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11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青岛造船厂动工建造,次年十一月十一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九月二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协助姊妹舰“阿尼马卿山”号重创日本“雾岛”号战列巡洋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昆仑山”号战沉后,担任第三分舰队旗舰,并且重创日本“日向”号战列舰,后被“伊势”号重创。年底,返回青岛造船厂,进行大修。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三月,再次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兴安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一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八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十月二十七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并且击沉意大利“加富尔公爵”号与“莱昂纳多·达芬奇”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国,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重创日本“榛名”号战列巡洋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四月,返回高雄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昆仑级是帝国海军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现代战列舰,该舰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与新工艺,在设计上也相当出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建造的战列舰中性能最好的。正是如此,十艘昆仑级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撑起了帝国海军的脊梁,不管在北大西洋,还是西太平洋,该级战舰都非常活跃。一战后,仅存的五艘该级战舰继续服役,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秦岭级(甲型):
  “秦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三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八日下水,次年四月七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在“长白山”号联手重创日本“扶桑”号与“山城”号战列舰之后,舵机被毁,被迫提前撤出战斗。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在与美国“密西西比”号的第三轮交手中,舵机再次被毁,被迫撤出战斗。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别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八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三日下水,次年五月三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并且在“祁连山”号返回帝国进行大修与改进之后,担任帝国海军远征舰队旗舰,战后担任帝国大西洋舰队期间。明历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25年)八月,在直布罗陀港进行第一次改进。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十二月,在直布罗陀港进行第二次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该舰是帝国海军中,在海外部署时间最久的战舰,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太行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二日在广州造船厂动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一日下水,次年五月十四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击沉意大利“卡约·杜伊里奥”号战列舰与法国“洛林”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国,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先击沉英国“百人队长”号战列舰,后重创美国海军“爱荷达”号战列舰。六月,返回广州造船厂,进行大修。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七月,顶替退役的“青海湖”号,充当帝国海军训练舰。
  “南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五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次年六月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与“太行山”号联手击沉英国“百人队长”号战列舰,后被美国“爱荷达”号战列舰重创。六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八个月的大修。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