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被迫遣回乡下后(重生)》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文盯着垂下的柳条,嗓音小:“林、林大成家的。”
  马老头儿嘟囔:“林大成那孩儿不是进城做长工了?几年不见怎么越长越白嫩?”
  老头烧窑正缺帮手,顾不上多想,一招手把林殊文叫进院子,使唤他干活。
  “我骨头昨儿闪到了,看到这堆泥没有?把这堆泥淘好,再摞开,最后把摞好的泥装进大转盘内,还愣着干甚?”
  林殊文呆呆的,老头儿指的一堆宛若小山似的泥巴:“干活啊!”
  林殊文:“哦……”
  他把袖子撩上胳膊,踩在板子上,秀气眉头轻皱,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老头儿纳闷:“怎么林大成儿子进城几年回来就呆了呢。”说完在旁边淘了几下泥,“学着。”
  林殊文不吭声,照着老头儿的动作有样学样。
  他身上的病还没恢复彻底,平素吃得少,力气就那样,把淘泥撂泥的活儿做完,脸色白得像纸。
  马老头儿吓一跳:“嗬,你去坐下歇会儿。”
  林殊文气都没喘匀:“没、还没……”
  老头儿眉毛一竖,摆摆手:“听话。”
  林殊文点头,在旁边的长条木凳坐好,两条胳膊发软。
  马老头道:“你这孩子,生病怎么不开口说?”
  林殊文:“……”
  马老头:“罢了罢了,进屋挑几个碗罐,还有力气抱回去不?”
  林殊文眼一亮,嗓音跟着亮了些:“有。”
  马老头笑道:“听你都没力气说话了,去喝点水,拿了东西赶紧回家歇歇。”
  林殊文给老头做了点烧窑前准备的活儿,拿得三个碗两个罐子,都是上批刚烧出来的,有些瑕疵,但足够用了。
  走之前他扭头望乐一眼泥堆边自己刚才捏的小兔子,老头儿笑呵呵的:“我给你烧成兔子,改天过来拿。”
  又道:“捏兔子的手艺不错,还挺巧。”
  林殊文赧然,心想如果有木头,能雕出更好看的兔子。
  *
  旧屋添置新了新的碗罐,林殊文用十文钱向就近的村户买了一升米,三文钱买了个鸭蛋,把米存进罐子,准备熬点稀饭搭配炒鸭蛋吃。
  清减的食物让来了八宝村半个月的林殊文迅速消瘦,白天他起了个大早,晚上烧的火还亮着微光,将柴火挪进土灶很快重新燃起。
  春雨打着乌瓦,雨水落在窗外的芭蕉叶上,有点吵闹。
  林殊文倾过左耳,声音小了许多。
  他把昨夜洗好的米倒入锅内,水多放半勺,宁可用火烧开了熬久些,吃软的也不吃杂生的。
  之后又把鸭蛋破开壳倒进铁锅翻炒,火势太猛,焦黑大半,他绷紧小脸,想了想,放几棵莫布前几日给他拿的粗盐。
  天色灰阴,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林殊文蜷在一方小屋内沉沉昏昏的睡觉。
  直到雨停,篱笆门外意外热闹,有人找上门来,喊:“小林公子,有事找你!”
  作者有话要说:
  待修~!明天老攻粗场~


第6章
  林家旧屋门外站了三个人。
  葛氏道:“小林斯文白净,写得一手好字,上次俺家找他写信,问过了,自小就请先生上门教书呢,念过好多书的,教你们家福宝,绰绰有余!”
  又放低嗓子:“不过小林有点怕生害臊,咱们说话小点动静,别总盯着人家看。”
  与葛氏一身浅灰色粗棉春衣不同,旁边的两名青年是杏花村周家的家丁。
  杏花村周家,是这一带的几个村内最有钱的一户人家了。
  周家年年种好木,挣的钱多,每年农忙都花钱请人干活,房子越修越大,用料越来越好,连看家护院的家丁都请了三四位。
  葛氏旁边的青年正是其中两位,他们今日替周氏登门见一下林殊文。
  周氏有双儿女,今年六七岁。
  周氏二人观念比绝大部分出身农家的人超前,一旦家里有条件,就立刻请先生上门给儿女传授学识,教他们识文写字。
  周家原来请的那位先生回乡里娶妻生子了,本来想请冯先生接替,但冯先生自诩是这一带唯一一个富有学识的人,自然有点心高气傲。
  周家派人去登门冯先生家请了两次都没成功,今日葛氏到杏花村窜门,听闻此事,就把人领到林家旧屋门外。
  葛氏替双方做了介绍,把来龙去脉讲清楚,目光转向白得跟面团似的林殊文身上,问:“小林意下如何?”
  林殊文手头缺钱,没有急着回绝。
  他轻声道:“我可以试试。”
  两位周家的家丁见他生得面白文秀,虽然很年轻,但光站着那,气质看上去就与旁人不同。
  彼此交换眼神,遂开口:“请林先生随我们到一趟周宅,夫人与先生见过面后再决定此事。”
  林殊文点头:“好。”
  家丁驱了马车过来,林殊文方才叫他们瞅着看了会儿不自在,此刻坐在车内,浅黄色的帘子隔绝四周,独坐小小空间,不断暗示自己要放松。
  杏花村位于八宝村的一刻钟方向,出了八宝村往右直行半刻钟,过一座桥,绕个弯继续直行半刻钟,乘坐马车需要至少一刻钟的路程。
  山野之下皆是矮田,时值春忙,田里插满青色稻苗。
  林殊文借着车窗打量村外环境,眼前出现一条二十尺宽的河,河流正在涨水,水面清碧,白鸟栖息。
  马车穿过桥面,又行驶半刻多钟,就来到杏花村。
  春光好,正值杏花盛开的季候,整个村子几乎淹没在一片灿烂的花色中,雨水充沛的缘故,许多花瓣落下铺了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