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音乐盒》
分类: txts3
的能力借助给我吧。”
他露出真挚的眼光说道。我既不敢点头答应,也不敢摇头回绝。
“我明天再来接你。你趁着今天打包行李吧。”
年长男性留下这句话,搭上汽车离去。
我回到贫民窟,思考何去何从。虽然我总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会离开这里,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来临。肮脏的空气、混浊的河川、漏风不断的住宅、不曾停止哭泣的孩童……我并不憎恨这一切,甚至还感到依恋。一旦要离开这些事物令我感到寂寞。有些朋友只能在这里交到,有个世界只能在这里见到。我要是离开这里,他们还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在原地等我吗?这才不可能。我一定会失去这里的一切。到头来我等于是抛弃了这个地方,就像都市抛弃了这个地方一样。但这真的是我所期盼的吗?
没有人能陪我商量。而要是我找人商量,铁定会更加迷惘。我应该要顺从我的心意决定道路,一如我以往的作风,而未来我也将会这么做。要是我消失了,朋友们会怎么想?他们大概以为我死在路边了。这样还比较好。比起被视为叛徒,这样我还落得轻松。
不见星光的夜晚越来越深,等我回过神来,东方的天空已泛白。
我趁着天还没亮离家。
贫民窟的街影濛濛地垂落地面,我在一片幽光之中挺起身子飞奔而去。
全球规模的海平面上升的起因是气候暖化。南极冰棚受热融解,渐渐增加海水量。深层海流的循环被打乱,对海水温度产生影响,气候异常频频出现。我们人类不知道世界的齿轮何时何地脱序。不少学者已死心,认为要是当年世界大战能早点结束或许还有希望。
许多的国家与土地都沉入大海。我祖国这个岛国也不例外。早在数年前,政府便宣布国土有一成已没入水中。如今沿海的城镇仍一步步遭受海洋蚕食。
海平面上升在我们的身边创造了某种现象。那就是在海拔高低差距之下出现了被淹没与没被淹没的区块,于是出现许多与本土断绝,像是岛屿一样孤立的土地。这些区域称之为岛实在太过凄凉、太过没有未来。这些土地总有一天也会沉没。对于这种逐渐消灭的土地,人们取其残留在海洋中的废墟之意,称之为海墟。
卡利雍馆正式建立在远离都市的海墟之上。据说是馆主改建原有建筑物,选为他的终老之地。我无从得知馆主为什么如此,不过我可以理解为何他选择在海墟度过余生。都市的烦扰与喧闹,并不存在于海墟。
卡利雍馆是一如我想像的豪宅,建筑自设有宽广门廊的正门玄关朝左右两方大幅拓展,多不胜数的窗户在咖啡色基调的前方壁面并排。微风吹动的窗帘之白,比我至今见过的任何白色都来得鲜明,看上去十分清洁。远望着这栋建筑,它就像是随时会展翅高飞的巨雕。凸窗与阳台都是我所向往的建筑美之一,全都是高级的世界才有的高级造型。这就是卡利雍馆。
宅邸后方有座高塔,设置着一个可以敲响大钟的装置。据说是以西洋古老教会的钟鸣器为范本打造,卡利雍馆的名称便出自此处。不过现在钟被拆下了,没办法听见庄严的音色。
卡利雍馆的生活远远超乎想像。没有一丝脏污的衣服、温热的食物、舒适的卧室,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追求就会自动到来的“未来”。我住在贫民窟的时候,“未来”必须靠自己亲手争取。只要我的手停下动作,死亡就会到来。但在卡利雍馆,“未来”总会自己送上门来。这让我感到焦躁不安。日常琐事全都有佣人为我打理,三餐也有厨师为我准备。我好几次都不禁疑惑起自己从前何苦那么努力。
“你只要待在自己的房间作音乐盒就好。”卡利雍馆馆主说。
“我们为什么必须作那么多音乐盒?”我曾经如此问道。
“因为有这个必要。”馆主低语,脸上没有透露出一丝情绪。
我按照馆主的指示尽可能放空,将心力投注在制作音乐盒上。我关在房间里实践馆主教导的音乐盒制法,接二连三制成音乐盒。只要材料齐全,制作音乐盒其实并非难事。
在我熟练后,接下来我开始不只是单纯制作,还要追求艺术性。借由在发声或音质上追求自我的坚持,我的心中开始产生一股陶醉。音梳的质地或长短、外盒的厚薄或大小、发条的速度或韧度。这些细微的选择将左右音乐。
随着逐渐适应卡利雍馆的生活,我制成几个音乐盒。馆主的反应非常好。只不过馆主喜怒极少形于色,我也不确定他到底开不开心。倒是他当成酬劳默默塞给我的钱让我很满意。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出了天台,沐浴在初冬温和的日光下制作。我一次次地旋转音筒,确认旋律也反复为音梳调音。调音是最需专注的作业,哪怕是只有几微米的误差,也会导致无法满意的音色。我专注地用锉刀打磨音梳黏附的铅片,每削一刀都要确认一次音色。
“好美的音色。”突然有人在背后出声,害我一不小心让锉刀磨过头了。我略带愠怒转身回望。然而当我一见到她,愠怒瞬间烟消云散。
一名身穿轻浅粉色洋装、肩披黑色针织衫的女性就站在我眼前。她的身体瘦弱得仿佛随时会折断,令人担心。因凛冽北风而微微泛红的脸颊,随着她轻轻一笑更显嫣红的模样令我着迷,我忘了言语,感到非常紧张。她及肩秀发的清爽香气窜入我的鼻腔。
她是这栋卡利雍馆馆
他露出真挚的眼光说道。我既不敢点头答应,也不敢摇头回绝。
“我明天再来接你。你趁着今天打包行李吧。”
年长男性留下这句话,搭上汽车离去。
我回到贫民窟,思考何去何从。虽然我总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会离开这里,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来临。肮脏的空气、混浊的河川、漏风不断的住宅、不曾停止哭泣的孩童……我并不憎恨这一切,甚至还感到依恋。一旦要离开这些事物令我感到寂寞。有些朋友只能在这里交到,有个世界只能在这里见到。我要是离开这里,他们还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在原地等我吗?这才不可能。我一定会失去这里的一切。到头来我等于是抛弃了这个地方,就像都市抛弃了这个地方一样。但这真的是我所期盼的吗?
