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侯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伞檐下吹不散倦容。
  “并无不妥之处,我想起些急事,你留在此处陪伴亲人吧。”
  士兵微怔,见他玄衣消失,踌躇两步,听闻孩童哭喊,还是转身回到家中。
  众人前行数十步,直至一座矮墙附近,牧衡倏地急咳,零星残血落地,醒目刺眼。
  “亭侯!”黄复不知他咳疾已到这种地步,甚为后悔在雪天带他来到城中。
  “我来背亭侯回去,你等速去寻医者来看。”
  众人慌乱着,还未等近牧衡身,只听他道:“将军,无碍。歇一歇便好。”
  “等回去后,将栗米①分给城中孩童吧,哪怕每人只得一斟也好。”
  黄复知他有所触动,还是劝道:“亭侯何苦,栗米军中所剩不多,亭侯咳疾严重,又怎能食麦粥不堪下咽之物。况且雪天寒凉,还是请先回衙署吧。”
  牧衡缓缓摇头,扶着矮墙略走几步,始终不敢肆意呼吸,太寒冷的风让他的痛直达肺腑。
  许是众人衣着华美,又有士兵跟随,引得两旁民居有了动静,百姓透过木窗悄悄探望。
  直到牧衡又咳起来,风中柴门轻响,一位老者端着有缺口的水碗走来,热气消逝极快。
  “这位郎君可要紧?这有碗热水,若不嫌弃,就喝了罢,也能好受些。”
  牧衡转身,示意仆从接过。
  当碗到他手里,银针却率先落在水中,待未变其色,仆从才道:“郎主,请用。”
  牧衡双手接过,一饮而下。
  “多谢老丈②。”
  老者知他身份尊贵,初时并不敢靠近,见他咳嗽才出门,却没想过竟是这样进退守礼之人。
  接过残碗,浑浊的眼里似有水光,“郎君可是出身名门?可是宁县守城将领?我儿年岁与你相仿,几月前参军,听说打了胜仗又到宛城去了。还望郎君定要守住此地,我怕儿想归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啊……”
  老者想念儿郎,不禁痛哭流涕,唤起百姓们思念之情,风雪中传来许多隐忍的哭声。
  魏国人少地稀,与齐国交战的四万大军,几乎是魏国所有的青壮儿郎,使众人触动不已。
  牧衡俯身,谦卑至极。
  “还请老丈放心,我等定会竭尽全力,令郎也定能归家。”
  “好好好,这样就好。”老者拄杖往家走去,嘴里一直念叨着这话。
  牧衡视线追随老者,最后却落在沈婉身上。
  “将军,我心有愧。我等在城墙上一言就能决定百姓生死,却从未听过百姓心声。他们生活清贫,条件刻苦,要的却仅仅是家在,人在。我贵为诸侯,享食邑赋税③,却没为百姓做过分毫。今日之闻,令我羞愧悲痛。”
  他在回答黄复,却始终看向风雪中的女郎,她不弯脊背,沉默地面对他,好像在此刻忘却了刚才的惶恐。
  直至话音落下,女郎低眸挽发,拨弄着脸颊青丝,继而盈盈对他行了谢礼。
  “亭侯……”众人惶恐,纷纷跪地,却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身居高位者,想要百姓的命轻而易举,更遑论战争之下,被烹食的人,乃为国捐躯。但他们听得懂,牧衡所言为“民心”,自前朝起,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早就忘了这个词。如今再听人提起,竟觉恍如隔世。
  “走吧。”牧衡抬步而行,伞檐下,只见白雾缭乱。
  他惩罚般的肆意呼吸,感受着肺腑灼烧般的痛,想起了幼时阿父所言。
  牧家这一代里,他在玄学上天赋造极,自三岁开蒙,除却读书,余下的事便只有推演之术。阿父曾言,他能辅佐仁德之君让百姓免于战火,免于困苦,使得天下太平百余年。他当以此立誓,追随此志奉献余生。
  士族生活纸醉金迷,放浪形骸,他不曾参与,也不见百姓究竟如何。竹林隐居四年,路途中见识甚少,总有人将他守护,只是知晓这是大义,主公仁德,一切是他该做的。
  时至今日,他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
  *
  夜里子时,大雪簌簌拍打窗檐,沈婉跪坐在火炉旁,看着案前的人一遍又一遍的推演。
  每行一次推演之术,牧衡的咳疾就会愈发严重,不知何时,白帕被血浸透,看不出从前半分模样。
  可他却未停下,咳疾生来自带,医者寻不到病因,却知与推演脱不开干系,许是窥探天机遭到的反噬,每次都让他痛苦不堪,不得随意推演。时至今日,他已不知自身还有多少时日,生死之事不得推演,却唯独放不下心中忧虑。
  黄复实在不忍,出声劝道:“亭侯,已到子时,不能再算了。”
  打断牧衡的不是这话,而是七星尾颤抖旋转的破军星④,霎时便见血雾尽洒书案,七星落地之声。
  “亭侯!你这是怎了!”黄复不懂这些,连忙用干净帕子替他擦拭,想从外喊人进来。
  牧衡却制止了他。
  “黄将军,不可。大战在即,宁县乃是孤军,万不能因我病情动摇军心。”
  “雪停袭营,已下军令,大雪如期而至,亭侯究竟有何顾虑?我忧亭侯咳疾,请亭侯别再行推演之术。”
  牧衡已不能直坐,靠在黄复肩上,拿起带血的七星珠,缓缓而道。
  “北斗第七星,名为破军,代表冲锋之军,却危险极大,损兵折将,孤军深入,有接济不及之虑⑤。将军可明白我心中之忧?”
  黄复为将,自知此计乃是最后一搏,众人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