也起身跟了出去。


于明辉手捧一个硕大的礼品盒,站在于明阳住房门前。


赵教导员和侦察队员们扮成跟班侍卫的样子,怀抱卡宾枪站在于明辉身后。


于明阳在关良、王松山的陪伴下笑呵呵地从旁边走过来。


于明辉用礼品盒遮住半个脸,对走到面前的于明阳说:“于先生,朱主任本要亲自前来的,因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未能成行,特派我来为您送行。这是朱主任送您的景德镇瓷器,小小礼品,不成敬意。”


“谢谢!谢谢!朱长官如此厚爱,令于某惭愧!请进!”于明阳说罢,几步跨到门前,打开房门,向于明辉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于明辉紧跟着快步走进房门。


关良和王松山也随后走进房门。


于明辉一边寻找摆放瓷器的地方,一边对于明阳说:“朱主任还有几句话要我单独向于先生转达,所以……”


关良和王松山闻听此言,相互看了一眼,识趣地退到门外等待。


张发运匆匆从远处走过来,问道:“于先生忙完了吗?大家都在等着他呢!”


王松山看了一眼张发运,转向关良以征询的口气说:“要不请关处长先回,我们在这等着于先生。”


“也好,有你王队长在,我们就放心了!”关良说罢笑眯眯地走向宴会厅。


屋内,于明辉找好地方放下瓷器,缓缓转过身来,直视着眼前的亲人,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话到嘴边就只剩一个字:“哥!”


听到这声呼唤,正忙着倒茶的于明阳诧异地抬起头。这个声音是如此的熟悉,即便离家这么多年,他也不能忘怀。于明阳不由得疑惑起来:难道是自己的耳朵产生了错觉?他慢慢转过身来,发现站在眼前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孪生弟弟于明辉……

第二章


寂静神秘的卧龙山军事基地,天气也是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满天风雨,倾刻之间便风停雨歇,晴空万里。暴雨过后的夜晚,夜空清澈,繁星点点,鹅黄色的月亮远远地悬挂在天的一角,淡淡的光芒透过树枝的缝隙,在地上投影出斑驳的明暗光圈。一股寒风吹过,山林发出沉闷的呼啸声。


关上漆着朱红色、镂空雕刻的花木门窗,凛冽的寒风瞬间就被隔绝在屋外。灯火通明的房间因为墙角暖炉的缘故,渐渐也生出些热乎劲儿来。


于明辉呆呆地看着哥哥徐徐转过身来。当那熟悉且陌生的面孔就这样突然地映入彼此的眼帘时,兄弟俩一时间竟无语凝噎,仿佛身在梦中,连眼泪滑落脸庞都未曾察觉,只是紧紧地拉着对方的手,千言万语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眼前的兄弟二人,一个素衣儒雅,一个军装威猛。虽然鬓角的丝丝白发若隐若现提示着岁月的无情,但那熟悉的模样和神态还是让于家兄弟想到了曾经年少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于明阳和于明辉所在的教会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原本安静的校园里也充斥着对战争的惶恐和向往革命的炽热情怀,两种情愫的交织,在单纯的学生心里形成了剧烈碰撞。于家的这对孪生兄弟此时也是热血沸腾,无心顾及学业。两人私下一合计,没有告知其他人便自作主张地从教会学校英语专科退学,努力复习并考取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立志报效国家。


可军校的生活并没有于明辉、于明阳想象中的精彩,枯燥的训练、乏味的军事知识再加上苛刻至极的军训生活,不出半个月就让于明阳、于明辉的热情渐渐耗尽。



这天一大清早,一队士官学员在教官康大光的带领下绕着操场的围墙跑操。于明阳、于明辉夹在队列中,虽然是孪生的两兄弟,但一个白净文秀,戴着眼镜,另一个则留着络腮胡须,刚猛生威。喜好舞拳弄棒的于明辉对跑操并不排斥,而文弱安静的于明阳显然对超强体力的训练心有余而力不足,同弟弟对课堂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常常受罚相似,就连跑操这样的简单军训,于明阳也没少吃教官的苦头。


跑操终于在难奈中结束。于明阳回到课堂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仿佛即将渴死的鱼儿终于畅游到一片汪洋大海,在知识的海洋里悠然自得,不亦乐乎。此时康大光在讲台上一板一眼地讲着防共反共的政治学说,于明阳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低头认真地记笔记,当他瞥眼看到身边的于明辉在不停地打着瞌睡时,心里火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