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仙
分类: qsxs
                    事,涉及神仙,亦涉及人世,故而不仅是在修道人之间,连俗世之中的战场,也是封神的主场。
如今天下三分。
如今清原所在黎村,便是蜀国南部边境。
再往南行,是南梁所在。
北上则有元蒙。
葛相名为葛尚明,任蜀国丞相之职,此人才能极高,能治国,能掌军,使蜀国空前壮大,后来染病而亡。
其子葛盏,接任兵权,攻伐南梁时,打了一场败仗,以身殉国。
如今蜀国掌兵权的,共二人,为首者乃南梁降将,葛尚明之徒,名为姜柏鉴,任大将军职。其二为严宇,亦有兵权在手,只逊色于姜柏鉴。
“这刀……是葛盏将军的佩刀。”
葛老叹道:“那簿册,是葛相的亲笔手稿。”
清原问道:“内中写的是什么?”
葛老说道:“葛相精通阵法符文,内中是他对于这些符法的认知。”
清原蓦然一惊,道:“这位葛相,是修行中人?”
葛老微微摇头,说道:“葛相并非修行中人,但他对于符文,早年便有钻研。后来领兵时,帐下不乏有道术之辈来投,印证之下,这簿册可算葛相之心血。”
清原手放在那木盒之上,问道:“葛老之意是……”
“你似乎要绘符,这符法记载,或许对你有益。”
“这刀……战场杀敌无数,凶气更甚。”
葛老挣扎着起身,喘息着说道:“若小瑜还未遇险,请将那孩子……救回来。”
他早年从军,虽是文职,但经历尸山血海,经过战场残酷,亦能算是见惯生死之人,阅历丰富。
然而事涉孙女,适才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如今,却已忍不住颤动。
清原听他声音微颤,心头亦是低沉。
“尽力而为。”
……
待他回屋时,已是日斜偏西。
屋中角落趴着一条黑狗,奄奄一息。
时值战乱,能有粮食养活自家的,已是不多,能有余粮养狗的,便只有村头里尹。里尹虽是小职,但平日里贪墨不少,秉承有进无出的宗旨。
清原有意放些黑狗血,那位里尹大人便说自家与这狗亲如父子之类,待清原取出了一两银子,当下便让这位里尹大人换了个脸,临走前还腆着脸问那狗肉应当如何分配。
但清原未有杀生,只取了狗血,随后给它灌了草药,吊住了性命。
“明日,便让王石来照顾你罢。”
清原收回目光,把木盒放下。
过得片刻,天色渐暗,清原便又点了油灯,翻起那符法簿册。
烛光昏黄,照耀在白皙的脸庞上,有些泛黄。
翻过几遍,不禁感叹,这位葛相着实是个不俗之人,虽非修道者,然而对于符法感悟,却有着极深的造诣。
看过之后,清原才把簿册放下。
他闭上双眼,眉宇中显得颇为迷茫。
身在上界之中,他只能在紫霄宫之内行走,并且有所限制。而到了下界尘世之中,四处游历搜寻,或许能寻得缘法,开出一条坦途大道。
然而,他只知要让自身生出仙根道骨,要让自身得以修行,然后寻求仙家大道。
可却并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机缘,究竟是什么……
是一部仙法?
是一粒仙丹?
是一株神药?
至今全无头绪。
他怅然一叹,才摒弃杂念。
抬头看去,画符的时辰还未到。
于是他便放下书册,观想九重玉楼,然后开始每日不变,但却从无用处的修行。
第三章 六月不净观
夜深,月柔如水,轻如薄纱。
清原凝神静气,静心修行。
碍于没有根骨,至今未能登堂入室,仍徘徊门外,算不得修炼,仅是在观想。
尽管自知不能修行,但数年间仍未携带,依然按照在紫霄宫所得的修行之法,每日运功,不敢松懈。
一日复又一日,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俱都不曾间断。
而这一门运功之法,便是他当初从紫霄宫带来的《黄庭仙经》。
但运功是一回事,而在入门存想的这一步,他所练的却不是黄庭功法,是另外一个法子。
此法乃是紫霄宫秘传,法门名作《六月不净观》。
而修行的过程,则唤作六月观不净。
当年在紫霄宫中,修行不得其法,换了多种法门,总是不见成效,最终机缘巧合,有幸得赐六月不净观。
遥想当年,也不禁一时出神。
……
“这道观想法门虽然不凡,但修行起来,并不繁复。”
“先静心,然后存想,观想出头顶有一轮明月照身。”
依稀记得,当时紫霄宫中,作中年道人打扮的清阳师兄,满面质朴仁善笑意。
他指了指头顶,说道:“然后,意想着那天上的明月光华洒落在身上,照亮自身内外每一处,除掉心念之中的不净之念。”
“使得自身消去一切阴暗污秽,自身尽在月光之内,清澈光明。”
“如此反复修行,每夜观想,过得半年,也即是六个月长久,天上明月便能一分为六。”
清阳露出少许笑意,说道:“待得火候充足,时日圆满,六月照身,那么自身一切不净不清的念头及秽气,都尽数照澈,为之清除。”
“从此,眉心祖穴之中,便自生九重玉楼,对应修行上的九重天地。”
当时
                
                
                
                    如今天下三分。
如今清原所在黎村,便是蜀国南部边境。
再往南行,是南梁所在。
北上则有元蒙。
葛相名为葛尚明,任蜀国丞相之职,此人才能极高,能治国,能掌军,使蜀国空前壮大,后来染病而亡。
其子葛盏,接任兵权,攻伐南梁时,打了一场败仗,以身殉国。
如今蜀国掌兵权的,共二人,为首者乃南梁降将,葛尚明之徒,名为姜柏鉴,任大将军职。其二为严宇,亦有兵权在手,只逊色于姜柏鉴。
“这刀……是葛盏将军的佩刀。”
葛老叹道:“那簿册,是葛相的亲笔手稿。”
清原问道:“内中写的是什么?”