没有人能陪我商量。而要是我找人商量,铁定会更加迷惘。我应该要顺从我的心意决定道路,一如我以往的作风,而未来我也将会这么做。要是我消失了,朋友们会怎么想?他们大概以为我死在路边了。这样还比较好。比起被视为叛徒,这样我还落得轻松。
不见星光的夜晚越来越深,等我回过神来,东方的天空已泛白。
我趁着天还没亮离家。
贫民窟的街影濛濛地垂落地面,我在一片幽光之中挺起身子飞奔而去。
全球规模的海平面上升的起因是气候暖化。南极冰棚受热融解,渐渐增加海水量。深层海流的循环被打乱,对海水温度产生影响,气候异常频频出现。我们人类不知道世界的齿轮何时何地脱序。不少学者已死心,认为要是当年世界大战能早点结束或许还有希望。
许多的国家与土地都沉入大海。我祖国这个岛国也不例外。早在数年前,政府便宣布国土有一成已没入水中。如今沿海的城镇仍一步步遭受海洋蚕食。
海平面上升在我们的身边创造了某种现象。那就是在海拔高低差距之下出现了被淹没与没被淹没的区块,于是出现许多与本土断绝,像是岛屿一样孤立的土地。这些区域称之为岛实在太过凄凉、太过没有未来。这些土地总有一天也会沉没。对于这种逐渐消灭的土地,人们取其残留在海洋中的废墟之意,称之为海墟。
卡利雍馆正式建立在远离都市的海墟之上。据说是馆主改建原有建筑物,选为他的终老之地。我无从得知馆主为什么如此,不过我可以理解为何他选择在海墟度过余生。都市的烦扰与喧闹,并不存在于海墟。
卡利雍馆是一如我想像的豪宅,建筑自设有宽广门廊的正门玄关朝左右两方大幅拓展,多不胜数的窗户在咖啡色基调的前方壁面并排。微风吹动的窗帘之白,比我至今见过的任何白色都来得鲜明,看上去十分清洁。远望着这栋建筑,它就像是随时会展翅高飞的巨雕。凸窗与阳台都是我所向往的建筑美之一,全都是高级的世界才有的高级造型。这就是卡利雍馆。
宅邸后方有座高塔,设置着一个可以敲响大钟的装置。据说是以西洋古老教会的钟鸣器为范本打造,卡利雍馆的名称便出自此处。不过现在钟被拆下了,没办法听见庄严的音色。
卡利雍馆的生活远远超乎想像。没有一丝脏污的衣服、温热的食物、舒适的卧室,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追求就会自动到来的“未来”。我住在贫民窟的时候,“未来”必须靠自己亲手争取。只要我的手停下动作,死亡就会到来。但在卡利雍馆,“未来”总会自己送上门来。这让我感到焦躁不安。日常琐事全都有佣人为我打理,三餐也有厨师为我准备。我好几次都不禁疑惑起自己从前何苦那么努力。
“你只要待在自己的房间作音乐盒就好。”卡利雍馆馆主说。
“我们为什么必须作那么多音乐盒?”我曾经如此问道。
“因为有这个必要。”馆主低语,脸上没有透露出一丝情绪。
我按照馆主的指示尽可能放空,将心力投注在制作音乐盒上。我关在房间里实践馆主教导的音乐盒制法,接二连三制成音乐盒。只要材料齐全,制作音乐盒其实并非难事。
在我熟练后,接下来我开始不只是单纯制作,还要追求艺术性。借由在发声或音质上追求自我的坚持,我的心中开始产生一股陶醉。音梳的质地或长短、外盒的厚薄或大小、发条的速度或韧度。这些细微的选择将左右音乐。
随着逐渐适应卡利雍馆的生活,我制成几个音乐盒。馆主的反应非常好。只不过馆主喜怒极少形于色,我也不确定他到底开不开心。倒是他当成酬劳默默塞给我的钱让我很满意。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出了天台,沐浴在初冬温和的日光下制作。我一次次地旋转音筒,确认旋律也反复为音梳调音。调音是最需专注的作业,哪怕是只有几微米的误差,也会导致无法满意的音色。我专注地用锉刀打磨音梳黏附的铅片,每削一刀都要确认一次音色。
“好美的音色。”突然有人在背后出声,害我一不小心让锉刀磨过头了。我略带愠怒转身回望。然而当我一见到她,愠怒瞬间烟消云散。
一名身穿轻浅粉色洋装、肩披黑色针织衫的女性就站在我眼前。她的身体瘦弱得仿佛随时会折断,令人担心。因凛冽北风而微微泛红的脸颊,随着她轻轻一笑更显嫣红的模样令我着迷,我忘了言语,感到非常紧张。她及肩秀发的清爽香气窜入我的鼻腔。
她是这栋卡利雍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