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霸宠:别跑,小厨娘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来了,再在炕上躺着,都要发霉了。”李雁回着实是被拘束的够呛,痛痛快快的伸了个懒腰。
  自从穿越以来,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打量这个家。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三间茅草屋,用篱笆围住,木质的大门没有漆色,大门旁有棵柳树,虽然还没有发芽,但是已经能看出有萌萌的黄色,看了让人心暖。
  前院靠近大门两侧有两块菜地,初春的时节,只有大葱刚刚萌发,露着绿色的嫩芽,其余的土地都已经平整过了,就等着再过几天天气真正暖起来种些家里日常的菜蔬。
  后院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有一个猪圈,一头老母猪在睡觉。猪圈旁边是一个鸡窝,有只老母鸡在啄食着什么。
  这个生机勃勃的小院,让李雁回怎么看怎么觉着欣喜,喜的是重生,喜的是这个有爱的家。
  “大姐,你起来啦?”眼尖的李曦一眼就看见了刚走出房门的大姐,飞奔到自家大姐身边。
  “嗯,大姐想曦哥儿了,就出来看看,曦哥儿有没有想大姐呢?”“当然想了,这几天哥哥和二姐、三姐都忙着捡柴火,都嫌弃我小,都没人带着我玩儿了。”李曦低着头,嚅喏着说。
  “哦,我们家曦哥儿还小呢,等长大了,自然能帮家里干活了。现在大姐好了,大姐带着你。现在我们出去走走吧!”
  “大姐,你身体好了吗?”“嗯,好多了,咱们走吧!”李雁回带着小弟出了院子。
  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凉,但是已经挡不住昂扬的春意扑面而来。远处的群山已经有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了,塔湾河的冰面也开始解冻,不用靠的太近就能听见潺潺的流水声。
  “大姐,你好多天都没出门了,你看,前面的河都化开了,哥哥说了,等天气热了,领着我去摸鱼、摸泥鳅,好给你补补,你流了那么多血。”
  说到大姐流血了,曦哥儿的眼泪就在眼圈里转,他忘不了大姐护着他的情形,也忘不了大姐头上那个大伤口,忘不了大姐躺在地上脸色惨白的样子。
  李雁回注意到了小弟情绪的变化,“曦哥儿,怎么了?”“大姐,都是曦哥儿不好,不然你就不会被张铁蛋欺负了,他是坏人。”
  “大姐保护曦哥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曦哥儿不要伤心啦,现在大姐不是好好的吗?大姐还要送曦哥儿上学堂呢!”“大姐,呜呜呜呜……”
  “好啦,好啦,小花猫别哭了,一会儿风吹过了,脸会裂开的,到时候疼起来,大姐可是会心疼的,不哭啦,不哭啦。”八岁大的李雁回还是瘦瘦小小的,哄着同样瘦小的弟弟,直到小弟的脸上有了笑容。
  “哎呀,这么长时间不出门了,都到了能挖野菜的时候了。”李雁回带着弟弟,走到了山根下,虽然草还没有萌发,但是一些早春的野菜已经长出来了,仔细找找还是有的吃呢!
  李雁回知道,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好多人家流离失所,更是冻死、饿死不知道多少人,粮食更是贵的离谱,家里虽然不至于饿死人,但是也是吃不饱的。
  自己的娘戴氏已经在尽量缩减一家人的用度了,但是,架不住家里有个身体病弱的奶奶需要常年吃药,这药钱更是贵的离谱,戴氏也只能和自己丈夫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尽量紧着老人和孩子,就这样才熬过了难捱的冬天。
  又逢李雁回遭此横祸,家里的银钱基本用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粥里的米越来越少,加的豆子越来越多。
  在养伤的这半个月里,李雁回不止一次的看见娘亲戴氏在灶间偷偷的抹眼泪。
  看着地里虽然还小确实已经能吃的野菜,李雁回决定下午的时候带着弟弟妹妹多挖一点回去,也算能添一口鲜菜吃吧。
  忘了说了,李雁回的家在一个叫杏花村的小庄子里,隶属于清河县塔湾镇,相邻的村有东湾屯、大李村、下河村、冯家沟,杏花村因为附近的山上杏花开得最好而得名。
  全村的人口也不多,只有三十几户,百十口人,因去年冬天的雪灾,镇上的衙门有安排了一些灾民落户,倒使得这个不大的小山村多了些人口。
  杏花村的地理位置还算不错,南有塔湾河,背靠老虎岭,老虎岭其实没有什么老虎,只是远看的形状像只卧着的猛虎而得名。
  距离最近的镇子塔湾镇也就一个半时辰的路程,交通也算便利。村里主要以耕种麦子和谷子为生,间或种些豆子,因临近塔湾河,还开辟了一部分水田,种植占城稻,要不是前几年兵祸不断,其实杏花村的日子还算是过得去的。
  去年战乱基本结束了,新皇登基,为了稳定民心,特意降低了赋税,鼓励农民开荒,且荒地五年不征收赋税,五年以后也只征收正常赋税的一半,让连年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见这个消息,都感恩新皇的德政,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呢。老百姓嘛,不就图个“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嘛,谁做皇帝有什么相干,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念谁的恩情。
  李雁回的家比较简单,爷爷李大春,是个孤儿,母亲难产而死,父亲家贫无地,在李大春五岁的时候也病逝了,除了一间茅草屋也没有留下什么财物,还是邻里乡亲看不过去,帮着料理了后事。
  李大春幼年乞讨、吃百家饭长大,长大后一直做短工,孤身一人。直到二十九岁意外救了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