葛老说道:“葛相精通阵法符文,内中是他对于这些符法的认知。”
清原蓦然一惊,道:“这位葛相,是修行中人?”
葛老微微摇头,说道:“葛相并非修行中人,但他对于符文,早年便有钻研。后来领兵时,帐下不乏有道术之辈来投,印证之下,这簿册可算葛相之心血。”
清原手放在那木盒之上,问道:“葛老之意是……”
“你似乎要绘符,这符法记载,或许对你有益。”
“这刀……战场杀敌无数,凶气更甚。”
葛老挣扎着起身,喘息着说道:“若小瑜还未遇险,请将那孩子……救回来。”
他早年从军,虽是文职,但经历尸山血海,经过战场残酷,亦能算是见惯生死之人,阅历丰富。
然而事涉孙女,适才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如今,却已忍不住颤动。
清原听他声音微颤,心头亦是低沉。
“尽力而为。”
……
待他回屋时,已是日斜偏西。
屋中角落趴着一条黑狗,奄奄一息。
时值战乱,能有粮食养活自家的,已是不多,能有余粮养狗的,便只有村头里尹。里尹虽是小职,但平日里贪墨不少,秉承有进无出的宗旨。
清原有意放些黑狗血,那位里尹大人便说自家与这狗亲如父子之类,待清原取出了一两银子,当下便让这位里尹大人换了个脸,临走前还腆着脸问那狗肉应当如何分配。
但清原未有杀生,只取了狗血,随后给它灌了草药,吊住了性命。
“明日,便让王石来照顾你罢。”
清原收回目光,把木盒放下。
过得片刻,天色渐暗,清原便又点了油灯,翻起那符法簿册。
烛光昏黄,照耀在白皙的脸庞上,有些泛黄。
翻过几遍,不禁感叹,这位葛相着实是个不俗之人,虽非修道者,然而对于符法感悟,却有着极深的造诣。
看过之后,清原才把簿册放下。
他闭上双眼,眉宇中显得颇为迷茫。
身在上界之中,他只能在紫霄宫之内行走,并且有所限制。而到了下界尘世之中,四处游历搜寻,或许能寻得缘法,开出一条坦途大道。
然而,他只知要让自身生出仙根道骨,要让自身得以修行,然后寻求仙家大道。
可却并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机缘,究竟是什么……
是一部仙法?
是一粒仙丹?
是一株神药?
至今全无头绪。
他怅然一叹,才摒弃杂念。
抬头看去,画符的时辰还未到。
于是他便放下书册,观想九重玉楼,然后开始每日不变,但却从无用处的修行。
第三章 六月不净观
夜深,月柔如水,轻如薄纱。
清原凝神静气,静心修行。
碍于没有根骨,至今未能登堂入室,仍徘徊门外,算不得修炼,仅是在观想。
尽管自知不能修行,但数年间仍未携带,依然按照在紫霄宫所得的修行之法,每日运功,不敢松懈。
一日复又一日,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俱都不曾间断。
而这一门运功之法,便是他当初从紫霄宫带来的《黄庭仙经》。
但运功是一回事,而在入门存想的这一步,他所练的却不是黄庭功法,是另外一个法子。
此法乃是紫霄宫秘传,法门名作《六月不净观》。
而修行的过程,则唤作六月观不净。
当年在紫霄宫中,修行不得其法,换了多种法门,总是不见成效,最终机缘巧合,有幸得赐六月不净观。
遥想当年,也不禁一时出神。
……
“这道观想法门虽然不凡,但修行起来,并不繁复。”
“先静心,然后存想,观想出头顶有一轮明月照身。”
依稀记得,当时紫霄宫中,作中年道人打扮的清阳师兄,满面质朴仁善笑意。
他指了指头顶,说道:“然后,意想着那天上的明月光华洒落在身上,照亮自身内外每一处,除掉心念之中的不净之念。”
“使得自身消去一切阴暗污秽,自身尽在月光之内,清澈光明。”
“如此反复修行,每夜观想,过得半年,也即是六个月长久,天上明月便能一分为六。”
清阳露出少许笑意,说道:“待得火候充足,时日圆满,六月照身,那么自身一切不净不清的念头及秽气,都尽数照澈,为之清除。”
“从此,眉心祖穴之中,便自生九重玉楼,对应修行上的九重天地。”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