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池袋西口公园10》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轻一代人不再有大影响力了。反之,漫画、卡通、电脑游戏等成为年轻人共同的交流经验。在文学领域,内容、情节类似于漫画的“公仔(character)小说”流行于年轻男女圈子;其特点是,读者认同于登场人物,像网络游戏一般地投入于故事发展中。

虽然石田衣良是拥有多数大人读者的传统小说家,但是他的代表作《池袋西口公园》对年轻人的影响之大,倒仿佛“公仔小说”。他们以英文短称“IWGP”言及作品;认同于真岛诚、安藤崇、齐藤富士男(猴子)、森永和范、水野俊司等主要登场人物之一;从电视剧到漫画小说,跨媒体地享受作品。

《动物化的后现代》的作者,一九七一年出生的哲学家、评论家东浩纪指出:“公仔小说”拥有资料库形式;像某些卡通片一般,登场人物可以无限增大,情节也可以永远发展,但是始终在一个封闭的故事空间里。作为大都会青春推理小说出发的“IWGP”系列,似乎在走这一条路。

例如,石田衣良的另一部小说《红·黑》的别名是“池袋西口公园外传”。在池袋发生的赌场利润抢夺案小说,不是由真岛诚讲述的,而牵涉到他老同学,缺左手无名指的黑社会成员齐藤富士男(猴子)。作者说,因为他想多写点猴子,一时离开《池袋西口公园》而另写了《红·黑》,但始终在“IWGP”世界里。

石田衣良写的小说,除了“IWGP”之外,《十四岁》也以月岛为背景,用巧妙的文笔写下了现代东京的都市景观。这一点非常有趣。因为他说,曾看过的几万本书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日本小说家是永井荷风和川端康成。众所周知:荷风是酷爱东京的老一代文人,尤其对江户遗风爱得要死。川端也有一段时间热心地描写过浅草——当年东京最繁华的闹区。

总之,关于石田衣良作品,我们可以从好多不同的角度讨论下去。无论如何,对一代日本年轻人来说,“IWGP”无疑成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青春插话。看完了这本书,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同意。

二四年八月十日于东京国立

数据库的蜘蛛

不论何时,我们都带着小小的炸弹而行。

放在口袋里的秘密小盒,已经是我们的救生索。偶尔外出时忘记携带,就会不安得好像自己一丝不挂般,整个人都不正常了。那薄薄的机器里,满满地塞着你公开以及隐私的生活信息。那是不知何时会破裂的致命危险品。

当然,那里并不只有信息,或许你还下载了喜欢的偶像的音乐文件,甚至是俄罗斯文豪的小说。照片也存有几百张了吧?不只是家人朋友的,或许还有路上遇到的艺人以及可爱的小狗。至于邮件,那更是数不清了。每一个文件夹都装得满满的,是吧?

现代日本人正互相发送着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短讯,他们是会因为闲暇而患上孤独恐惧症的人,是一旦不与谁联系,就会不安得无法忍受的生物。这无关大人还是小孩。虽然那些重要的邮件与毫无意义的空白邮件并没有区别。

仔细想想,当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谁都没有这样的炸弹。当然,当时也没有那样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手机,就好像这十年里才冒出来的好多新词一样。格差社会、赢家屌丝、隐性抑郁症、非正式员工、自我中心、学级崩坏之类的。不管哪一个新词都悲哀得能射穿这个世界。手机并非将人与人相连,其实只是把人与人区分并隔绝而已。

这次的故事,是迎来冬天的池袋所发生的一个悲伤的恋情终结。虽这么说,并不是我失恋哦。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也绝不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很多人都会写博客什么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经才会做出这种像随地大小便一样的行为呢?

说什么电子媒体使人与人相连,就像说池袋街头是乌托邦一样,那是大错特错。

而你,也绝不可相信用那些信息堆积而成的“梦之岛”。

在那里堆积的并不是未来的梦想,只不过是早已陈词滥调的信息残片。唔,就像我平时说的那些故事一样。

这个冬天,要说池袋最火热的话题,那一定是家电大卖场的巅峰决战。

池袋原本就是必酷(BIC CAMERA)占领的城池,我家里的家电产品,基本都是在那里用积分卡购买的。

平成以来第N次通货紧缩的到来,终于使得城市副中心池袋也开始不景气。所有的零售店都形势严峻,而奢侈品店则全部关门。三越的池袋店干脆关闭。正当大家揣测那么大一栋楼要怎么办时,姗姗而来的是北关东的山田电器。而且店名尤其威风:日本旗舰店。据说是要成为那家连锁店在日本的最大店面。必酷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东口的三家店也重新装修了一番作为迎击。

虽然我并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倒也去好好参观了一番。地道的东京人总得赶时髦。不过我并不是在开店前就聚了一万五千人的开业当天去的。拉面店、迪士尼乐园、家电大卖场,哪里都好,我最讨厌的就是排队。

每一层楼都人头攒动,于是我赶紧放弃浏览商品,果断地上到七楼的美食广场。果然这一层就没有那么拥挤。我去的是一家提供意面的普通咖啡馆,听到的多半是中国话。正当我因为人群而感到脱力时,手机震动起来。我很不习惯来电铃声或来电铃音。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